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微軟將服務器放在海底作為互聯網的第三次革命,云計算逐漸成為了信息技術發展的戰略重點,它集合了眾多計算資源,讓每一位網民都可以隨時獲取資源,而這背后真正依賴的并不是高高在上的云朵,是陸地上有無數臺服務器構成的數據中心。
近年來面對高速發展的數據中心建設,微軟公司另辟蹊徑,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比起陸地,海底或許才是數據中心最好的歸宿。首先是成本問題,數據中心的發展直接導致能源消耗的增加。據統計,全球數據中心每年消耗的電量占全球總電量的2%左右,而其中的能源消耗成本是整個IT行業的30%到50%。
因此,“如何降低服務器的降溫成本”成為了互聯網公司不斷思考的問題,面對這一難題,幾大巨頭紛紛開始了自己的“花式降溫法”。Facebook位于瑞典呂勒奧的數據中心,距離北極圈不到70km,這里常年低溫可以將冷空氣吸入散熱。阿里巴巴位于杭州千島湖的數據中心,這里年平均氣溫17℃,可以利用深層湖水的循環流動,幫助服務器降溫。而騰訊位于貴州貴安的數據中心,這里有五條山洞,隧道面積超過3萬平方米,安全隱蔽且溫度較低。
而微軟更是腦洞大開,直接將服務器沉到了海底,想要利用海洋的自然冷卻能力,打造一個綠色節能的海底數據中心,而除了前面提到的成本問題,距離問題也同樣重要。目前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距離海岸60千米的范圍之內,試想一下,如果將數據中心放置在沿海城市附近的水域之中,那么數據傳送的距離就會大大縮短,網絡速度也將會大幅度提升。與之相比,想要在人口密集的陸地建立數據中心,就將會面臨占地面積,能源成本,法律法規等一系列的挑戰,建立在偏遠地區又會產生網絡延遲的問題。
因此,基于以上兩大優勢,2014年8月,微軟正式啟動了Natick項目,以探索水下數據中心的可行性。2015年8月,第一臺海底數據中心原型機在加州海邊運行了101天。
2018年6月第二臺裝有864臺服務器的原型機被放入蘇格蘭奧克尼島附近的海底深處,為了驗證其在經濟、物流和環境可持續性方面是否使用,這臺機器將會在海底運轉多年。
如果在不久的將來,微軟真的可以實現海底數據中心,那么收益最大的將不只是整個信息技術產業,更是身處于互聯網時代的每個人。大家覺得是不是腦洞太開了?歡迎留言評論!
責編AJX
-
微軟
+關注
關注
4文章
6602瀏覽量
104152 -
服務器
+關注
關注
12文章
9218瀏覽量
85587 -
數據中心
+關注
關注
16文章
4794瀏覽量
7219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