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這首歌道出了人生短暫,卻也是當今時代發展的寫照,特別是IT技術,還沒有搞清楚是什么,就已經進入下一個發展階段了。常說互聯網的下半場,互聯網2.0時代,實際上對于云計算也是如此,當我們還應用上云、混合云、多云津津樂道的時候,殊不知,已經Out了。事情從兩份白皮書說起。
我還沒老,但認知已經跟不上云的發展了,
當還在為上云、混合云、多云喋喋不休的時候,孰不知道,這些早已經Out了,因為現在已經是云原生的時代!
不久前,Doit傳媒聯合中國計算機學會存儲專委會以及30多家專業企業編委編纂了《2020行業云原生應用報告指南》,隨后阿里云也對外發布了《云原生架構白皮書》。當兩份白皮書當事人,Doit總編宋家雨與阿里云云原生應用平臺研究員丁宇(叔同)對話,精彩碰撞是預料之中的事情!
追本溯源 云原生定義
什么是云原生應用?這是兩份白皮書都繞不開的問題,兩份白皮書都花費筆墨,安排相關章節進行敘述。但也似乎都沒有能用一句話說明白。也因為如此,這個問題被首先拋給了丁宇(叔同)。
“云原生覆蓋比較廣泛,涵蓋云原生技術、云原生應用、云原生架構、云原生產品,有諸多的理解。如果用一句話來講,可以說云原生是云計算的再升級,讓開發者和企業能夠用最先進、最開放的技術構建IT的體系和架構。在數字經濟時代的背景下,云原生是幫助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的最短路徑。” 丁宇(叔同)說。
“最短路徑”好理解,這是對云原生的意義進行定性。
但是將云原生應用解釋為最先進、開放的IT技術,顯然不夠解渴。IT技術日新月異,云原生技術有什么特別之處,為什么說被說成是數字化轉型的“最短路徑”呢?
管中窺豹,其實可從阿里巴巴集團業務信息化的進程中,尋找答案。
丁宇(叔同)表示:阿里巴巴集團在2019年實現了核心系統100%上云,今年阿里云在做的一件非常大的事,就是阿里巴巴核心系統云原生上云。
“阿里巴巴是一家互聯網企業,但也已經成立20多年,這意味著存在一些遺留系統、歷史包袱,做云原生上云,下了很大的決心。一方面持續向技術、向云計算要紅利,去踐行云原生的最佳實踐,證明這條路的先進性;另一方面要將阿里實踐的云原生能力產品化,成為普惠行業客戶的技術和服務。” 丁宇(叔同)說。
簡單一句話,如果還沉浸在應用上云的過程中,要注意了:即使實現了目標,也還是落后,時代已經翻篇了,現在是云原生應用的時代。
回到原點 云原生與容器/微服務
問題又回來了!可以把云原生理解為容器化嗎?容器化可以和分布式劃等號嗎?
“容器解決的是基礎技術標準化和云平臺使用界面升級的問題,分布式解決的是可擴展、可容錯、高可用、高效率等問題。容器今天已經成為分布式架構的基石。” 丁宇(叔同)說。
簡單來說,容器是對應用進行標準化的封裝和支撐,使用范圍廣泛,所封裝的可以是分布式應用,也可以是集中式應用,還可以是有狀態應用,容器化的作用在于:借助技術標準,實現向下屏蔽差異性、向上支撐多樣性,帶來降本提效。分布式的核心是微服務化、存儲計算分離等,解決的是可擴展、可容錯、快速迭代、小步快跑等問題。
丁宇(叔同)指出:容器化、微服務都屬云原生技術,容器加微服務是最佳實踐、最佳拍檔。企業可以不使用最佳拍檔,僅僅使用容器化,這也是最基礎的云原生。
如此一來,是不是現有應用都要實現微服務化呢?
丁宇(叔同)給出的答案是:如果應用本身沒有服務,例如只是一個算法加數據直接驅動的數據智能創新業務,這是不是好的云原生應用呢?答案是肯定的,所以是否進行微服務化,還是根據企業業務形態最終決定。
穩態應用不穩態
“通常面向ToC(面向消費者)的互聯網業務,往往需要運營大流量的能力、業務快速試錯快速迭代,會比較適用于用微服務。” 丁宇(叔同)說。
企業級應用屬于To B(面向企業)業務,通常會將企業級業務劃分為穩態和敏態。但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所謂穩態、敏態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
在Doit傳媒編纂的《2020行業云原生應用報告指南》中有這樣的表述:所謂穩態業務,受IT技術水平的限制,可以同時承受的并發訪問量,或者說同時在線人數是有限制,以ERP為例,主要面向企業內部產線的相關人員,似乎沒有高并發訪問的需求。但這是IT技術水平制約了業務,并非業務沒有需求。
如今,制造業正在進入個性化、私人定制需求的新階段,所謂新制造,其背后的潛臺詞是制造企業與最終消費者的連接與互動,IT系統并發能力的上限將會決定業務的高度和深度。沒有絕對意義上的穩態業務。
對于Doit白皮書中的觀點,丁宇(叔同)表示認同。
“我們非常推崇這樣的方向,以阿里巴巴自身為例,我們是中國最早做互聯網架構的公司,“去IOE”、“互聯網中間件”都是阿里最早提出來的,互聯網時代最需要的就是快速迭代、快速上線、小步快跑,包括灰度測試,比對出哪個版本更好,客戶更關心哪些功能,及時反饋形成閉環,所以一定要用分布式和微服務的互聯網架構支撐。今天云原生的概念還在不斷延伸,會包含整個互聯網架構” 丁宇(叔同)說。
丁宇(叔同)指出:兩份白皮書在定位上有較大的差別,Doit版主要面向行業客戶,面向CIO/CTO給出行業發展,技術決策,對大方向進行指引,給出宏觀分析和判斷;相比阿里云版面向架構師、程序員和技術決策者,提供技術選擇、判斷和落地的方法,偏實操型。但兩份白皮書的訴求是一樣的,都希望推動云原生技術的落地,只是選擇了不同實現路徑。
所謂殊途同歸!分布式和微服務化,您深刻意識到了嗎?
責任編輯:pj
-
互聯網
+關注
關注
54文章
11177瀏覽量
103552 -
計算機
+關注
關注
19文章
7523瀏覽量
88315 -
阿里巴巴
+關注
關注
7文章
1617瀏覽量
4734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