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在為最壞的情況做準備:將其技術發展與其他地區“脫鉤”。
從中美貿易戰開始的全球半導體行業危機并未緩解。2020年Covid-19大流行的經濟影響使半導體行業的疲軟之年更加糟糕。
隨著從冠狀病毒隔離區的重新出現,中國看到了增強其芯片制造能力的機會。
在全球范圍內,經濟正面臨艱難的一年。6月24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了新一期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將萎縮4.9%。Covid-19在2020年上半年對經濟活動的負面影響比預期的要糟,復蘇所需的時間比預期的要長。
清華大學微電子學研究所所長魏少軍承認,五月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五月份的預測(即經濟將下降3.5%)將在六月份達到4.9%。仍然很難預測衰退是否會進一步將其推低。
截至7月初,美國確診的Covid-19病例累計超過250萬,死亡人數超過125,000。每天有大約50個州的30個州每天都有新病例發生。中國確診病例的反彈很小,北京的感染率每天都在變化。
Covid-19大流行的最直接影響是終端消費者需求的減少。例如,在美國,這種流行病導致失業率飆升,進而導致消費者對電子產品的購買力下降,IC出貨量停滯不前。魏少軍認為,在美國和中國繼續流行,將很快對美國和中國的半導體產生影響。
技術脫鉤與企業回報?
該冠狀病毒疫情不僅癱瘓了全球半導體產業-這也讓歐洲,美國,日本,韓國看到中國制造業的實力。這也促使與美國和日本結盟的國家試圖從中國撤出制造業,理由是該行業過于依賴中國。
魏少軍認為,當前形勢喜憂參半,受政治因素影響。美國人提出了“技術脫鉤”的問題,要求美國將制造業轉移回國內。日本顯示出效仿美國的領先跡象。
據彭博社報道,為了鼓勵轉售,美國毫不猶豫地“償還了100%的公司退貨成本”。日本經濟產業省啟動了一項總額為7萬億元人民幣(9,970億美元)的“抗流行病經濟救助計劃”,其中1.43億元人民幣(2,000萬美元)將用于資助日本公司從中國遷往中國。大陸。另外15億元人民幣(2.1億美元)將用于資助日本公司從中國轉移到其他國家,以實現生產基地的多元化。
為了使美國和日本成功進行重新劃定,魏少軍認為需要花費一些時間來評估結果。他認為,即使美國政府有此意圖,美國公司也可能沒有。即使美國公司愿意撤資,但實施仍存在疑問。即使美國公司將制造業帶回美國,他們也必須考慮生存和發展的問題。
魏少軍認為,全球化進程不是政治而是經濟。全球化問題需要恢復到經濟的基本屬性。他強調,中美之間的“競爭”將對全球半導體產業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
隨著中美貿易沖突的升級,“國內替代”已成為流行語。少數公司正在中國推廣“完全替代”。魏少軍認為,這樣的“口號”言論將鼓勵中國半導體產業的進一步發展。但是,為了避免負面影響,他呼吁中國工業界不要過分強調“國內替代”,這也將給政府帶來一定程度的壓力。
他認為,是美國提議搬遷制造業,還是中國過分強調“國內替代”,這是“互相了解卻不認識自己”的行為,這將帶來經濟損害。
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
“動力”“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動力沒有改變,全球半導體產業的基礎和支撐作用也沒有改變。從GDP發展與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平行軌跡可以看出這一點?!?/span>
他說:“我們看到,自1970年出現以來,GDP的概念一直沒有增長很長時間?!?/span>“中國的年度GDP約為1萬億元,但自2002年以來,盡管GDP增長率一直處于平均水平,但其價值卻迅速增長。數據顯示,前30年的全球GDP平均每年增加1萬億美元,但在接下來的20年中,每年平均增加3萬億美元?!?/span>
魏少軍強調,半導體產業的增長動力與GDP的正增長密切相關。只要GDP增長,半導體就可以繼續蓬勃發展。嚴格來說,代表半導體發展核心的信息基礎設施行業是推動GDP快速增長的引擎。
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使人類財富在過去的20年中不斷積累。魏少軍說:“在工業社會中,我們已經關門大吉,失去了發展機會?!?/span>“如果我們認識到這是一個新的歷史階段,那么信息革命將帶來新的機會。我們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嗎?我認為這正是習近平主席認為的整個社會的分裂?!?/span>
同時,摩爾定律已接近極限。2015年,專攻微電子學的中國電子工程師胡正明先生說:“許多人認為摩爾定律已停滯不前。僅了解半導體行業的基本作用和支持作用還不夠。僅僅了解半導體發展的基本規律也是不夠的。中國集成電路的發展是由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所驅動的,因此其力量不會改變?!?/span>
魏少軍認為,中國信息技術的發展是過去20年中國經濟發展的奇跡。中國生產了世界上大多數的電子信息產品,例如平板電腦和手機,這為中國對大量集成電路的需求奠定了基礎。
中國的技術公司在國內外的市場份額表明,他們的工業市場中相當一部分仍在中國,并且由中國的一級供應商提供的組件中的很大一部分也在國內市場消費。
“中國之所以擁有如此龐大的市場,是因為它早已融入世界,而且全球化趨勢并未改變。芯片在美國設計,在臺灣加工,在馬來西亞包裝,最后送到中國生產并在全球分銷。這種總體趨勢沒有改變。在這些沒有改變的大趨勢下,很難改變其他事情。”魏少軍說。
未來的發展趨勢是什么?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在4月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首次首次明確了“新基礎設施”的范圍,而絕大多數新基礎設施項目都涉及信息技術。信息技術支持其他舉措,例如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和城市化,集成電路是整個國民經濟的基本組成部分。
5G的發展將完全改變中國的網絡基礎設施。在未來的5-10年中,中國的轉型和現代化都將取決于5G。美國批準了華為,因為它看到了5G的關鍵核心作用。可以說5G是劃時代的分水嶺技術。
盡管在汽車電子領域沒有很多成就,但中國大陸已經與至少三家大型國際公司達成了協議-通用汽車,大眾汽車和本田。每個人都在中國大陸生產30%的汽車。汽車電子的“本地化”是必然趨勢。
魏少軍說,必須悲觀地預測中國的技術發展將與其他地區脫鉤,必須做好一切準備。這位法國前總理去年在中歐商學院的一次演講中使用了“無關聯”一詞。美國和中國的兩個系統很可能在一個世界中并行發展。中美兩國將各自發展自己的技術體系。
最后,他強調說,在當前形勢下,中國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不應過分強調“國內替代”,這無助于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