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在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區獨山鎮看到,小鎮的茶農們都在忙碌著。山間、路邊隨處可見的茶園里,都可以看到茶農們采茶的身影。“田間的黃色紙板就是誘蟲板,我們還在茶園里安裝了太陽能殺蟲燈,利用生物防控技術減少茶園亂用農藥。”在獨山鎮一處路邊的茶園里,裕安區農業農村局產業股股長榮先卓指著茶園里隨處插著的誘蟲板、茶園邊豎著的太陽能殺蟲燈告訴記者。
獨山鎮是六安瓜片的核心產區,擁有6萬余畝茶園,而整個裕安區現在擁有19.9萬畝茶園。“我們從去年開始開展了茶園有機肥替代化肥,生物農藥、物理防控替代化學農藥、除草劑的‘雙替代’示范行動,確保茶葉穩定增產、農民持續增收、農業可持續發展。”榮先卓說。目前,裕安區已有2.5萬畝茶園進行了“雙替代”改造。為保證“雙替代”能夠見實效,該區在“雙替代”行動示范區采用園長負責制,由所在地的鄉鎮黨委主要負責人任園長,村書記任副園長,負責示范區的主要工作,推動示范區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在宣城市宣州區的楊柳茶葉專業合作社,茶園中每30畝就能看到一盞LED殺蟲燈,“為了實現除草劑‘零使用’,我們不僅采用了殺蟲燈、誘蟲板,還使用了茶園鼠茅草種植抑草技術及茶園防草布覆蓋抑草技術,全面降低了化學農藥的使用。”合作社負責人朱繼說。宣州區近年來大力推廣生態茶園建設及茶園綠色防控技術,重點推廣應用“物理+生物協調防控”技術,全面恢復茶園生態,打造“有草,有樹,有鳥,有益蟲”的“四有”茶園,目前有機、綠色和無公害“三茶”認證面積達6.1萬畝,占茶園總面積76.2%,綠色防控覆蓋面積達1.1萬畝。
“六安市現有茶園面積74萬畝,茶葉產量達到3.3萬噸。今年,全市50%的茶園將實現化肥、農藥用量50%替代,建成完全替代示范面積10萬畝,茶葉重點鄉鎮分別建成相對連片的‘雙替代’行動示范基地。”六安市茶葉發展局局長任國鈞告訴記者,六安還將進一步加強信息技術監測,通過建立完善的茶園物聯網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加強信息采集和監測,實現從生產、加工、包裝、儲存等環節的網絡實時查詢。
清潔化制作優質茶葉
在獨山鎮的徽六瓜片茶業股份有限公司,沒有機械的轟鳴聲,鮮嫩的明前茶從采摘、分揀到后期的拉火、殺青,完全由工人手工完成。“對高端茶葉,我們堅持使用傳統手工技藝加工,盡管效率只有機器的百分之一,但是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證春茶的品質。”公司副總曾雪鴻告訴記者。盡管是手工炒制,但公司制定了嚴格的規章制度,炒茶工必須經過衛生安全檢查合格后才能上崗,茶葉制作的過程也都嚴格按照標準進行。“等到大宗茶上市后,我們會使用機器進行生產,全程無接觸、不落地,每天能炒制2000多斤成品茶。”曾雪鴻說。
在池州市貴池區梅街鎮長垅村茶葉種植合作社,凌晨1點多,區農技推廣中心專家胡先進、錢葉啟還在指導茶農制茶工藝。“低溫、陰雨天制茶有獨特的工藝,專家對我們合作社炒茶工進行現場指導,新工藝提升了我們這里茶葉的香味和色澤。”合作社負責人柯春花告訴記者。黃山市謝裕大茶葉股份有限公司則引進了全自動智能化茶葉加工生產線。“通過這條智能化加工生產線,我們可以實現遠程視頻控制、茶葉數字化加工和廠區無人化管理,其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通過新技術的運用,我們解決了黃山毛峰分級不清的問題,使干茶價值增值15%到25%。”公司負責人說。
“盡管明前茶、雨前茶多采用傳統手工炒制,但是茶產業大方向還是突出機械化、清潔化方向。”任國鈞告訴記者,六安市在傳統制作工藝的基礎上研發引進清潔化加工設備,引導企業向規模化、清潔化、機械化和智能化加工方向轉變。目前,全市年產值2000萬元以上規模加工廠已有155家。此外,六安市還建立了安徽農業大學大別山試驗站及產學研基地,組建了六安市茶葉專家大院,帶動六安名優茶傳統工藝的傳承、創新和新型生產模式的探索,研究夏秋茶開發利用,為企業科技創新、產品研發、標準研究、質量管理提供技術支撐。
強監管保護金字招牌
霍山黃芽是六安茶葉的另一張名片,從市場上買到的霍山黃芽包裝上都有一個小小的二維碼,只要掃一掃,就可以直觀地看到茶葉的來源以及銷售商的相關信息。“霍山黃芽很早就被列為中歐地理標志協議保護產品清單,為了保障出口茶葉的高質量,我們建立了完善的地理標志商標使用管理機制以及產品溯源機制。”霍山縣農業產業發展中心主任葉磊告訴記者。從2016年開始,霍山縣茶葉產業協會對霍山黃芽證明商標授權啟用二維碼管理,凡使用二維碼霍山黃芽證明商標的單位,其茶葉原料必須來自霍山境內,外地茶葉不得使用二維碼霍山黃芽證明商標。目前,霍山茶葉協會授權的霍山黃芽證明商標的合法使用單位有130多家。
“成為地理標志產品,一方面增加了我們的銷量,另一方面也對我們的監管提出了更高要求。”葉磊告訴記者,霍山縣近年來重點加強了農業投入品監督管理,嚴控除草劑和化學農藥在茶園中使用管理,開展茶葉質量安全管理宣傳和監督檢查工作,努力從源頭上控制茶葉質量。全縣實施綠色食品茶生產10.1萬畝,達成無公害茶葉生產全覆蓋。通過培育“統一技術模式、統一耕管隊伍、統一采摘加工”的專業化服務組織,黃山市也建立了一套監測預警機制。依托國家茶葉及農產品檢測重點實驗室,黃山市常年對茶葉農殘常態化監測抽查,涉及17類領域853項檢測參數,并建立茶葉質量安全紅黑榜,對紅榜企業優先安排政策、對黑榜企業取消已有扶持。
-
網絡
+關注
關注
14文章
7591瀏覽量
89056 -
智能化
+關注
關注
15文章
4929瀏覽量
55587 -
信息采集
+關注
關注
0文章
81瀏覽量
2122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