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關村在線)
全球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仍在持續發展,各國醫療系統都受到了巨大的挑戰。過去有人認為美國憑借發達的醫療體系和資源、最高的十萬人ICU比例對付新冠不在話下,現在看來醫療資源瞬間遭到擠兌,也危如累卵。3D打印技術的好處在于快速小批量的靈活制造,雖然不能直接用于控制疫情,但是還是帶來莫大的幫助。
國內由于發現和通報新冠病毒較早,率先利用3D打印技術補充醫療資源。醫護人員長時間佩戴口罩對耳部和面頰造成勒痕,從業者則研發了3D打印口罩綁帶來固定口罩,緩解醫務人員的不適。另外還有3D打印護目鏡、3D打印獨立隔離病房以及重癥病患的肺部病灶模型,從多個角度為一線帶來一些幫助。
海外疫情發展也非常迅猛,此時3D打印企業紛紛調轉生產力,全力支持抗擊新冠。美企業3D打印咽拭子,補充大量未確診病患需要核酸檢測采樣所造成的咽拭子短缺;3D打印呼吸機分路器,由于重癥病人數量龐大而造成呼吸機資源不足,分路器可以讓兩位或多名患者共用一臺呼吸機;3D打印PPE面罩固定零件,快速補充醫用防護面罩(面罩的門簾仍然采用傳統工藝生產)。
另外在意大利,蘭博基尼利用3D打印技術生產呼吸機供氣裝置和PPE面罩零件;F1車隊利用3D打印設備生產呼吸機零件;3D打印呼吸閥用于病人的一次性使用呼吸機;荷蘭3D打印服務商設計了免手握式的門把手,幫助人們減少對高危物品的接觸。總之3D打印技術能夠快速靈活地設計樣件,靈活轉換產能,為補充抗擊疫情所需的醫療資源做了不少貢獻。
當然問題也隨之而來,并不是任何一家有3D打印機的企業或個人都能幫得上忙。眾所周知醫療設備尤其是醫療器械需要市場準入,這是對醫務人員和患者的安全健康負責。而3D打印企業尤其是非醫療領域的3D打印企業往往沒有相關認證或資質,因此即使能快速制造出來也無法大規模投入使用。
美國則在有基本安全保障的前提下,為3D打印醫療物資開了綠燈。美FDA對Formlabs 的3D打印醫療用品進行豁免,前提是要在有資質的制造商或工廠中生產。這也算是及時放行,應對醫療資源緊缺的困境,值得借鑒。
另外意大利3D打印呼吸閥則遭遇了多種拷問。布雷西亞一家醫院臨時求助獲得了數量可觀的3D打印呼吸閥從而挽救了呼吸閥不足的危局,拯救了上百位重癥患者;而設計和3D打印呼吸閥的企業卻并沒有公開它的數字模型,因為這純粹屬于江湖救急,它的安全性、滅菌效果如何得到保障?另外如果出現使用3D打印呼吸閥帶來病患死亡的情況,呼吸機原廠是否承擔責任?免費呼吸閥取代價格昂貴的原廠耗材勢必損害醫療器械原研者的利益,長期來看是好是壞?這些問題恐怕一時間沒有答案。
還有一個普遍存在的情況,就是從數字文件到3D打印實物門檻非常低,幾乎沒有加密措施保護原創者。國內某家企業率先推出3D打印口罩綁帶并免費公開給醫務人員使用,而且捐助了數萬條綁帶。而眾多品牌紛紛自行上馬,對外宣傳3D打印口罩綁帶對抗擊疫情所帶來的幫助,原設計者仍然幾乎是默默無聞。
商品的數字格式是否應當有版權?如何防止跟隨者抄襲或仿制?原設計者的權益如何保護?現在文字、音視頻等數字內容的版權意識和法規已經逐漸成熟了,但在3D設計和3D打印領域這還是空白。
在上文我們也提到,醫療設施的研發者擁有專利權,考慮到巨額的研發投入自然定價較高也可以理解。但在疫情期間產能不足,3D打印臨時補充醫療設施是否應受到許可?救人一命的應急措施是否受到法律的保護?就像《我不是藥神》的原型事件,法律無情人有情,法律神圣不可違反,但最本源的目的還是保護人的權利和財產、健康、生命。
總之無論如何新冠病毒疫情對整個人類社會是巨大的考驗,對于3D打印行業來說同樣如此。目前普遍的情況是應急、臨時的,矛盾都暫時放在了一邊;疫情全面緩解之后,或許3D打印從業者還要理清頭緒,面對上述這些棘手的問題。
(責任編輯:fqj)
-
3D打印
+關注
關注
26文章
3561瀏覽量
109406 -
智能技術
+關注
關注
0文章
298瀏覽量
1285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