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黑天鵝之下,小產業里被砸出大缺口,于是數百萬人涌入,百萬家工廠伺機而動,全產業鏈為之瘋狂。
最為核心的紅外傳感器漲幅竟高達 10 倍,各種假貨暗中潛行。隨著 3 月份超千萬核心器件達產,狂熱過后,留給市場的將是什么?
2 月中旬,王軍(化名)突然收到朋友的一條信息,對方要 50 萬把額溫槍,問他是否有認識的具備生產資質的工廠。
在深圳供應鏈摸爬滾打十多年,他已然是行業老炮,自然有通路。但對于這種技術含量并不高的產品,他沒多大興趣,索性直接推薦給了生產廠商。
不過一問報價后,王軍震驚了。額溫槍報價竟高達 280 元(產品出廠價,并非最終零售價),并且還需要紅頭文件「協調函」及相關證件。他暗罵一聲,多年對供應鏈的了解讓他很清楚,正常額溫槍的物料成本不過三五十元,零售價不過百元左右。
又過兩天,朋友告訴他工廠報價已漲到 400 元。「這有種今天不上船,你覺得明天會便宜點,但你發現明天市場已經瘋了」,他吐槽道。
不僅如此,隨著額溫槍價格水漲船高,王軍做硬件時的代理商,朋友圈里的工廠老板、產業鏈從業者,甚至賣化妝品的這些完全不相關的人,都在賣額溫槍。
更令人擔憂的是,企業的短期主義與群羊效應下,產業鏈上百萬個工廠伺機而動,粗略估算上百萬人涌入原本狹小的額溫槍產業,狂熱仍在上演,一場即將到來的悲劇或正在醞釀。
一 小產業被砸出大缺口
額溫槍本是個小產業。據賽迪顧問數據顯示,在 2020 年之前,國內手持紅外測溫計每年產量多在 20 萬~30 萬把。
紅外傳感器,是額溫槍的核心元器件,準確來說是熱電堆傳感器,技術已相當成熟,門檻并不高,原來報價便宜點的僅 4~5 元,貴一點的 10 多元,利潤較微薄,以至于一些大的芯片代理商都不愿代理。
然而隨著疫情這只「黑天鵝」到來,額溫槍成為「戰時」管控物資,優先供給公共防疫使用。緊接著一紙政令下,額溫槍又成為復工必需品。一面是物資管制,一面是需求暴漲,供需的天秤極度失衡。
2 月 2 日,工信部新聞發布會披露國內共收到各地紅外體溫檢測儀需求大約 2 萬臺,手持式測溫儀需求 30 余萬臺;預計全國全自動紅外體溫檢測儀需求 6 萬臺,手持式測溫儀 55 萬臺。
目前中國全自動紅外體溫檢測儀日產量已達 800 臺左右,未來日產能有望達 1500 臺,手持式測溫儀日產能達 15000 臺。
狹小的產業,與龐大的需求,就好比千百萬人爭食一口水井。「一槍難求」下,引無數眼紅者折腰入場,不但炒額溫槍,還炒元器件、炒配件。
供需失衡與市場炒作下,主要物料價格均上漲 5 倍以上,核心器件漲幅甚至高達一二十倍,價格漲幅一度失控。
最為核心的熱電堆傳感器,從原來的 4~5 元,漲到如今的 70~80 元,漲幅已超 10 倍!也成為眾多代理商、倒爺爭搶的熱手貨。
其他元器件,如 MCU(微控制單元)從 2~3 元漲到 9~10 元,運放從 1 元多漲到 4~5 元。甚至配件都為之瘋狂,普通的黑白液晶顯示屏,竟都從 1 元漲到 8~9 元,殼料已經從 3~4 元漲了不下 5 倍,15~16 元的都大概率是山寨貨。
供應鏈端的瘋狂傳導到額溫槍產品端,正如王軍所言,短短數天,出廠報價已從 280 元漲到 400 元,而零售端的價格一度炒到六七百元。目前盡管有所回落,政府采購價格仍需四百多元。
相比額溫槍日常百元左右的價格,其漲幅已達四五倍。即使如此,在最為緊缺的 2 月,用戶依然難以買到。
之所以價格猛漲,一個原因是,疫情突然襲來,小產業面對大需求,再加上春節期間人工與原材料不足、物流受限等,產能本就十分有限。
納入管控物資后,為了保證公共抗疫應急需求,各地政府、公共單位往往同時委托多家采購商,頒發「協調函」進行采購。由于委托方采購數量有限,一旦采購商超量采購或多家同時完成采購,多余的部分則會間接流向市場。
而管控之下,額溫槍很少在市場直接流通,連藥店都難以買到,這部分商品成為渠道、倒爺競相爭奪的對象。
另一個原因是,額溫槍短期市場需求極為龐大。據彤芯科技 CEO 蔣衛華估算,國內需求可能在 5000 萬把左右,而算上全球需求,甚至到 1 億把。
這一估算并非沒有依據,從交通樞紐到社區、醫院、學校,再到寫字樓、工廠、超市,甚至洗車場、家庭都在購買。我國有超 3000 萬中小企業,僅以此數據來看,全面復工復產,額溫槍顯然少不了。
二 上百萬人涌入,全產業鏈瘋狂
巨大的市場缺口,相對較低的準入門檻,機會與重利之下,全產業鏈傾巢而出,亂象與瘋狂夾雜,上演一場群魔亂舞。
深圳產業鏈上,原來做手機、MP3、智能硬件的,以及芯片廠、電路板廠、貼片廠、模具廠等等都涌入進額溫槍產業鏈。
一位業內人士感嘆,全產業鏈至少上百萬個廠商都涌入進來,這一舉動太瘋狂了。
重利之下,不少廠商開始做起了額溫槍。比如有的電路板廠商,依托自身電路板,采購一些外殼,自己組裝下便流向市場。
一些山寨工廠更是大行其道,使用公模,采用一樣的外形,緊張拼湊下,產品半個月上陣。這些山寨產品性能是否可靠,是否通過國家標準,都無從知曉。
不僅如此,即使是正品包裝,都可能有假貨,這更讓購買者措手不及。
摸底風口上的測溫槍:市場缺口達到千萬,核心器件暴漲10倍
更有不少廠商,如今依然在各種群里求購現貨紅外傳感器。彤芯科技 CEO 蔣衛華稱,市場現貨傳感器 2 月底基本都賣掉了,不少假冒偽劣產品浮出水面,拆機料、混合料,各種非傳感器充當傳感器賣,因此購買需特別小心。
一位采購者吐槽,在采購紅外傳感器時差點被騙 100 萬。對方用工業傳感器濫竽充數,賣 80 元一顆,實際根本不能用,幸虧他讓工程師帶著設備當場驗貨,一看全是仿貨。
這種對核心元器件倒賣的并非個例,這些人張口就是數十萬現貨,混跡在各種朋友圈、QQ 群中。「根本沒貨,都是騙子」,王軍吐槽道。
他還在朋友圈看到,一些所謂的代理商在搞鬼,針對同一款芯片,他們包裝成不同的名字,讓采購者真假難辨。
這些倒賣者不但助推價格上漲超 10 倍,更惡劣的是,拿著假冒偽劣根本無法使用的器件,濫竽充數,破壞市場秩序。
至于額溫槍產品端的倒賣與騙局,更不稀奇。最為常見的就是進口貨與資金盤。一位業內人士透露,復工后不久,某貿易商聲稱在國外吃了一批貨 250 萬把,但渠道商、經銷商想訂貨必須全款,15 天到貨,并且沒有任何合同與協議,唯一承諾是沒貨可全款退還。當時報價每把 230 元,總價高達 5.75 億元。
試想將這筆錢放進余額寶,15 天會有多少收益。且不說能否找到這么多貨源,即使有貨,也會以供需原因,加價才能購買。這正是典型的進口貨、資金盤套路。
至于騙子與假貨更在緊缺的需求下潛行。他近一步指出,所謂現貨、工廠取貨,往往是圈套,工廠的貨不會在工廠交易,沒看到貨之前,任何索要打錢的行為都是騙局。
騙局之外,你很難想象,朋友圈里的「熟人」、小區門口的大媽、快遞小哥,可能都多了一個身份,「倒爺」。
王軍感慨,「這段時間真瘋狂,簡直群魔亂舞。」他朋友圈里的硬件代理商,賣化妝品的,做旅游的都在倒賣額溫槍和口罩。
據蔣衛華粗略估算,新涌入進額溫槍產業的人,可能多達兩三百萬。
如此多人涌入,除了額溫槍背后的高額利潤和巨大缺口外,有一個原因也值得關注,疫情確實對許多線下行業帶來較大沖擊,而這些爆發的需求,則成為線下從業者轉移陣地的一個導火索。
疫情當前,需求迫切,如果說有人看到機會,轉入戰場,生產符合標準的產品,無可否非。然而有些人卻打起了歪主意,炒產品、炒元器件,資金盤、騙子、假貨橫行,成了一股毒瘤。
三 超千萬核心器件 3 月達產
針對額溫槍的市場亂象,監管之手已開始全產業鏈嚴查。
早在 2 月 6 日,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和司法部已聯合出臺《關于依法懲治妨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違法犯罪的意見》,在幫助企業復工復產的同時,依法嚴懲哄抬物價行為。
前不久,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進一步出臺政策:各地市場監管部門要加強對額溫槍全鏈條價格行為監督,立即開展額溫槍銷售領域排查,對發現的哄抬價格等違法行為,要迅速依法嚴肅查處。如發現供應額溫槍配件上下游經營者的不正當價格行為線索,要順藤摸瓜,迅速倒查,嚴厲打擊。
在陜西西安,警方公開向社會征集額溫槍等防疫用品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的違法線索,從而盡快幫助企業復工復產。
另一方面,整個額溫槍產業鏈加大產能,中國制造火力全開,最大限度滿足市場需求。
西安中興測控總經理古榮祥稱,受限于管帽、濾光片及封裝物料方面的限制,2 月份,國內主要紅外傳感器廠商產能有限,但隨著下游供應商逐漸復工及加大產能,市場缺貨現象將較快得到緩解。
他結合紅外傳感器廠商產能情況估算,3 月份國內主要傳感器公司達到設計產能后,月產量可超過 1000 萬片,后續配套產能幾乎相當。
而國外紅外傳感器訂貨周期一般為 6~8 周,從 2 月初算起,3 月中下旬也將陸續到貨。
王軍稱,按照國內的生產速度,只要其他物料準備充足,需求倒逼下,貼片、組裝、測試,數天即可完成生產。
如此推算,3 月底額溫槍的供給量將大幅提升,隨著需求缺口的縮小,價格也將逐漸回落。
3 月 8 日,一位從業者稱,當天其朋友工廠報價 295 元,前兩天報價還在 300 多元。額溫槍的價格已開始下行。
不過,蔣衛華認為,盡管額溫槍價格在下行,但市場足夠大,5 月份之前依然會有機會。
四 狂熱過后,一地雞毛?
回望過去 1 個月間,額溫槍價格瘋漲,全產業鏈涌入,上百萬人為之瘋狂。隨著價格在 3 月份后漸趨下行,狂熱過后留給市場的又將是什么?
對于一款新額溫槍產品而言,從研發設計到開模、生產,往往要 40 天。即使新廠家在復工前后投入研發,也要 3 月下旬產品才能推向市場,「百槍」扎堆競爭下,又有多少機會可言?
對比 AI 紅外測溫儀,測溫功能涌入門禁等產品,迭代了既有的方案,賦予產品新的價值。而額溫槍這個本就存在的產品,除了滿足應急需求,又為行業帶來什么新的價值?
額溫槍屬于二類醫療器械,生產方必須具備醫療器械注冊證和生產許可證,即使銷售也要具備相關資質。至于山寨產品、假貨,倒爺、騙子,這些行為本身已屬違法。
隨著市場供需逐漸平衡,價格下降,山寨工廠倒閉,倒爺賠本離場,大量商品無處可銷,留給市場的又將是一地雞毛。
幾個月后,當我們回首這段神魔亂舞的時光,是否會覺得荒誕。
-
測溫儀
+關注
關注
5文章
394瀏覽量
28342 -
測溫
+關注
關注
1文章
224瀏覽量
28704 -
紅外測溫儀
+關注
關注
3文章
248瀏覽量
2800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