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教育新聞網)
如今,自動圖像識別已被廣泛使用:有些計算機程序可以可靠地診斷皮膚癌,駕駛自動駕駛汽車或控制機器人。到目前為止,所有這些都是基于對普通攝像機提供的圖像數據進行評估的,而且這很耗時。尤其是每秒記錄的圖像數量很多時,會生成大量難以處理的數據。
因此,維也納工業大學的科學家采用了另一種方法:使用特殊的2D材料,開發了一種圖像傳感器,可以對其進行訓練以識別某些物體。該芯片代表了能夠學習的人工神經網絡。數據不必由計算機讀取和處理,但是芯片本身可以提供有關當前所見內容的信息-僅需數納秒。這項工作現在已經在科學雜志《自然》上發表。
神經網絡是類似于我們的大腦的人工系統:神經細胞與許多其他神經細胞相連。當一個細胞處于活動狀態時,這會影響鄰近神經細胞的活動。在計算機上進行人工學習的原理完全相同:對神經元網絡進行數字化仿真,并改變該網絡的一個節點影響另一個節點的強度,直到該網絡顯示出所需的行為為止。
“通常,圖像數據首先逐個像素地讀取,然后在計算機上進行處理,” Thomas Mueller說。“另一方面,我們將神經網絡及其人工智能直接集成到圖像傳感器的硬件中。這使對象識別的速度提高了多個數量級。”該芯片是在維也納工業大學開發和制造的。它基于由二硒化鎢制成的光電探測器-一種僅由三個原子層組成的超薄材料。單獨的光電探測器,即相機系統的“像素”,都連接到提供目標識別結果的少量輸出元件。
該出版物的第一作者Lukas Mennel表示:“在我們的芯片中,我們可以專門調節每個檢測器元件的靈敏度-換句話說,我們可以控制特定檢測器拾取的信號影響輸出信號的方式。 。“我們要做的就是直接在光電探測器上調節局部電場。”這種調整是在計算機程序的幫助下從外部完成的。例如,可以使用傳感器記錄不同的字母并逐步更改各個像素的靈敏度,直到某個字母始終精確地導致相應的輸出信號為止。這就是芯片中神經網絡的配置方式-使網絡中的某些連接更牢固而其他連接更弱。
一旦學習過程完成,就不再需要計算機。神經網絡現在可以單獨工作。如果將某個字母顯示給傳感器,它將在50納秒內生成經過訓練的輸出信號-例如,代表芯片剛剛識別出的字母的數字代碼。“目前,我們的測試芯片還很小,但是您可以根據要解決的任務輕松擴展該技術,” Thomas Mueller說。“從原理上講,該芯片還可以進行訓練,以區分蘋果和香蕉,但是我們看到它在科學實驗或其他專門應用中的使用更多。”
這項技術可以在需要極高速度的地方有用地應用:“從斷裂力學到粒子檢測-在許多研究領域中,都對短時間事件進行了研究,” Thomas Mueller說。“通常不必保留有關此事件的所有數據,而是要回答一個非常具體的問題:裂紋是否從左向右傳播?幾個可能的粒子剛剛通過了?這正是我們的技術有好處。”
(責任編輯:fqj)
-
圖像識別
+關注
關注
9文章
520瀏覽量
38279 -
智能硬件
+關注
關注
205文章
2347瀏覽量
10762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