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烏達區選出500畝農田試點智慧農業,推動農業產業向著現代化發展,讓種植戶坐在家里管理百畝甚至千畝農田成為可能。
2019年,烏達區被水利部評為第一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區,獲得100萬元節水獎金。為進一步推動節水型社會建設,今年,烏達區政府拿出60萬元,引進在打造智慧農業方面具有較強實力的公司試點智慧農業,推動烏達區農業轉型與可持續發展。
項目開始改造田間原有的管網、線路,在田間安裝控制器、閥門、傳感器、監控系統等;到5月底,先后安裝了傳感器、氣象監測設備及107個開關閥門并同步啟用。在電腦終端的控制系統內,傳感器定時發送降雨、溫度、大氣壓、風向、風速等信息,管理人員可根據這些信息對存在的問題一鍵干預,在手機終端也可操作。“無論在哪里,只要手機有信號,就能實現對農田的精細管理。”項目方負責人張崧牮說出了這一系統的便捷。
智慧農業首先是節水。在推廣智慧農業系統時,宣傳人員為農戶算了一筆賬:
以前,灌溉一畝地一年的工作就需要一個人實打實地干3天,一天人工費用為150元,一年是450元。用上先進設備后,種植戶實現了人在家中坐,水在田間流,有一個人在家操作足以。
大水漫灌,一畝農田666平方米,一年灌溉定額600立方米水,平均一平方米土地需近一立方米水。而節水農業將水給到作物根部,一畝田地用水定額約為350立方米;節水灌溉還解決了原來土地每年需要平整的麻煩;如果控制到位,最多可節水50%。
施肥方面,傳統施肥一畝地一次施肥需要一袋尿素,約90元;配合節水系統,如果使用水溶型尿素,兩畝地施一次肥需要一袋,成本為120元,肥料用量節約為30%以上。
水多,雜草多、病蟲害多。節水農業在地膜下壓滴灌管,地膜扎眼后作物從膜下生長出來,野草就被曬死在地膜下面,降低了病蟲害的發生率,也降低了農藥使用量。
“節水灌溉省人、省水、省肥,還降低了農藥使用量。”烏達區農牧水務局局長任杰總結說。
在智慧農業試點中,烏達區政府投資建設了外圍管網及智慧農業需要的基礎設施;為種植戶提供政策扶持,引導種植戶發展農業,并借助返鄉創業、有激情、樂于從事農業生產的年輕人的力量大力推進智慧農業的發展。
王冠峰就是被好政策吸引、回鄉創業的一名種植戶。今年,他流轉了村民總計500畝土地,種上了葡萄、西瓜、南瓜等示范品種。“這與政府上的節水灌溉系統有直接關系。”王冠峰介紹,以前大水漫灌,澆水施肥忙不過來,哪里敢想著去流轉這么多土地。現在就不一樣了,這套設備實現了澆水施肥自動化操作與管理,這是智慧農業帶來的便捷,也給他的農業夢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接下來,隨著智慧農業建設的深入開展,通過數據分析等途徑,將徹底讓土壤說話、作物說話,實現農業的精細化管理。”任杰滿懷憧憬地說,“烏達區還將通過智慧農業搭建平臺,引入生態合作伙伴,促進當地15000畝到16000畝土地流轉,推動農業結構調整升級,拓寬村民增收渠道。”
責任編輯:pj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52文章
51347瀏覽量
755549 -
控制器
+關注
關注
112文章
16429瀏覽量
178921 -
電腦終端
+關注
關注
0文章
8瀏覽量
614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