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梯也有百年歷史
1908年,在上海外灘和南京路交匯處,一棟6層總高30米的西方文藝復興風格的新式飯店正式開張迎客,取名為"匯中飯店"。
我國最早安裝使用的兩臺電梯,就在那里誕生,由美國奧的斯電梯公司銷售提供。
在那個年代,電梯多是"有身份的人"甚至是"外國人"才可以享受的,一般民眾只能聽其名聲:
比如1909年的"萬國禁煙會"在匯中飯店召開,來自13個國家的代表齊聚飯店,儀態自然地乘電梯到達了5樓會議室;
而1933年身穿斜紋布長衫,腳蹬普通膠鞋的魯迅先生,卻在華懋飯店乘電梯被拒,最終爬樓梯到七樓看望外國友人。
過往的歷史已經翻篇,現如今電梯(包括直梯、扶梯、自動人行道)已然成為國民生活中習以為常的一部分。而中國,也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新梯交付市場和最大的電梯生產國。
從2005至2017年,中國的新梯市場已經翻番,中國的電梯密度已經從2002年的每千人0.3部上升到2017年的每千人4部。
奧的斯電梯公司全球總裁Judy Marks亦于2019年表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新梯交付市場,占到全球市場的60%,同時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增長趨勢還在繼續。
另外還有機構數據顯示,我國電梯保有量近年持續增加,從2012年的245.33萬臺增至2019年的709.75萬臺,成為全球電梯保有量最大的國家。
電梯類投訴居高不下
在智慧城市建設中,我們談智慧園區,智慧社區,談提高用戶滿意度,然而在很多場景中,電梯類投訴舉報依然十分普遍,占物業類投訴的大頭。
從表面看,一直以來新聞中曝出了不少電梯困人、溜梯、下墜等事件,民眾自然對電梯運行狀態有極高的敏感度,要求電梯有極低的故障率確保安全。
而實際上,電梯是一種成熟并且安全的運輸設備,只要正確使用,定期維護、保養以及巡檢,并不會輕易發生安全事故。
只不過,在一臺電梯高達10年的運行時間中,一旦存在使用不當、物業管理不到位、維保不及時等問題,就有可能會產生無法預計的后果。
在種種壓力面前,給電梯的后市場維護帶來最大不便的,正是傳統電梯智能化水平不高這一現實問題:
1. 缺乏有效技術手段獲取電梯實時運行狀況,通過物業、維保單位上報或市民投訴反映電梯故障的模式明顯讓信息傳遞滯后,發生緊急情況時無法形成高效的救援動作。
2. 隨著電梯保有量的逐年攀升,要覆蓋越來越大的電梯群,過分依賴人力的電梯維護管理模式,將面臨人力成本和投入精力的大幅增加。
3. 再加上一些新增的增值型服務的需求,例如智能派梯系統,節能系統,疫情早期的無接觸乘梯等,要求電梯具有技術更新迭代、操作智能升級的能力。
總而言之,新梯安裝市場潛力巨大、舊梯維護市場亟待發掘。這兩項的組合,正在極大地吸引著政府和企業們涌入到一個叫"電梯物聯網"的新興市場之中。
電梯物聯網的想象空間
電梯物聯網,指的是利用傳感、控制、通信、云平臺等技術將海量電梯設備連接起來,自動收集分析來自電梯的運行狀態、故障報警、監控視頻等信息,從而實現電梯設備的智能化運維。
政策對于發展電梯物聯網的動作是持續且深入的。
《電梯、自動扶梯和自動人行道物聯網的技術規范》(GB/T 24476-2017)、《基于物聯網的電梯、自動扶梯和自動人行道監測系統的通用要求》這類綱領性文件早就已經發布。
再比如2020年1月,寧波市發布了《電梯運行監測自動報警系統技術規范》地方標準,在明確電梯物聯網技術要求的基礎上,逐步在全市范圍內推進建立以新梯原裝系統為基礎,在用電梯加裝系統為補充的電梯物聯網體系。
今年2月,國家市場監督總局發文指出:"疫情防控期間,電梯維保單位可視實際情況,在保障電梯安全運行的基礎上,適當調整或延長現場維保周期,鼓勵通過物聯網遠程監測系統實施在線實時檢查維護,或者通過視頻等信息化手段進行遠程檢查維護。"
這意味著,在確保技術到位的條件下,原本嚴格要求的行業巡檢規則也可以得到放寬,用更優的數字化手段輔助人工點檢和維修成為倡導。
再往后想,全球的電梯產業鏈主要包含了原材料供應、零部件設計和制造、整機設計和制造、使用管理、維保更新等環節,其中各電梯整機品牌是最積極跟進"電梯+物聯網"的:
一則推動本身工廠的智能化水平,自然跟進智能制造轉型升級;
二則憑借更智能的產品及服務體驗,提升在物業、維保人員、民眾間的口碑,帶來品牌提升及溢價,占據更大的市場。
尤其電梯物聯網不只是單一的功能,有很多事可以完成:
通過預測性維護技術,非計劃性的停機將會減少,提升可靠性和穩定性;
控制技術得到升級,智能派梯功能得以實現,用戶等候時間縮短,運行效率得以提升;
電梯在非高峰時段自動進入待機狀態,達到節能需求;
另外還有一些開拓想象的商業模式,例如智能電梯廣告等等。
電梯制造商做了什么?
>>>奧的斯
奧的斯對于電梯物聯網的探索是持續的。據悉早在2015年,奧的斯就與AT&T及微軟合作,在自家的30萬臺電梯中裝設大量感測器與小型服務器,實時收集振動、馬達運轉、上下高度等電梯的多項運作數據,通過AT&T的網絡將數據傳送到微軟協助建立的位于歐洲、北美和東亞的3個云端平臺上。到2019年,奧的斯機電又正式推出物聯網解決方案OTIS CONNECT,通過接口收集數據-網絡傳輸數據-云端分析數據-下發數據分析結果這類流程,實現了電梯、維保工程師、物業管理方和監管機構的接通聯系。
>>>迅達
2017年,迅達在華為全連接大會上表示將聯合華為用幾年時間,讓全球上百萬部電梯實現聯網。通過華為EC-IoT解決方案實時采集電梯的運行數據,在邊緣計算網關上運行迅達的應用,并對電梯進行數據仿真,結合云端大數據分析平臺,全面了解電梯各部件的"健康指標"。迅達同樣提供定制的應用程序,提供給業主和設備管理者監測電梯的實時狀態,打通互相之間的聯系,促進商業計劃制定。
>>>通力
通力在2016年與IBM建立合作伙伴關系,指出將利用IBM物聯網平臺等技術,對每一部電梯的運行數據進行實時監控,除了預測性維護,系統還可以為現場維修工程師提供決策建議,使他們能迅速制定最合理的行動方案,從而快速消除故障,減少停運時間。2019年,通力又推出了全新的DX級數字電梯,指出將通過一套內置的API與數字云平臺連接,使客戶能夠在建筑物的整個生命周期內為電梯定制并插入其他軟件和服務,為客戶的流動體驗帶來新的高度。
>>>蒂森克努伯
2015年開始,蒂森克努伯與微軟合作,在微軟的Azure平臺上推出一款名為MAX的解決方案,主要用于電梯的預測性維護。流程本質仍然是電梯中數以千計的傳感器和系統用以監控電機溫度、軸系定位、轎廂運行速度及電梯門功能的所有內容,它們收集的數據將通過網絡上傳到云端,并將分析結果下發至技術人員使用的監測設備中。
>>>日立
據悉,2019年日立電梯在國內已經有超過22萬臺電梯聯網。聯網電梯所配備的遠程監測終端,可24小時收集電梯運行數據,通過AI預診斷,大數據中心可實現超過600項電梯預診斷服務,在故障發生前即進行維護。另外,若采用視頻分析技術,可以輔助分析電梯等待時間、擁擠程度和等待人數,據此定制推出高峰模式、夜間直駛模式等多種電梯運行模式,以及可以在發現電梯內異常時對相關人員進行自動提示。
>>>三菱
2015 年,上海三菱即有4 萬臺接入物聯網的智慧電梯投入使用。此后經過多年的技術發展和經驗積累,2018年,上海三菱成功搭建了基于物聯網技術(REMES電梯遠程服務系統)、移動互聯網、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AI的EleCare智能云平臺,為電梯全生命周期各環節提供智能化服務。
>>>西奧電梯
2018年,西奧電梯與阿里云合作進軍電梯"新制造"領域。2020年,雙方再次簽約將在物聯網領域進行深度合作,包括與阿里云產品打通,快速適配老舊電梯,實現電梯數據采集+計算+存儲+AI+可信的全棧服務,充分挖掘物聯網數據的價值,實現電梯設備預測性維護、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及提供可信的透明監管和全鏈路的安全保障等能力。
電梯物聯網的未來
從上文的敘述可以看出,電梯整機廠商或許是自建平臺及系統,或許是與第三方平臺廠商(比如阿里、華為、微軟等)及系統集成商合作,共同推動了近幾年來自家在電梯物聯網上的研發與成果。
如今最基本的功能都聚焦在預測性維護上,這當然是眼下最重要、最剛需的。
未來,或許隨著5G網絡的建設成熟,基于視頻分析技術等的采用,電梯的物聯網功能將更加全面與豐富。
加上眼下面臨的電梯能耗、商業模式、廠商標準、平臺兼容、數據安全等問題,應當也會得到解決……
責編AJX
-
電力
+關注
關注
7文章
2156瀏覽量
50312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12文章
44876瀏覽量
375647 -
電梯
+關注
關注
3文章
482瀏覽量
2278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