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0年第一季度開始,華為再度上演了智能手機領域的戲碼,在智能穿戴領域擊敗小米,在中國,華為雖然領先不到1%的份額,但是卻打破了小米稱霸中國智能穿戴領域的局面。
到了2020年第二季度,華為在中國智能穿戴領域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了29.2%,進一步擴大了對小米的領先優勢。
那問題來了,華為憑什么在智能穿戴領域擊敗小米呢?在看來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1.戰略方面:小米跟華為基本上是同時布局智能穿戴領域的,有趣的是兩者在該領域的發展戰略不同。小米是從低端往高端發展,單一轉向品類豐富,華為則是全方位發展、全品類協同發展。
小米的首款智能穿戴產品——小米手環,它以79元的親民價格獲得了消費者的青睞,此后小米手環更新到了第五代,價格水漲船高,NFC版本高達229元,外觀也從初代的“黑白小米粒”轉為了“彩色的鵝卵石”。
憑借親民的價格,小米手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小米第一代手環上市不到一年的時間,全球賣了一千萬臺以上,小米手環2發布后全球大賣,在兩年都沒更新產品線的現狀下,出貨量達3200萬臺。
所謂成也手環,敗也手環,小米憑借智能手環的大賣一度稱霸智能穿戴領域,不過這也阻止了小米在智能穿戴領域品類的多元化,印象里小米在2019年才將旗下的智能穿戴產品從手環擴展到了手表、真無線藍牙耳機。
再來看華為。華為的首款智能穿戴產品是Talk Band B1(以下簡稱B1),售價99歐元(約合人民幣789元),它的功能相當于小米手環+藍牙耳機。
可能是初代華為B1的售價太高,導致消費者對其不感冒,迫使華為在手環方面玩出多種花樣來,光手環種類,據所知就有三種:有對標小米手環的華為手環數字系列、有主打差異的華為手環B系列、有針對運動愛好者的華為手環3e跑步精靈等。
華為在手環這一種類如此用功也撼動不了小米手環“老大哥”的地位,使得華為早早地布局其他智能穿戴產品,華為的智能手表、真無線藍牙耳機已經出了好幾代了,小米的手表、真無線藍牙耳機才姍姍來遲。外加上子品牌榮耀的助力,華為在智能穿戴領域以二敵一戰勝了小米。
2.技術方面:最初小米與華為的智能穿戴產品在硬件層面基本區別不大,無非是產品名字、功能有所差異,隨著華為旗下海思芯片產品擴展到智能穿戴領域,華為在技術方面的優勢開始體現。
2019年麒麟A1芯片開始登場,用于智能穿戴領域,能夠改善產品之間連接的穩定性、實現產品之間數據高效&快速的同步、延長產品的續航等,麒麟A1已經被廣泛應用于華為Free Buds3、Watch GT2等智能穿戴產品。
雖然高通也有智能穿戴的芯片,但是小米跟高通畢竟是兩家公司,小米想在智能穿戴產品上開發特色功能,有時需要高通提供技術支持等,鑒于溝通成本、商業機密等考量,高通未必會全心全意幫助小米,而華為則不同,自家的芯片、自家的智能穿戴產品,雙方研發人員協作無壓力,很容易實現軟硬一體有機結合,如果鴻蒙OS能夠迅速在智能穿戴產品上商用的話,華為在技術方面的優勢只會越來越大。
3.營銷方面:隨著特朗普動用舉國之力打壓華為,而華為不服輸、不服軟,使得全世界媒體都盯著華為,這讓華為的曝光度大增,不僅節約了不少營銷推廣費用,還讓更多的人能夠知曉華為這個品牌,從而對華為的智能穿戴等產品感興趣,甚至購買以示支持,這是小米所不能比擬的。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在被美國封殺的情況下,2020年上半年依舊實現營業收入4507億元,同比增長13.67%;凈利潤431億元,同比增長23.49%。2020年美國《財富》雜志世界500強排行榜揭曉,華為的排名從去年的61位提升至今年的49位,華為的鐵骨錚錚贏得了消費者的尊敬與推崇,尤其是老一輩的中國消費者更是青睞華為的產品,包括華為的智能穿戴等產品。
不管怎么說,華為在智能穿戴領域擊敗小米已成定局,如果小米不采取行動,同樣的結果也將會發生在智能電視領域,這值得雷軍等小米管理層警惕。
責任編輯:tzh
-
智能手機
+關注
關注
66文章
18542瀏覽量
180783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530瀏覽量
252588 -
智能穿戴
+關注
關注
2文章
412瀏覽量
3968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