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為了進行機器學習工程,首先要部署一個模型,在大多數情況下作為一個預測API。為了使此API在生產中工作,必須首先構建模型服務基礎設施。這包括負載平衡、擴展、監視、更新等等。
乍一看,所有這些工作似乎都很熟悉。Web開發人員和DevOps工程師多年來一直在自動化微服務基礎設施。當然,我們可以重新定位他們的工具?
不幸的是,我們不能。
雖然ML的基礎結構與傳統的DevOps類似,但它與ML的特殊性足以使標準的DevOps工具不那么理想。這就是為什么我們開發了Cortex——機器學習工程的開源平臺。
在一個非常高的層次上,Cortex被設計用來簡化在本地或云上部署模型,從而自動化所有底層基礎設施。該平臺的一個核心組件是預測器接口——一個可編程Python接口,開發人員可以通過該接口編寫預測api。
設計一個專門為web請求提供預測的Python接口是一個挑戰,我們花了幾個月的時間(目前仍在改進)。在這里,我想分享一些我們已經開發的設計原則:
1.預測器只是一個Python類
Cortex的核心是我們的預測器,它本質上是一個預測API,包括所有的請求處理代碼和依賴關系。預測器接口為這些預測api實施了一些簡單的需求。
因為Cortex采用微服務的方式來進行模型服務,預測器界面嚴格關注兩件事:
初始化模型
提供預測
在這種精神下,Cortex的預測界面需要兩種功能,即剩余的init__()和predict(),它們或多或少做你所期望的事情:
初始化之后,您可以將一個預測器看作一個Python對象,當用戶查詢端點時,將調用它的單個predict()函數。
這種方法的最大好處之一是,對于任何有軟件工程經驗的人來說,它都是直觀的。不需要接觸數據管道或模型訓練代碼。模型只是一個文件,而預測器只是一個導入模型并運行predict()方法的對象。
然而,除了語法上的吸引力之外,這種方法還提供了一些關鍵的好處,即它如何補充了皮層更廣泛的方法。
2. 預測只是一個HTTP請求
為生產中提供預測服務而構建接口的復雜性之一是,輸入幾乎肯定會與模型的訓練數據不同,至少在格式上是這樣。
這在兩個層面上起作用:
POST請求的主體不是一個NumPy數組,也不是您的模型用來處理的任何數據結構。
機器學習工程就是使用模型來構建軟件,這通常意味著使用模型來處理它們沒有受過訓練的數據,例如使用GPT-2來編寫民間音樂。
因此,預測器接口不能對預測API的輸入和輸出固執己見。預測只是一個HTTP請求,開發人員可以隨意處理它。例如,如果他們想部署一個多模型端點,并基于請求參數查詢不同的模型,他們可以這樣做:
雖然這個界面讓開發者可以自由地使用他們的API做什么,它也提供了一些自然的范圍,使皮質在基礎設施方面更加固執己見。
例如,在后臺Cortex使用FastAPI來設置請求路由。Cortex在這一層設置了許多與自動排序、監控和其他基礎設施功能相關的過程,如果開發人員需要實現路由,這些功能可能會變得非常復雜。
但是,因為每個API都有一個predict()方法,所以每個API都有相同數量的路由—1。假設這允許Cortex在基礎設施層面做更多的事情,而不限制工程師。
3.服務模型只是一個微服務
對于在生產中使用機器學習的人來說,規模是一個主要的問題。型號可能會很大(GPT-2大約是6 GB),計算成本高,并且可能有很高的延遲。特別是對于實時推斷,擴大規模來處理流量是一項挑戰——如果你的預算有限,情況更是如此。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Cortex把預測器當作微型服務,可以水平伸縮。更具體地說,當開發人員進行Cortex部署時,Cortex將包含API,旋轉為推理準備的集群,并進行部署。然后,它將API公開為負載平衡器背后的web服務,并配置自動縮放、更新和監視:
預測器接口是此過程的基礎,盡管它“只是”一個Python接口。
預測器接口所做的是強制打包代碼,使其成為推理的單個原子單元。單個API所需的所有請求處理代碼都包含在一個預測器中。這使得大腦皮層能夠很容易地衡量預測因素。
通過這種方式,工程師不必做任何額外的工作——當然,除非他們想做一些調整——準備一個用于生產的API。一個皮層的部署是默認的生產準備就緒。
-
API
+關注
關注
2文章
1507瀏覽量
62219 -
機器學習
+關注
關注
66文章
8428瀏覽量
132842 -
python
+關注
關注
56文章
4801瀏覽量
8486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