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徐興無圍繞技術路線選擇、大眾入主帶來的變化、產能規劃及能量密度提升路徑等多個領域,詳細介紹了國軒在這些領域的最新進展。
國軒高科目前電池裝機以磷酸鐵鋰為主,并積極開發高比能的三元電池產品,通過布局上游原料端及多年自主研發,掌握了高鎳三元正極材料的生產關鍵技術。
其磷酸鐵鋰電芯能量密度去年已做到190Wh/kg,今年目標小試做到210Wh/kg。在三元領域,國軒目前開發階段的三元電芯單體能量密度為300Wh/kg,系統能量密度突破200Wh/kg。
近日,合肥國軒高科動力能源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徐興無接受高工鋰電在內的媒體采訪時,圍繞技術路線選擇、大眾入主帶來的變化、產能規劃及能量密度提升路徑等多個領域,詳細介紹了國軒在這些領域的最新進展。
1、國軒技術路線選擇
過去磷酸鐵鋰一直是“低端”的代名詞,存在天花板的誤解,覺得能量密度有天花板不能用在乘用車上。
合肥國軒高級副總裁徐興無認為,國軒一直在打破所謂的天花板固有概念,磷酸鐵鋰能量密度一路從90Wh/kg做到150Wh/kg,到后來的170Wh/kg、180Wh/kg。國軒去年做到了190Wh/kg,今年目標小試做到210Wh/kg,證明磷酸鐵鋰可以做到。
磷酸鐵鋰能量密度做上來,同時兼備循環壽命好和高安全性,大眾因此也由最開始的不接受磷酸鐵鋰,到現在的接受。
針對三元電池,考慮到鈷的稀缺性和其成本的不穩定性,無鈷是發展方向,特斯拉已經宣布要做無鈷的電池。徐興無認為,動力電池“無鈷”不現實,鈷的結構穩定性和優質的導電性難以替代,所以國軒高科重點發展多元低鈷的三元材料。
2、大眾入股國軒變化
大眾的理念是平臺化,一種平臺有不同的外殼,各種各樣的車型,采用標準模組,有390和590,主打軟包。
跟大眾合作后,對國軒高科的幫助顯而易見,雙方一直追求1+1>2。國軒擁有電池的生產基礎、經驗、研發及創新能力,大眾作為百年車企,有強大的研發、管控、生產、標準能力,及強大的品牌實力。大眾入股國軒后,并不影響國軒所有產品和市場結構,及國內的北汽、江淮供貨情況,更像是后盾。
徐興無介紹,即便雙方合資,國軒如果達不到指標要求同樣不能配套。大眾入駐后,與國軒組建整合團隊、研發團隊,攻克技術難關最終進入大眾供應鏈體系。不斷磨合、整合,不斷提升,保證產品品質。
進供應鏈體系只是第一關,國軒已制定明確的目標,一步一步把紅燈項消成黃燈項,最后變成綠燈項,達到所有要求才進入定點提名,再討論配套產品。產品真正做得好,再擴大量,操作十分規范。
3、國軒產能規劃
大眾的規劃到2025年做到150萬輛電動車,國軒的目標是2025年做到100GWh,以匹配產業發展的電池需求。
大眾11億歐元入股國軒并獲得26%股份,根據公告,主要用于建設16GWh電池和年產3萬噸三元正極材料項目。目前都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包括確認廠址、廠建資質、布局方案等。
國軒自產材料按照公平待遇,即需要按照所有和外購材料一樣開發的驗證進度,樣件驗證時間、指標要求,最后才能用在大眾電池上。
大眾對上游材料供應十分重視,一直關注國軒的材料能力,包括材料研發、生產、資源控制等。其中國軒三元材料前驅體跟曹妃甸、中冶、比亞迪等有合資三元前驅體,三元材料原材料可控。
4、國軒能量密度提升路徑
能量密度要做上去,在單體上要把電芯能量密度做上去,其次是成組技術,整個電池包的能力密度,有限的空間能多裝電量,提高續航能力。徐興無指出,磷酸鐵鋰只是單體電芯做得好,系統如果達不到要求的話,也會受影響。
國軒現在做的技術是JTM,制作過程由卷芯-電芯-模組再到系統。
徐興無介紹,J是卷芯,M就是模組,JTM就是直接把卷芯放在模組里面,一次完成制作。工藝十分簡單,且成本低,制造過程簡單,易于形成標準化,適用于大眾MEB平臺,也適合適度柔性大模組概念,適應性強。
國軒走的這條路線有自己的優勢,能量密度能達到,電量能達到,達到非常高的體積利用率,同時標準化又做到了。
他提到,未來如果要進一步提高最能量密度,比較可靠是固態電池技術路線。但是,目前仍需要探索低成本且可實行的解放方案,逐步實現產業化。
原文標題:【Allied Vision?高工洞見】徐興無解讀國軒技術“底牌”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高工鋰電】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
電池
+關注
關注
84文章
10576瀏覽量
129696
原文標題:【Allied Vision?高工洞見】徐興無解讀國軒技術“底牌”
文章出處:【微信號:weixin-gg-lb,微信公眾號:高工鋰電】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