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大學醫(yī)學院附屬鼓樓醫(yī)院孫凌云、趙遠錦教授團隊完成的一項研究成果,在線刊登在國際著名雜志《美國化學會·納米》(ACS Nano)上。該項研究設計了負載黑磷的可分離響應性微針,此新型微針具有攜氧和可控釋放氧氣的能力,為難愈合性創(chuàng)面修復提供了新思路。
據介紹,氧氣載體在生物醫(yī)學研究和臨床應用中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例如將氧氣載體應用于傷口愈合、替代性輸血和急性創(chuàng)傷治療領域。為了滿足特定的要求,人們致力于生產具有特殊功能或特性的氧氣載體,有鑒于此,孫凌云、趙遠錦教授團隊研究人員以生物相容性好的甲基丙烯酰化明膠作為微針針尖并在其中摻入一定量的具有優(yōu)良光熱效應的黑磷量子點和載氧的血紅蛋白,以易溶解的聚乙烯醇作為微針基底,通過模板復制的方法制備出近紅外光熱響應的可控氧氣釋放微針。
研究人員指出,借助聚乙烯醇的快速溶解性,在應用于皮膚后,微針基底很快溶解并脫離,將無細胞毒性、生物相容性好的甲基丙烯酰化明膠尖端留在皮膚內部。在近紅外的照射下,黑磷納米粒子實現(xiàn)光熱轉化,使皮膚的局部溫度升高,降低血紅蛋白結合氧氣的能力,導致響應性的氧氣釋放。為了證明這種微針的實際應用前景,研究人員建立了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在其背部皮膚表面制造了直徑1厘米的創(chuàng)面。結果顯示,這種氧載體微針具有令人滿意的治療效果,表明其在創(chuàng)面修復和相關生物醫(yī)學領域中具有廣闊的前景。
-
生物醫(yī)學
+關注
關注
0文章
46瀏覽量
11176 -
微針技術
+關注
關注
2文章
74瀏覽量
8714
原文標題:新型微針可實現(xiàn)糖尿病創(chuàng)面修復
文章出處:【微信號:MEMSensor,微信公眾號:MEMS】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