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覺其實關鍵核心部件的可靠供應+市場化需求這兩個重要的支撐點,都不是那么牢靠讓我們順順利利通往2025年的1300萬臺的電動汽車。
我在看一份韓文的報告Daishin證券公司做的《二次電池韓國企業差異化發展》里面,已經對未來的預期做了非常泡沫化的估計,我想這個話題談一談當下的潛在的兩個問題:
1)以特斯拉為代表的力量和大眾為代表傳統車企各有各自的軟肋,前者未來上量達到一定的規模以后,在質量、安全和監管層面是會遇到全方位的挑戰;后者在前期投入巨額的資本開支以后,需要市場去支撐,所有的預期是在供給側從燃油車切換到電動汽車,市場能順利過渡。
2)在這個里面核心部件的供應,其實是功率電子器件+電池,能夠按照預期的成本路徑下降,而且有相對均衡的供應。
中國和歐洲的電動汽車規模
如下所示:按照特斯拉的2020年的估計是給50萬臺,對應40GWh,然后按照這個預估估計說法,是按照2025年特斯拉達到200-250萬輛,2025年全球的市場規模達到1400萬(對應957GWh的年需求)規模,特斯拉占全球市場26%的市場占有率,在描繪美好藍圖方面,國外的機構真的很有辦法,我覺得這個大的需求量主要是來自監管預期:
1)中國目前對于2025年的預測主要來自《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在這個里面2025年新能源汽車競爭力明顯提高,動力電池、驅動電機、車載操作系統取得關鍵突破,新能源車銷售占比達25%,智能網聯車銷量占比30%。
如果按照25%*2500萬測算,確實是有近625萬的規模;歐洲的滲透率按照當下的速度一路拓展,2025年達到25%的臺階,按照2000萬測算也有500萬的規模,這個數字是這么來的。
圖1 對于電動汽車和動力電池市場泡沫化的估計
2)今年圍繞的特斯拉的市值的巨大變動,中國市場CATL、比亞迪,韓國市場LG Chem的市值的變動,很多考慮都是把2025年的美好預期都給算過來。也就是如下圖所示,按照CATL和LG Chem的產能擴展,往2025年一家能滿足250GWh的供應能力,這些市場的預測是按照線性的增長預測的。
圖2 對于產能的美好預期
問題在哪里?
我覺得這種分析框架其實有很多的討論的點,主要是:
1)歷史是螺旋式發展的,對于新舊勢力來說,核心的挑戰在于:
不按套路如何能規避風險,也就是說按照特斯拉當下的開發模式,決策很快、反應很快各方面都很快,但是不管是Autopilot的開發、宣傳和應對各種潛在事故的調查,當保有量真的逐步上升,安全事故積累,可能會參考豐田“剎車門”、通用“鑰匙門”的調查。這里的調查主體可能是由美國的NHTSA,或者是歐洲主管安全的單位、或者是中國的安全監管機構。
備注:這是之前寫的內容供參考
按套路出牌,在準備很多投入和產能之后,是否能把產品找到合適的客戶。這個事情的核心問題在于,買電動汽車的客戶到底是沖著什么去的。
以挪威這樣的小市場的結構,是否能一個個復制下去。
就按照我們所探討的,中國在2025年25%,這個監管層所給出的指引,如何讓消費者按照這個指引去買。如果到2025年所有的大玩家的電動汽車產能都OK,到時候比拼什么?誰的渠道更下沉,不斷降價?
到時候電動汽車的生意該怎么做,2020年突出的特點就是定位高的有足夠的回旋余地,如果定位走量的模式遇到了很大的挑戰。單純的價格下探和性價比沒有換來足夠的客戶。從10月份開始我們就應該密切注意圍繞MEB打造的ID系列在歐洲的表現。
2)第二個問題,就是在電池的持續發展的路徑下,是否能和主要廠家的預期一致,要的問題是:
目前電池產能是單個企業1GWh/月,如果按照這個復制模式,拉到20GWh/月,電池的一致性、安全性是否能往更低的概率發展。這個問題就回到了,如果按照PPM去考慮,達到那樣的量不解決熱失控傳播的問題,會有相當的燒車概率,在這樣的保有量和使用頻度下爆發。我們現在熱議的NCM811,能否躍遷到這個量能上面。
在這樣規模生產的條件下,良率、成本和產品迭代是否能形成一個比較合適的自洽。這個問題的核心關鍵是,目前我們國內看到的電芯成熟的速度其實非常快,如果按照之前的A、B、C樣,中間各細分不同的階段來看的,整個時間是不足的。
小結:現在的感覺,就是特斯拉和主要的電池企業和監管層面拉著所有人都在快速奔跑,節拍沒踩對可能就掉隊了,但是按照這套快速增長的邏輯其實需要時間上大幅壓縮的,之前在一定規模下能容忍的概率,在規模和時間的積累下,這個線性增長可能并不如意。
我感覺其實關鍵核心部件的可靠供應+市場化需求這兩個重要的支撐點,都不是那么牢靠讓我們順順利利通往2025年的1300萬臺的電動汽車。
-
電動汽車
+關注
關注
156文章
12182瀏覽量
232158 -
動力電池
+關注
關注
113文章
4549瀏覽量
77872
原文標題:【逸飛激光?總工札記】2025年全球動力電池規模的支撐點
文章出處:【微信號:weixin-gg-lb,微信公眾號:高工鋰電】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