高性能耳溫槍、額溫槍等非接觸測溫工具是當前對大規模人員進行發熱篩查的主要工具之一,而其核心部件MEMS紅外溫度傳感器長期主要依賴進口。近日,中國兵器工業集團電子院華東光電集成器件研究所通過技術攻關,已完成傳感器芯片各類單項試驗,性能指標精度達到0.1℃,抗干擾能力優于目前市場主流產品。
針對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對高性能耳溫槍和額溫槍等非接觸人體測溫工具MEMS紅外傳感器的迫切需求以及用戶上百萬顆的訂貨需求,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所屬東光電集成器件研究所自1月底緊急調整產品研制計劃,提前復工復產,組建黨員突擊隊和技術攻關小組,24小時不間斷輪班開展研制工作,目前已完成傳感器芯片各類單項試驗,預計在3月底完成芯片樣品研制。同時華東光電集成器件研究所還采購全自動化組封裝關鍵設備、補充芯片制造的關鍵設備,推動傳感器芯片制造、組封裝的國產化,月產能將從目前的2萬顆提升到100萬顆以上,4月初可大量投放市場。
作為國家發改委MEMS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和兵器工業集團微系統制造技術創新中心,華東光電集成器件研究所具有MEMS傳感器芯片設計、制造、封裝、測試等完整的科研能力,通過技術創新取得MEMS傳感器多項技術成果,下一步將開發相關測溫產品,滿足疫情防控、復工復產等高精度人體測溫需要。
上海工研院自主研發紅外溫度傳感器產品助力抗疫
隨著新型肺炎疫情的蔓延,紅外溫度傳感器作為紅外體溫計的核心器件也面臨巨大的需求。位于嘉定區的上海新微技術研發中心有限公司(簡稱“工研院”)研發部擁有紅外溫度傳感器開發的完整技術能力和豐富經驗,在國內最先打破國外壟斷,自主研發的熱電堆紅外溫度傳感器產品,并在自己的國內首條8寸MEMS生產線上實現規模生產,成為替代進口的首選。
在市區兩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8寸線于2月2日正式開工,為紅外體溫計生產企業提供大量傳感器產品。據介紹,生產線當前產能是6萬顆/天,全面復工后可達13萬顆/天,將為國內紅外體溫計生產企業提供充足的傳感器產品。截至目前,超過百萬顆紅外溫度傳感器芯片已經從8寸線上下線,奔赴下游生產商。
為進一步提高產能,工研院傳感器團隊3月初攻克了技術難關,使溫度傳感器芯片的月產能從320萬顆提升到640萬顆。截至發稿,該團隊已提交約400萬顆溫度傳感器芯片。
紅外測溫儀產量現狀
國內測溫儀的紅外傳感器主要來自德國海曼、瑞士泰科、比利時邁來芯,以及中國***的眾智和上海燁映等公司,其中***眾智的供貨量是最大的。周先生表示,此前一個紅外傳感器售價也就幾元錢,現在能被炒到70到90元。芯片原來也是幾元錢一個,現在也被炒到50到60元,加上其他原材料的漲價,出廠成本價幾乎將近200元,“這前提還是你能拿到貨”。杜涵表示,傳感器屬于芯片行業,從原材料、工藝、封裝到最后的質量把控都有較高要求,國內廠商生產的產品穩定性、一致性和精準度與國外廠商相比還是有差距的。
杜涵表示,現在國內大部分家庭還在用水銀體溫計,而在歐美、日本,博朗、歐姆龍等品牌的額溫計、耳溫計已經比較普及,這次疫情也是對公眾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近日發布的《2020年中國測溫儀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預計2020年行業市場規模將超26億元,紅外測溫儀產量明顯提升,2020年預計可達到65萬臺。
不少測溫儀制造商也希望借助此次疫情,進一步提升產品質量。九安醫療董事長劉毅近日就表示,“從技術上看,做出一臺額溫計不算高門檻,但要做出一臺優秀額溫計門檻其實蠻高的。門檻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如何提升用戶體驗;二是如何累計大量臨床數據不斷優化測溫準確度。”
杜涵稱,測溫儀的智能化、物聯網化也會成為行業趨勢。傳統體溫計只能讓用戶獲得一個數據,后續解讀依靠經驗或者醫生,而轉變成智能硬件的測溫儀可以在測量結束后對數據進行分析,甚至可以連線醫生進行遠程問診和后續健康追蹤,成為智慧醫療重要一環。
責任編輯:gt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52文章
51302瀏覽量
755251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1037瀏覽量
425502 -
mems
+關注
關注
129文章
3950瀏覽量
19086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