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個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行業標準的制定。當前我國人工智能產業正處于成長期邁向成熟期的關鍵節點。雖然我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具備了良好基礎,但促進人工智能發展的基礎設施、政策法規、標準體系仍亟待完善。日前,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中央網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和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了《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明確了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標準體系建設目標、建設思路、建設內容等。《中國電子報》特約相關專家對全球及我國AI標準化現狀進行梳理,以供讀者進一步了解《指南》的意義。
統一的人工智能標準化體系建立將成為新階段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不可或缺的基石。《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標準體系建設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明確提出要以市場驅動和政府引導相結合,按照“統籌規劃,分類施策,市場驅動,急用先行,跨界融合,協同推進,自主創新,開放合作”原則,立足國內需求,兼顧國際,建立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標準體系,加強標準頂層設計與宏觀指導。在《指南》的指引下,我國人工智能標準體系建設將更加有序。
全球AI標準化體系加速建立
當前,國際標準組織積極推進AI標準制定。目前,ISO/IEC JTC 1/SC 42是國際首個面向全AI生態系統的國際標準委員會,前期在人工智能詞匯、人機交互、生物特征識別、計算機圖像處理等關鍵領域均開展了標準化工作。ISO/IEC JTC 1/SC 42聚焦JTC 1 AI標準化工程,為JTC 1、ISO(國際標準化組)、IEC(國際電工委員會)提供人工智能相關標準化方面的指導。同時,ISO與IEC主要分別針對人工智能應用與產品開展標準的制定工作。ISO主要在工業機器人、智能金融、智能駕駛方面開展人工智能標準化研究,而IEC主要在可穿戴設備領域開展人工智能標準化工作。
全球多國強化部署,力圖搶占新一輪科技主導權。為減少人工智能技術開發和應用進程中的障礙,許多國家都強調要建立統一的人工智能技術標準和測試基準。如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于2019年發布了關于政府如何制定人工智能技術和道德標準的指導意見,為未來的技術標準制定提供指導;德國標準化協會(DIN)于2019年開始制定人工智能標準化路線圖,總結出人工智能領域現有的規范和標準,為德國制定相關行業標準提供規范化和標準化的操作框架。此外,歐盟、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高度重視人工智能標準化工作。歐盟發布的“人腦計劃”以及日本實施的“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網絡安全綜合項目”均提出要強化標準規范等部署。
我國人工智能領域開創性技術引領能力不足,標準化制定尚存差距。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多處于應用層,而核心的基礎研究、技術生態、基礎平臺等方面的創新能力不足。據清華大學統計,高被引論文前100篇中,美國占59篇,中國僅占16篇;中國杰出人才在全球占比僅為5.4%,與美國的17.1%相比存在差距。同時,美國在人工智能生態上形成戰略布局,全球諸多企業與科研機構的人工智能技術開發,依賴于谷歌的Tensorflow框架和Facebook的Pytorch框架,而中國在技術能力生態建設上有待加強。以上多重因素導致我國在參與制定人工智能國際標準的力度不足,我國人工智能技術和產業的生態滲透力與國際影響力需要進一步提升。
我國人工智能標準化體系建設有序向前
目前,我國人工智能標準化體系建設正在有序向前推進。2018年1月,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正式成立國家人工智能標準化總體組、專家咨詢組,其中總體組由93家全權成員單位和164家通訊成員單位構成。阿里云、科大訊飛、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等相關高管和專家作為總體組的重要成員,從政、企、學、研全方位角度,共同參與國家人工智能標準化的籌劃與制定。專家咨詢組涵蓋15位業界知名的專家成員,組長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潘云鶴。人工智能標準化總體組負責開展人工智能國際國內標準化工作,包括擬定我國人工智能標準化規劃、體系和政策,協調相關國家標準技術內容和技術歸口,建立人工智能基礎共性標準與行業應用標準的傳導機制等。
此外,2018年《人工智能標準化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伴隨國家人工智能標準化總體組成立大會發布。《白皮書》通過梳理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和產業演進情況,分析人工智能的技術熱點、行業動態和未來趨勢。從支撐人工智能產業整體發展的角度出發,研究制定了適應和引導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標準體系,提出近期亟須研制的基礎和關鍵標準項目。《白皮書》包括基礎標準、平臺/支撐標準、關鍵技術標準、產品及服務標準、應用標準、安全/倫理標準六個部分,成為我國人工智能標準體系建設的重要參考,奏響我國人工智能標準化探索的前奏。
值得一提的是,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中央網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五部委聯合印發的《指南》,明確了人工智能標準體系建設的目標及路徑。指南提出:到2021年,明確人工智能標準化頂層設計,研究標準體系建設和標準研制的總體規則,明確標準之間的關系,指導人工智能標準化工作的有序開展,完成關鍵通用技術、關鍵領域技術、倫理等20項以上重點標準的預研工作。到2023年,初步建立人工智能標準體系,重點研制數據、算法、系統、服務等重點急需標準,并率先在制造、交通、金融、安防、家居、養老、環保、教育、醫療健康、司法等重點行業和領域進行推進。建設人工智能標準試驗驗證平臺,提供公共服務能力。在《指南》的指引下,我國人工智能標準體系建設將更加有序。
完善的標準體系是產業發展重要基石
目前,我國人工智能標準建設思路得到明確。《指南》中明確了人工智能標準體系結構與人工智能標準體系框架。人工智能標準體系結構包括:基礎共性、支撐技術與產品、基礎軟硬件平臺、關鍵通用技術、關鍵領域技術、產品與服務、行業應用、安全/倫理等八個部分,人工智能標準體系框架同樣由上述八個部分組成。《指南》針對每個組成部分,給出相應的領域細分標準結構與主要任務,最終形成體系化、整體化的人工智能標準建設思路。《指南》的印發意味著我國人工智能標準體系建設正式啟動。其中形成了人工智能標準建立的整體框架,并基本涵蓋了當前階段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所涉及的技術、產品、應用、倫理等領域的標準制定。
人工智能是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推進人工智能標準化正當其時、意義重大。標準化對于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成熟、提升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國際競爭力,以及調動各方面力量共建共享人工智能具有重要意義。一直以來,標準都是產業競爭的制高點。標準之爭代表著先機的取得,同時也意味著擁有了優先切分市場蛋糕的權限。國內標準的國際化輸出,將是增強我國在人工智能產業國際標準方面話語權的最佳路徑。在世界完善的人工智能標準體系尚未成熟之時,大力向國際推行本國完善的人工智能標準體系,有利于加強國內與國際行業的統一性,而且有利于本國標準體系下生產的產品與生產線走向國際市場。
作者鄒德寶,系賽迪顧問人工智能產業研究中心副總經理
責任編輯:tzh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1文章
28618瀏覽量
207927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1429瀏覽量
269832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3文章
47604瀏覽量
23954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