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Elon Musk)注定隔一段時間就會有消息“霸屏”。北京時間今晨6點40分,馬斯克公布了其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的新突破,其腦機設備LINK V0.9縮小到一枚硬幣大小,可以植入骨頭中,實現“無線”實時傳輸腦電波數據,而且整個手術植入只需一個手術機器人操作一小時。
在發布會現場,馬斯克展示了可以用于收集使用者信息的手術機器人,并帶來三只已經被注入了“硬幣”的小豬,進行三只小豬和實時神經元活動的演示。當小豬在吃東西時,其芯片實時傳輸的腦電波數據會根據不同的峰值分析小豬的腦部活動,顯示在電視監視器上。當小豬被放上跑步機時,小豬的大腦活動有明顯的變化。
關于研發LINK V0.9 ,馬斯克表示:“希望能恢復殘疾者的行動能力,解決老年癡呆癥、中風等其他疾病。”在這次的發布會上,馬斯克還透露了這些信息:今年7月Neuralink已經獲得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認可,希望打造安全、可信的產品;最新的LINK V0.9支持單個設備配備1024個通道,與過去在耳邊的信號接收盒不同,現在的形態一個像“硬幣”,尺寸為23mm x 8mm;公司正在招人,歡迎軟件、電子工程以及材料、生物、獸醫、醫學、腦科學等專業的人才,附上了郵箱歡迎投簡歷。所以不少網友表示:“這像是Neuralink的人才招聘會。”
Neuralink成立于2016年,由馬斯克與另外八名創始人創立,同年,馬斯克在一年一度的科技界盛會Code Conference上提出了關于“神經織網(Neural Lace)”腦機接口的想法,而這一靈感來源于蘇格蘭小說家伊恩·班克斯(Iain Banks)的科幻作品Look to Windward。現在馬斯克希望將幻想一步一步變成現實。該公司希望研發超高帶寬的腦機接口系統,治愈人類的腦部疾病,并賦予人腦更強大的功能。在2019年7月Neuralink 公司宣布其“像縫紉機一樣”的機器人,可將超纖細的線植入大腦深處,能夠讀寫大量信息。 清華醫學院教授洪波認為,與2019年7月發布會相比,Neuralink團隊在兩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一方面是縫紉機式的手術機器人大大改進,可在大動物和人類大腦自動植入上千根電極絲,上次是一個只能用于大鼠的原型機。另一方面是植入器件的微型化和無線傳輸設計。這次采用23毫米直徑硬幣大小的圓片,可以采集傳輸上千通道的神經放電信號。上一版是USB有線接口,這版是無線接收和充電。
中國科學院大學人工智能學院腦認知與智能醫學教研室主任、中科院自動化所研究員何暉光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馬斯克這次的展示主要進展體現在芯片和手術機器人上。其芯片比以前更小,而且可以取出來,還可以進行無線充電。其展示了神經信號和豬關節運動之間的擬合曲線,擬合程度比較好,不過目前看到的只是一個演示,并沒有給出實際的數據支持其觀點。馬斯克還提到該技術可以用來召喚特斯拉、玩視頻游戲或讓脊髓損傷的人再次行走,但實際上目前所展示的只是在動物上的實驗,其若在人體上做實驗,需要解決設備的安全性、生物兼容性問題,另外其在科學倫理方面也需要謹慎對待。馬斯克在數據獲取方面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而且其是可迭代前進的。 何暉光認為,下一步Neuralink應該在神經信息編解碼方面做進一步研究,這樣才能更好的理解大腦,對大腦建模,并通過解讀大腦信號來輸出大腦的指令。
洪波認為這次發布會讓人失望的地方在于,神經信號解碼方面沒有任何進步,只是簡單演示了小豬四肢運動和腦內神經放電的關系,離植入腦機接口與手機通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從馬斯克的演講,可以感到他對神經編碼原理不是很關注,對其難度的認識不夠。同時洪波進一步表示,人腦植入腦機接口值得期待,但要有足夠的耐心面對神經界面和神經編碼方面的挫折。 現在的腦機接口技術有植入式和非植入式,從目前來看,腦機接口的發展仍存在兩大挑戰,一是“植入式”腦機接口需要足夠安全、足夠方便。二是“非植入式”腦機接口的解碼要進一步提高,目前非植入的解碼率為70%。 何暉光表示:“社會需要更多的馬斯克, 期待能看到馬斯克下一個新的成果。現在腦機接口芯片也被列入了美國實體清單,希望國內也能加強腦機接口相應的規劃,組織相關科研人員加大投入,集中精力,加快研究,突破壁壘。”
-
腦機接口
+關注
關注
9文章
376瀏覽量
21572 -
neuralink
+關注
關注
0文章
34瀏覽量
8173
原文標題:在大腦中植入芯片僅需1小時,馬斯克腦機接口又有新突破
文章出處:【微信號:MEMSensor,微信公眾號:MEMS】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