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程文智)根據IC Insights在8月份發布的數據,2019年全球MCU市場規模為160億美元,由于受新館疫情的影響,預計今年會下滑到149億美元。在國內,MCU的市場規模約為500億人民幣左右,看起來MCU的市場規模很大,但其實國產MCU產品的占比卻并不高,據業內人士估計,還不到10%,特別是在工業和汽車應用領域,市場占比更低。
為了解開其中原因,探討是否有什么辦法提升國產MCU的市場占有率等問題,在9月9日的Elexcon電子展上的“乘風破浪,強國芯對話”視頻直播欄目中,<電子發燒友網>特別邀請了三家國產MCU企業的代表到直播間來共同討論這些話題。視頻直播鏈接為:國產MCU如何抓住潛力市場,提升市場占有率?
他們分別是華大半導體MCU市場部產品經理張建文、杰發科技MCU市場經理孟凡偉,和極海半導體高級現場應用工程師彭先彪。
圖1:從左至右分別是電子發燒友網行業分析師程文智、極海半導體高級現場應用工程師彭先彪、華大半導體MCU市場部產品經理張建文和杰發科技MCU市場經理孟凡偉。
國產片MCU市場占比低的原因
現在國產MCU市場看起來是百花齊放,參與的企業相當多,粗略算算也有不下100家的MCU企業,但產品種類其實還不太多,市場占有率也不太高。國內500多億人民幣的MCU市場中,前三大的MCU企業還是以歐美日為主,不過好消息是,近年來,不少國產MCU企業通過Pin2Pin替換,以及在一些消費類市場和IoT市場的突破,份額開始有了不斷提升的趨勢。
圖2:華大半導體MCU市場部產品經理張建文。
在華大半導體的張建文看來,國產MCU普遍聚集在能快速實現短期效益的消費領域,而品質要求非常高的耐用工業品領域,汽車電子應用領域對很多國產MCU來說還是一個無法逾越的門檻。因此,國產MCU看起來熱熱鬧鬧,但真正能在工業控制、白色家電、汽車電子這三大領域實現有效國產化替代的并不多。
圖3:杰發科技MCU市場經理孟凡偉。
究其原因,杰發科技的孟凡偉認為,主要是國內MCU企業進入MCU產業的時間比較晚、品牌意識比較弱、生態系統建設還不太完善等原因造成的。
他還特意指出,他所說的生態系統建設包括IP、芯片設計、晶圓廠、封測廠等產業鏈上下游資源的完善程度,也包括大學計劃,培養熟悉自己品牌的工程師等措施。
當然,孟凡偉也表示,要解決這些問題,時間是最好的解決方法。現在隨著國產化需求的加大,國產MCU企業也意識到了問題所在,正在逐步完善生態系統的建設,他相信未來國產MCU的份額最終會超越國外品牌。
極海半導體的彭先彪也比較同意孟凡偉的看法,“由于國外MCU企業很早就進入了國內市場,國內的工程師習慣了他們的產品使用方法,再加上國外品牌普遍都很重視品牌建設,因此他們的市占率一直都很高。”
據他觀察,國內MCU產品在高端市場的占比很低,主要是目前國產MCU的產品附加值不高,同質化比較嚴重,缺乏完善的生態系統支持等原因造成的。
如何提升國產MCU的市占率
既然大家都看到了國產MCU產品的市占率低的問題,那有什么辦法可以提升國產MCU的市占率呢?
其實這兩年來中美貿易沖突愈演愈烈,美國持續施壓國內科技企業,使得國內很多企業在跟美資企業打交道的時候變得更加謹慎,不少頭部的系統廠商以前基本不考慮國產MCU的產品,現在也開始導入國產MCU方案以備不時之需。
這對國內半導體產業來說其實是一個機會,張建文表示,“我們要珍惜整個來之不易的市場機遇,扎扎實實把產品品質做好,好的產品是國產MCU提升市場占有率的關鍵。”
對此,孟凡偉深感認同,并且表示除了自身產品的品質,首先,國產MCU廠商還需要盡快完善自己的生態系統,他開玩笑說,“不說從娃娃抓起,至少我們要從大學生抓起。”也就是說,國產MCU企業最好要有自己的大學計劃,從燒錄工具,量產工具,編譯器,以及成熟方案,品牌的運營方面都要深入的研究競爭對手;
其次,國產MCU要深入本土市場的客戶需求,找到客戶的痛點,做出自己特色MCU。“之前大家做Pin2Pin的產品多,而隨著對自己終端客戶的深入把控,或者能跟國內頭部客戶形成戰略合作,定制化MCU,可以進一步做出更具有性價比的MCU,從而將市場份額進一步擴大。”他指出。
還有就是國產MCU廠商也應該加強自己的品牌推廣。孟凡偉建議國產MCU廠商可以多參加一些展會,舉辦一些專業的技術交流論壇,從而影響大部分中小客戶采用自己MCU,在大客戶以及中小客戶上全面開花。
圖4:極海半導體高級現場應用工程師彭先彪。
對于提升國產MCU市場占有率的策略,彭先彪的建議是國產MCU廠商應該在滿足市場需求的同時,要在細分領域形成差異化優勢,提供質量可靠,性價比高,有競爭力的產品。他同時還強調,國產MCU廠商還需要提供優質的本地化服務。
有哪些熱門應用?
我們這次邀請的嘉賓分別來自三家不同的企業,他們雖然都是做MCU產品的,但都有各自擅長的領域,比如華大MCU在對超低功耗和高可靠性有苛刻要求的應用領域較為擅長,其產品主要應用在智能水表、智能鎖、專業無人機、電梯控制系統、專業電動工具等領域。這些領域要么對超低功耗特性和可靠性的要求苛刻。
杰發科技則比較擅長汽車領域的MCU,他們的產品主要應用于汽車、農業機械、專業設備內的電動尾門、踏板、升窗器、OBD、以及水泵、散熱風扇、冷凝器、尿素泵等。
極海半導體則在工業控制和計算機周邊的市場應用中占比很大。他們的全系產品工作溫度范圍為-40℃~+105 ℃,可滿足工業領域嚴苛的環境需求,且通過了中國IEC61508認證,符合工業級高可靠性標準(正在申請德國的相關認證),產品已經成功應用于電機控制、風機、BMS電池管理、路燈控制器、電力儀表、機械手以及變頻器等工業控制領域。
那么在來自深耕不同應用領域的他們看來,國產MCU的潛力市場有哪些呢?
張建文認為,對于大多數國產MCU廠商來說,由于提升產品品質的學習曲線過長,為了在商海浮沉中生存下來,快速消費品市場是必須抓住的,比如最近大熱的隨身風扇應用。
孟凡偉則從國家政策的大方向上看到了國產MCU的潛在市場,他覺得有三個市場是未來國產MCU廠商應該抓住的,一是5G基站BMS、天線控制器和散熱風扇等;二是IoT物聯網市場,這個市場的容量足夠大,但需要定制化的方案;三是汽車電子,目前國內能夠做車規級MCU的企業很少,杰發科技目前有M0+、M3內核的產品,未來會推出M4內核的系列產品。
彭先彪認為,隨著5G、新基建,以及工業物聯網的影響,到2020年后,工業控制應用市場的機會會大大增加。只是這個市場的產品導入時間可能會長一些。至于熱門應用今年海外的電動滑板車出貨量很大,值得關注。
未來
總的來說,不論是從市場規模來說,還是從市場機遇來說,國產MCU企業的發展空間非常大。彭先彪認為,雖然我們與國外MCU企業的差距有點大,“但我們還是充滿信心。相信,只要我們國產芯片廠商始終以市場需求和用戶需求為出發點,保證產品質量和供貨穩定,提供優質的技術支持服務,預計最快可以3到5年內,可以在全球Top10的MCU企業排名中見到中國MCU企業的身影。”
孟凡偉也認為5年左右中國的MCU企業可以沖進全球前十的排名。
相對于兩位的樂觀,張建文稍微保守一點,雖然他認為中國MCU企業進入全球Top10是我們都能夠見證的事情,但具體時間還有很多不確定性,“畢竟像白色家電和汽車電子這些高整機價值的應用領域,其MCU導入時間都特別長,甚至超過了我們目前很多國產MCU企業的平均存活年限。”
最后還是希望國產MCU企業都能找到自己的細分領域,并在各自擅長的市場領域內占有一席之吧!
本文由電子發燒友網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添加微信號elecfans999。
-
mcu
+關注
關注
146文章
17197瀏覽量
351888 -
汽車電子
+關注
關注
3027文章
7990瀏覽量
167413 -
工業控制
+關注
關注
38文章
1463瀏覽量
8592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