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片機是一種控制芯片,一個微型的計算機,而加上晶振,存儲器,地址鎖存器,邏輯門,七段譯碼器(顯示器),按鈕(類似鍵盤),擴展芯片,接口等那是單片機系統,以下是8051系列單片機原理和內部結構基礎介紹
?外部引腳功能
?存儲空間配置和功能
? 片內RAM結構和功能
? 特殊功能寄存器的用途和功能
? 程序計數器PC的作用和基本工作方式
? 時鐘和時序
? 復位電路、復位條件和復位后狀態
? 低功耗工作方式的作用和進入退出的方法
§2-1 單片機原理簡介和引腳功能
一、內部結構
二、引腳功能
40個引腳大致可分為4類:電源、時鐘、控制和I/O引腳。
⒈ 電源: ⑴ VCC - 芯片電源,接+5V;
⑵ VSS - 接地端;
⒉ 時鐘:XTAL1、XTAL2 - 晶體振蕩電路反相輸入端和輸出端。
⒊ 控制線:控制線共有4根,
① ALE功能:用來鎖存P0口送出的低8位地址
② PROG功能:片內有EPROM的芯片,在EPROM編程期間,此引腳輸入編程脈沖。
⑵ PSEN:外ROM讀選通信號。
⑶ RST/VPD:復位/備用電源。
① RST(Reset)功能:復位信號輸入端。
② VPD功能:在Vcc掉電情況下,接備用電源。
⑷ EA/Vpp:內外ROM選擇/片內EPROM編程電源。
① EA功能:內外ROM選擇端。
② Vpp功能:片內有EPROM的芯片,在EPROM編程期間,施加編程電源Vpp。
⒋ I/O線
80C51共有4個8位并行I/O端口:P0、P1、P2、P3口,共32個引腳。P3口還具有第二功能,用于特殊信號輸入輸出和控制信號(屬控制總線)。
§2-1 存儲空間配置和功能
80C51的存儲器組織結構可以分為三個不同的存儲空間,分別是:
⑴ 64KB程序存儲器(ROM),包括片內ROM和片外ROM;
⑵ 64KB外部數據存儲器(外RAM);
⑶ 256B內部數據存儲器(內RAM)
(包括特殊功能寄存器) 。
8051單片機存儲空間配置原理
一、程序存儲器(ROM)
地址范圍:0000H~FFFFH,共64KB。其中:
低段4KB:0000H~0FFFH
80C51和87C51在片內,80C31在片外。
高段60KB:1000H~FFFFH。在片外。
讀寫ROM用MOVC指令,控制信號是PSEN和EA。
讀ROM是以程序計數器PC作為16位地址指針,依次讀相應地址ROM中的指令和數據,每讀一個字節,PC+1→PC,這是CPU自動形成的。
但是有些指令有修改PC的功能,例如轉移類指令和MOVC指令,CPU將按修改后PC的16位地址讀ROM。
讀外ROM的過程:
CPU從PC中取出當前ROM的16位地址,分別由P0口(低8位)和P2口(高8位)同時輸出,ALE信號有效時由地址鎖存器鎖存低8位地址信號,地址鎖存器輸出的低8位地址信號和P2口輸出的高8位地址信號同時加到外ROM 16位地址輸入端,當PSEN信號有效時,外ROM將相應地址存儲單元中的數據送至數據總線(P0口),CPU讀入后存入指定單元。
二、外部數據存儲器(外RAM)
? 地址范圍:0000H~FFFFH 共64KB。
? 讀外RAM的過程:
外RAM 16位地址分別由P0口(低8位)和P2口(高8位)同時輸出,ALE信號有效時由地址鎖存器鎖存低8位地址信號,地址鎖存器輸出的低8位地址信號和P2口輸出的高8位地址信號同時加到外RAM 16位地址輸入端,當RD信號有效時,外RAM將相應地址存儲單元中的數據送至數據總線(P0口),CPU讀入后存入指定單元。
三、單片機內部數據存儲器原理(內RAM)
從廣義上講,8051內RAM(128B)和特殊功能寄存器(128B)均屬于片內RAM空間,讀寫指令均用MOV指令。但為加以區別,內RAM通常指00H~7FH的低128B空間。
8051內RAM又可分成三個物理空間:工作寄存器區、位尋址區和數據緩沖區。
作用:
有專用于工作寄存器操作的指令,讀寫速度比一般內RAM要快,指令字節比一般直接尋址指令要短,還具有間址功能,能給編程和應用帶來方便。
工作寄存器區分為4個區:0區、1區、2區、3區。每區有8個寄存器:R0~R7,寄存器名稱相同。但是,當前工作的寄存器區只能有一個,由PSW中的D4、D3位決定。
⒉ 位尋址區
⑴地址:
從20H~2FH共16字節(Byte,縮寫為英文大寫字母B)。每B有8位(bit,縮寫為小寫b),共128位,每一位均有一個位地址,可位尋址、位操作。即按位地址對該位進行置1、清0、求反或判轉。
⑵用途:
存放各種標志位信息和位數據。
⑶注意事項:
位地址與字節地址編址相同,容易混淆。
區分方法:位操作指令中的地址是位地址;
字節操作指令中的地址是字節地址。
位尋址區的位地址映象表
⒊ 數據緩沖區
內RAM中30H~7FH為數據緩沖區,用于存放各種數據和中間結果,起到數據緩沖的作用。
四、特殊功能寄存器(SFR)
特殊功能寄存器地址映象表(一)
特殊功能寄存器地址映象表(二)
特殊功能寄存器地址映象表(三)
⑶ 程序狀態字寄存器PSW
PSW也稱為標志寄存器,了解這個對于了解單片機原理非常的重要,存放各有關標志。其結構和定義如下:
① Cy — 進位標志。
用于表示Acc.7有否向更高位進位。
② AC — 輔助進位標志。
用于表示Acc.3有否向Acc.4進位。
③ RS1、RS0 — 工作寄存器區選擇控制位。
RS1、RS0 = 00 —— 0區(00H~07H)
RS1、RS0 = 01 —— 1區(08H~0FH)
RS1、RS0 = 10 —— 2區(10H~17H)
RS1、RS0 = 11 —— 3區(18H~1FH)
④ OV — 溢出標志。
表示Acc在有符號數算術運算中的溢出。
⑤ P — 奇偶標志。 表示Acc中“1”的個數的奇偶性。
⑥ F0 、F1 — 用戶標志。
⑷ 數據指針DPTR
16位,由兩個8位寄存器DPH、DPL組成。主要用于存放一個16位地址,作為訪問外部存儲器(外RAM和ROM)的地址指針。
⑸ 堆棧指針SP
專用于指出堆棧頂部數據的地址。
§2-3 I/O端口結構及工作原理
※ 有4個8位并行I/O口,共32條端線:
P0、P1、P2和P3口。
每一個I/O口都能用作輸入或輸出。
※ 用作輸入時,均須先寫入“1”;
用作輸出時,P0口應外接上拉電阻。
※ P0口的負載能力為8個LSTTL門電路;
P1~P3口的負載能力為4個LSTTL門電路。
※ 在并行擴展外存儲器或I/O口情況下,
P0口用于低8位地址總線和數據總線(分時傳送)
P2口用于高8位地址總線,
P3口常用于第二功能,
用戶能使用的I/O口只有P1口和未用作第二功能
的部分P3口端線。
§2-4 時鐘和時序原理
一、時鐘電路
二、時鐘周期和機器周期
⑴ 時鐘周期。
80C51振蕩器產生的時鐘脈沖頻率的倒數,是最基本最小的定時信號。
⑵ 機器周期。
80C51單片機工作的基本定時單位,簡稱機周。
§2-5 復位和低功耗工作方式
80C51單片機的工作方式共有四種:
⑴ 復位方式;
⑵ 程序執行方式;
⑶ 低功耗方式;
⑷ 片內ROM編程(包括校驗)方式。
一、復位方式
⒈ 復位條件
RST引腳保持2個機器周期以上的高電平。
⒉ 復位電路
⒊ 復位后CPU狀態
PC: 0000H TMOD: 00H
Acc: 00H TCON: 00H
B: 00H TH0: 00H
PSW: 00H TL0: 00H
SP: 07H TH1: 00H
DPTR:0000H TL1: 00H
P0~P3:FFH SCON: 00H
IP:×××00000B SBUF: 不定
IE:0××00000B PCON: 0×××0000B
二、低功耗工作方式
⑴ 待機(休閑)方式(Idle)
⑵ 掉電保護方式(Power Down)。
兩種低功耗工作方式由電源控制寄存器PCON確定。
其中:
SMOD:波特率倍增位(在串行通信中使用)
GF1、GF0:通用標志位
PD:掉電方式控制位,
PD=1,進入掉電工作方式;
IDL:待機(休閑)方式控制位,
IDL=1,進入待機工作方式。
(1) 待機(休閑)方式
(2) 待機(休閑)狀態進入
只要使PCON中IDL位置1。
⑶ 待機(休閑)狀態退出
①產生中斷;
②復位。
⒉ 掉電保護方式
⑴ 掉電保護方式狀態
●片內振蕩器停振,所有功能部件停止工作;
●片內RAM數據信息保存不變;
● ALE、PSEN為低電平;
● Vcc可降至2V,但不能真正掉電。
⑵ 掉電保護狀態進入
只要使PCON中PD位置1。
⑶ 掉電保護狀態退出
唯一方法是硬件復位,復位后片內RAM數據不變,特殊功能寄存器內容按復位狀態初始化。
工業種常用的PLC實際就是單片機系統,一般在家用電器(比如微波爐洗衣機彩電等),手機等 ,都是單片機系統,當然有8,16,和32位之分了。單片機叫“中介機”嗎?這種說法準確嗎?單片因為資源有限,自身沒有開發能力,必須借助開發工具來開發應用它,以上是單片機原理的基礎介紹,這個東西還是需要進行大量的試驗才能真正的理解,學好
-
單片機
+關注
關注
6040文章
44592瀏覽量
636857 -
寄存器
+關注
關注
31文章
5359瀏覽量
120790 -
RAM
+關注
關注
8文章
1369瀏覽量
11481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