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開學季,全國大中小學都紛紛開學了。近日,一則關于小學生在學校時遇到的“蹊蹺”事件的新聞引人注意:
家住長沙市芙蓉區的一年級小學生小小(化名),在學校時想用自己佩戴的某型號小天才手表聯系父母時,發現已經無法撥出電話,一直顯示沒有信號。
據悉,這款手表的出廠時間是在 2018 年 4 月份,距今也就兩年多點的時間,手表在今年暑假的時候使用正常,只是近期才突然出現了沒有信號的情況。
那么,好好的小天才手表怎么就不能用了?經過一番排查,最后發現是這臺小天才手表是一款 GSM 終端,使用的是 2G 網絡進行撥打電話,而手表中插著的 SIM 卡是她媽媽使用的聯通卡副卡。小天才的客服表示如今該地區聯通已經關停了 2G 網絡,所以該手表已經無法撥打電話。
中國聯通清網計劃由來已久,2G網絡清退進行中
其實,早在2018年,聯通就已經著手推進2G網絡的關閉,預計到2020年之前,要把全部的2G網絡關閉。
自2018年以來,從各地區的中國聯通分公司陸續發布相關公告,到現在越來越多的地區的用戶終端出現沒有2G網絡的信號的情況,這意味著2G網絡已經從規劃退網階段進入到實實在在退網的階段。
事實上,關于2G退網,國內三大運營都已正式拉開退網進程、有各自規劃的時間節點。雖然距離三大運營商全面、正式關閉網絡仍有一段時間,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實際的停用日期之前,2G網絡的使用其實已經開始受限。
首先,運營商將在網絡關閉之前就停止激活新的2G設備,如果已經將設備連接到2G網絡,則仍然可以使用,但是已無法注冊新的設備。
其次,運營商將在網絡關閉之前重新分配頻譜,這意味著純2G設備可能不再像以前那樣在曾經的2G頻率下工作。
三大運營商都已經切斷2G用戶的新增,因此目前面臨的就是2G網絡的存量用戶,這部分用戶使用的終端主要可分為三類:
· 我們認知中的那些偏遠地區的老2G手機;
· 類似小天才手表的智能穿戴設備;
· 面向企業的物聯網用戶的終端設備,如PoS機、共享單車上的智能鎖、供電和水務的遠程抄表系統中的表計終端、智能門鎖、物聯網關、智能家電、智能監控等終端設備。
因此,一旦關閉2G網絡,除了影響個人用戶外,一些企業應用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2G退網影響之大可想而知,為何運營商還這么積極?
2G退網勢在必行,那么清退 2G 乃至 3G 網絡之后,好處在哪里?
一是讓運營商從賠本運營的困境中解脫出來。相比起 4G和 5G 用戶,現在的2G 用戶幾乎已經沒有價值了。近幾年,運營商的盈利能力都在下降,而 2G 網絡不僅設備維護需要維護,用戶也無法帶來什么收益,因此這種賠本運營的生意,運營商自然希望盡早改變這種狀況。
二是釋放優質頻段。2G 網絡占用的是800M、900M 等低頻段,該頻段具有穿透力強的特點,無需建設大量的基站就能實現很好的網絡覆蓋。因此,將這些頻段釋放、重耕,用于 4G、5G 等網絡能有效提升覆蓋能力,也利于運營商攫取更多的 5G 用戶和收益。
2G網絡清退之后,會是誰的機會?
正如前文所提,如今2G存量用戶的規模依然龐大,面對2G網絡為何退、怎么退、各個地區具體何時退,其實這些用戶關注的核心歸根結底還是2G退網之后,他們該怎么辦?
根據數據顯示,2018年蜂窩物聯網用戶6.71億,2019年蜂窩物聯網用戶達10.3億戶,截止2020年7月末,蜂窩物聯網終端用戶10.71億戶,按照目前的發展速度,到年末也有望達到12億甚至13億戶。
目前存量的蜂窩物聯網用戶中,2G用戶依然占據主導,而這個市場需要其他的技術進行填補。
根據工信部日前印發《關于深入推進移動物聯網全面發展的通知》也要求,到2020年底,移動物聯網連接數達到12億。
在這份《通知》中,明確提出要引導新增物聯網終端不再使用2G/3G網絡,推動存量2G/3G物聯網業務向NB-IoT/4G(Cat1)/5G網絡遷移。以NB-IoT與Cat1協同承接2G/3G物聯連接,提升頻譜利用效率,建立NB-IoT、4G(含LTE-Cat1)和5G協同發展的移動物聯網綜合生態體系。
從官方的文件中,可以看出2G將會正式退出歷史舞臺,而承接2G/3G業務主要就是NB-IoT與Cat.1,下面我們分析一下這兩種新的通信技術的機會到底有多大。
NB-IoT
NB-IoT正式商用已經有差不多3年的時間,根據此前運營商公布的數據,NB-IoT在今年上半年的國內累計開卡量已經超過1個億。
當然開卡量的數據三大運營商會有一定的重疊,根據筆者預估,NB-IoT模組整體市場出貨量約6000萬左右,即便如此,NB-IoT的發展態勢依然算不錯。
NB-IoT的技術特性最只要的體現在低功耗、低成本、數據量小以及固定(非移動性)
場景,這類場景下,NB-IoT將會對2G進行很好的代替。
而NB-IoT的產業機會如何呢,我們分芯片、模組、終端硬件與方案商這幾個環節進行分析。
首先是芯片環節,目前國內NB-IoT市場的芯片供應商已經非常的多,并且已經形成了各自的特點。
高通的NB-IoT芯片是多模產品,再加上性能優勢與品牌溢價,屬于高端的產品,更多的是應用于國外的產品會選擇。
海思的NB-IoT芯片是當前國內NB芯片市場的主流,商用時間也最早,穩定性也都得到了市場的驗證;而相比之下,紫光展銳/MTK的NB-IoT芯片推出稍晚,有各自的特色,整體價格相比于海思會便宜一些。
芯翼與移芯這兩家國產創業企業的NB-IoT芯片主打的是高性價比。目前在市場上,也收到了很多客戶認可,主流的模組廠商都在基于他們的芯片產品推出NB-IoT模組。
當然,還有更多的芯片廠家在盯著NB-IoT芯片市場,可以說,NB-IoT的芯片市場非常的熱鬧。不過,NB-IoT芯片屬于通用市場,要賺錢就需要走量,從目前的市場信息來看,芯片價格大約就1美金左右,而隨著量的增加,還會有優化的空間。
所以,這個環節的市場機會主要看兩個方面。
一個方面就是看NB-IoT的一年出貨量到底有多少,以目前的市場一年大幾千萬的應用量來說,還不夠,需要一年數以甚至十億的級別。而出貨量的根本還是看市場需求,目前NB-IoT大多數應用集中在水表與燃氣表場景,市場的增量需要更多類似場景的支撐。
另外一個方面就是市場的洗牌,如果市場增量達不到預期,那么NB-IoT芯片市場勢必會有一場洗牌,會有一些玩家退出,讓產業的集中度更高。
其次是模組環節,NB-IoT的模組廠商非常多,據了解,市場上有開發NB-IoT模組常見有數十家,當然,雖然NB-IoT模組廠家很多,但是出貨量集中度也比較高。Top5廠家占據了大多數市場。
模組環節的整理毛利率表現一般,根據各大模組廠商的年報數據,行業的整理毛利約20%左右的水平。而NB-IoT價格有市場跟政策兩方面的影響之下,壓的更低,毛利也更少,因此,要賺錢也需要量大,沒有太多出貨量的模組廠商會逐漸認為這是一個“雞肋”市場。
當然,模組廠商還有一個路線可以走,就是基于模組產品做定制化的硬件與方案,這根據各個模組廠商市場戰略而定。
最后就是終端硬件與方案商。相比于芯片與模組而言,這個環節更加的分散與定制化,但是整體的產業價值也是最高的。
其實這也很好理解,一個NB-IoT模組的市場價格就20左右(便宜的10多塊),而一個硬件終端以典型水表為例,大約兩三百塊。僅僅從產品的單價就可以看出,這個環節的價值更高。
而一個NB-IoT芯片(模組)所能撬動的市場價值并不局限于次。一方面,基于NB-IoT可以拓展更多的軟件數據服務,讓硬件廠商很容易發展為方案商,拓展商業邊際;另一方方面,這也是硬件廠商一個品牌升級的機會。
Cat.1
Cat.1相比于NB-IoT而言,有更快的傳輸速率,兼具移動性與語音通話功能,因此,Cat.1能夠很好替代2G另外一部分場景需求。比如說定位器、PoS機、共享單車/電動車、兒童手表等等。
Cat.1適用場景市場開拓的難度相對較小,也不用面臨跟LoRa、ZETA等其他技術競爭,所以Cat.1一經推出,就成了行業的新寵。
具體到各個環節來說,整體的產業規律與NB-IoT類似。
目前在芯片層面,Cat.1的芯片玩家就是ASR與紫光展銳這兩家,跟進了解的信息來看,也有其他的廠家在積極準備這個市場。
而模組環節,在今年年初的時候,國內主流的蜂窩模組廠商都研發出了Cat.1模組產品,模組廠商都Cat.1當成一條重要的賽道在推動。
而在終端應用與方案環節,根據筆者了解的信息,目前市場已經有小幾百萬的出貨量。具體市場表現如何還有待驗證。
總結來說,無論是NB-IoT還是Cat.1在芯片與模組層面,都繞不開價格(成本)競爭的局面,但對應用市場而言,這兩類技術將會是未來物聯網最常見的連接技術,所能撬動的市場價值將會不可限量。
責任編輯:tzh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0936瀏覽量
424671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09文章
44736瀏覽量
374479 -
網絡
+關注
關注
14文章
7580瀏覽量
8893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