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有爆出了某大佬的OS和RT-Thread很像,所以畫了這么張圖,同時也發在社交媒體上:"Roadmap or history of RT-Thread? No matter what RT-Thread is, it's alway there. Hope RT-Thread is a locomotive, lead us all to the future."
提到RT-Thread的發展路線,其實是被很多社區小伙伴關心的:RT-Thread到底會走向何方?
初心出發
由于個人興趣及項目需求動手寫了一個RTOS,在2006年初發布了RT-Thread的第一個內核版本并開源,一開始純粹以工程師的角度去做,當時有個看似遙遠的目標是能做成一個開放式,嵌入式系統領域的Linux。
然而接下來幾年RT-Thread這個項目進入了一個艱難時期,因為僅僅只是一個RTOS內核很難得到關注,期間憑借個人興趣不斷去做不同平臺移植,完善功能。期間也做過一些社區活動,很多時候就是一些愛好者在漢堡王、KFC這類地方AA制聚會交流,記得最慘淡的時候聚會只有兩個人(包括自己)。
長時間的堅持和付出,RT-Thread開始有了些支持者,然后不斷有開發者加入進來貢獻代碼和完善。ARM Cortex M3的出現,讓開源的RT-Thread走上了新的階段,此時的RT-Thread已不再只是一個實時內核了,包括了Shell、文件系統及TCP/IP協議棧等,憑借低資源占用、功能豐富吸引了大批的用戶。
正當時
直至2011年,RT-Thread才發布1.0.0版本,這樣一個穩定版本的發布花了6年時間。
2015年,RT-Thread 2.0.0發布,引入了menuconfig,而這次大版本的發布花了4年時間。
2017年,RT-Thread 3.0.0發布,定下IoT OS的戰略,花了2年時間。
2018年,RT-Thread 4.0.0發布,支持更多芯片、開發板、云等,也逐步向生態走得更遠更廣,僅1年。
而在2019年,則在潛行中仔細思考,沒做大版本發布,但卻開始走向新的領域。
在RT-Thread發展過程中我們深知“無生態不OS”,一款操作系統是需要開發者使用,需要開發者對它的認可。脫離了生態的操作系統只是一款軟件,一項產品,這和RT-Thread的初衷是相違背。在生態這條路上,在產品層面以開源版本RT-Thread為主干開始開枝散葉延伸向更廣闊的領域:
……OS,其他OS、或衍生OS。RT-Thread在這個過程中也會嘗試向一些合作伙伴許可、授權。因為RT-Thread遵循Apache License v2.0許可協議,在許可協議合法的范圍內都是可行的,從生態上說也是更好的補充。當然RT-Thread的運營主體,睿賽德科技自有產權軟件包也會對外進行授權。總體的許可協議問題會處理好。
PersimUI OS(暫定名,名字并不重要)是基于RT-Thread上,輔以柿餅UI的面向智能穿戴、智能硬件的系統(方案),目前在海外已有一款使用柿餅UI的手環在售;預計今年會有更多的手表上市。
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我們這邊柿餅UI團隊幾乎都投在這個上面,所以外界看起來似乎沒什么動靜,實則向前推進了一大步,把手表的UI操控能力優化到頂尖品牌廠商的流暢度上,同時也包括柿餅用的JavaScript執行性能飛速提升。這也是RT-Thread上的另一個分支,在帶屏低功耗智能硬件這個領域走得更深更遠。
MoM,這個是一個縮寫,全稱是Microkernel on MCU。從名字上來說,它和有一定關系,只是沒預料到它先于混合微內核商業化、落地。MoM被應用在一些表計類場合,為MCU提供系統與應用分離的技術,同時還進行了用戶進程間內存隔離<通過MCU中的MPU(Memory Protection Unit,內存保護單元)技術>。為一些應用場合提供了理想的應用單獨升級,隔離運行的模式,可用于一些行業安全系統上。這份MoM的開發環境也會部署到RT-Thread Studio集成開發環境及QEMU針對Cortex-M3/4/7的軟件模擬執行工具中。
通過MoM,也可以讓一些高端MCU(例如Cortex-M7/M55,及未來的多核MCU)具備獨立應用開發的功能,開發方便,應用可調試,可獨立升級,同時保留MCU的快速,強實時,低成本的特點。
混合微內核,RT-Thread Smart,目前是箭上待發,已經有部分社區小伙伴開始拿到在內測中。它主要面向帶MMU的處理器,例如ARM Cortex-A(國產處理器肯定不會缺)。對于RT-Thread Smart,有很多突破,系統服務可根據實際情況放在內核中或用戶態執行,而在整體系統上則采用了微內核的架構,進程間采用IPC/共享內存方式通信、交互。
期望通過RT-Thread已有的生態,來覆蓋MCU …… MPU的場景,而能夠和國際頂尖的操作系統PK。
所有這些,都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經歷過:提出想法,小心驗證,實現原型,應用落地,打磨完善等的過程。這個過程經歷的時間周期一般都非常長,中間歷經波折、迭代繁多等等,例如混合微內核是由團隊小伙伴們歷時1年多時間打磨的,從最初的lwP(輕型進程),實現(浮動地址執行)原型,而后又推翻加入MMU,進程地址隔離,然后到逐步加入文件系統服務,網絡協議棧服務,圖形UI服務,以及gdb用戶進程調試,POSIX threads等。后面同樣的會集成到RT-Thread Studio中,讓它真正變成開發,調試,執行一體化的模式。
這一系列的開枝散葉(分支或方案),也和RT-Thread的基因、品質相關:找到真實的需求,以強大的韌性,百折不撓的精神,一定能把事情做成,一定要把事情做成!
新長征
未來是未知的,RT-Thread不變的是開源的初心,會依然以Apache License v2.0、開源的方式發布RT-Thread v5.0.0新版本,并崇尚社區高于代碼之道,推進更多社區活動,讓RT-Thread應用在更多的場合、領域,開出朵朵數據、信息之花。
在第一幅圖中經歷了這么多的階段,很多都是我親手扶上去的,站在42歲關口,離知命之年不遠,依然希望能夠有閑余時間可以coding,可以再帶出一些新的方向,新的有趣并實用的點、線甚至是面。但面向未來,又感覺到再次處于未知的關口上,未來會是什么?未來的泛IoT場景,還應該有更多更多,端上的思考,云甚至網絡結構上的思考,世界無窮大,RT-Thread只是其中一粟,無數個RT-Thread,會匯聚成一張大網。期待RT-Thread就像一個火車頭在前方引領,駛向未來……駛向未知……
熊譜翔
2020年7月1日
-
Linux
+關注
關注
87文章
11326瀏覽量
209962 -
RT-Thread
+關注
關注
31文章
1300瀏覽量
40264
原文標題:熊譜翔:變化的RT-Thread 不變的初心
文章出處:【微信號:RTThread,微信公眾號:RTThread物聯網操作系統】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