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下出了讓我感到寒冷的一步棋,如果所有東西都能被AI替代,那么人生存的意義是什么呢?” 回眸和AlphaGo之戰,柯潔至今仍頗為感嘆。“帶貨一哥”李佳琦和虛擬歌手洛天依通過云端對話發現,要做年輕的偶像,“重要的是不斷學習,擁抱充滿創意和變化的時代。”
一場場虛擬和現實的對話,拉開了今天上午舉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云端峰會青少年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論壇的序幕?!叭丝傆幸惶煲斀o機器,大家要有心理準備?!敝袊茖W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毛軍發提強調,正因如此,以教師為主的工業化教育必須全面轉型為以學習者為主的智能化教育。
“人類雖然目前可以獲得數據,但是這種獲取數據的能力隨著時間的推移會顯得越來越落后,因為我們的眼睛和耳朵處理數據的效率明顯不夠。如果我們讓學生好好對未來做準備,我們就需要針對21世紀的教學采取合適的方式。我們要教育學生有不同的想法,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美國全國發明大會創始人丹尼·布萊爾說。
“我們很快從數字時代跨入,要讓青少年準備好面對這樣的變革?!鄙虾<~約大學名譽校長俞立中認為,人工智能教育分成三個不同層面的教育——首先是在孩子們頭腦里建立一個概念,激發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其次是人工智能的實踐,鼓勵青少年探究人的思維的模式;最后是要不斷鼓勵青少年發現人工智能領域的應用。
上海大數據聯盟秘書長、上海超算中心主任周曦民對此觀點表示認同。他希望,青少年能夠找到自己的“按鈕”,提升自己學習生活的質量。有小學生向他發問,是否可以有一個算法,識別小區里的流浪貓和家貓,進行管理。在周曦民看來,對孩子們來說,有想法、有思路是最重要的。人工智能識別作業對錯、提煉知識點,這樣的生活應用場景,可以讓學生充分感受人工智能的魅力。
“不能當旁觀者。我們要利用AI解決問題,也許下一個改變世界的就是我們!”舞臺上,世界外國語中學七年級男生孫睿寧發出了年輕的宣言。目前,他正在替行動不便的老人們設計一種“無線智能呼叫器”,只要有需要,機器可以發出“這里有緊急情況,請來幫幫我”的語音提示。他希望,將來自己可以把機器連接人的大腦,讓它自己決策。
上海市信息化標桿培育校、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校長吳蓉瑾介紹,如今,人工智能技術的確已經開始進入教育場景。學校門口有一套基于人工智能的人像大數據辨識系統,如果來訪者不在學校的人像庫內,當你在學校門口滯留時間過長,系統就將向保安發出提示,給校園安全豎起第一道防線。論壇現場,吳蓉瑾帶來一只特別的手寫筆,當孩子用它做數學題、寫作文,完成英語作業的同時,在云端經識別的數字、文字和英語字母,都已經進入到他的個人學習檔案中。在這個過程中已經實現了去屏化教與學,更重要的是通過無感知采集數據,為教師長期追蹤孩子的學習數據提供了基礎。
“然而,人工智能的技術和產品只能是輔助人的發展,在未來我們要思考與實踐人如何與人工智能技術相配合?!眳侨罔硎尽S崃⒅袕娬{,“教育是人和人互動的過程,是一個感化人的功能,技術永遠不可能替代學校的教育?!?/p>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2文章
47497瀏覽量
239214 -
機器
+關注
關注
0文章
784瀏覽量
40765 -
智能教育
+關注
關注
0文章
198瀏覽量
1590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