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我們所知道的存儲行業已永遠發生了變化。
本地外部存儲曾經是一個幾乎無限制、未開發的市場,不斷上演著創新、風險投資和利潤豐厚的退出。如今它躲在昔日的陰影下,數據中心存儲的輝煌日子將一去不復返。我們認為,AWS的存儲業務年收入逼近100億美元。幾股趨勢正在影響傳統存儲行業,但AWS的舉動無疑是最惹眼的。
我們在這篇專題文章中將闡述存儲行業的現狀以及AWS帶來的影響,并根據支持當前場景的ETR數據分享一些新的見解。
三十年來的幾場巨變
存儲行業簡史向我們展現了過去五十年的五大波創新浪潮。主導的行業模式從以下幾個方面演變而來:
由IBM引領的以大型機為中心的垂直集成業務模式;
出現了一塊分散的業務,七八十家溫徹斯特磁盤驅動器公司起起伏伏,服務于蓬勃發展的PC行業,希捷等公司引領這股浪潮。
這促使基于控制器的智能外部磁盤陣列業務崛起,該業務給盡管有利可圖,但比系統供應商的附屬存儲便宜得多的產品功能帶來了巨大利潤,EMC和NetApp引領這個時代。
然后,該行業被Pure Storage和VMware領導的閃存和軟件定義技術所顛覆。
存儲未來由云和智能數據管理所定義,并由AWS和一家三個字母(我們稱為TBD)的公司領導。
AWS的影響再怎么夸大都不過分
雖然傳統存儲廠商已厭倦了談論云對其業務帶來的影響,但現實不可忽視。在過去的十年間,云一直是存儲行業最具顛覆性的力量,我們已廣泛報道了支出方面的影響。但云不是對本地存儲業務施加壓力的唯一因素。閃存殺死了我們所謂的“靠磁盤軸提升性能”,即添加更多的磁盤驅動器以防止性能下降的做法。
但深入到云端,AWS卻是最重要的因素。AWS之前,很多人在談論對象存儲,但可以肯定的是實際支出并不多。AWS的簡單存儲服務(S3)改變了這種情況。AWS在不遺余力地擴大其存儲產品陣容。2006年,S3作為第一項AWS服務問世。
兩年后出現了彈性塊存儲(EBS),但是沒有人真正給予太大的關注。去年秋天的存儲日大會上,我們看到AWS宣布了眾多服務,許多服務與文件有關,今年我們在re:Invent上看到了亞馬遜宣布的四大存儲新品。
我們認為,AWS今年的存儲收入將超過80億美元,有望高達100億美元。這方面沒有太多數據,但這意味著AWS的存儲業務比NetApp的存儲業務還龐大,意味著AWS比戴爾之外的每家傳統存儲廠商都龐大。
存儲支出:不是CIO的優先事項
下圖顯示了基于Enterprise Technology Research(ETR)分類的支出情況。
它描述了凈得分(Net Score),即不同行業的支出速度。我們著重介紹存儲行業。由于調查剛啟動,因此不要太過倚重1月份的數據。但是您可以看到,相對于其他支出優先事項,存儲支出仍處于次要位置。正如我們之前報道的那樣,CIO們其實關注云、容器、自動化、生產力及其他關鍵領域(比如安全)。
數字不會說謊:傳統存儲處于衰退中
下圖顯示了存儲行業八大領先廠商的數據。我們給存儲加了雙引號,因為正如我們所說,市場在變化;并且可以肯定的是,Cohesity和Rubrik之類的公司并沒有將自己定位于存儲廠商。相反,它們是智能數據管理方面的品類創建者。不過它們是相鄰市場的,屬于ETR存儲分類。
如上所見,這里顯示了領先存儲公司在其財務報表中所報告的季度收入同比增長情況。NetApp是大贏家,增長了2%(按固定匯率調整后)。它超出了預期,不過預期大幅下調。你可以在最右邊那一列看到10月起添加的ETR凈得分。凈得分10%表示,如果你問客戶:你在某家公司上的支出是增加還是減少,10%的客戶在增加支出而不是減少支出。
相比之下,Snowflake的凈得分在75%左右。因此10%處于紅色區域。不過NetApp是該季度的大贏家。
Nutanix并不是真正的存儲公司,但它同樣在存儲鄰近市場。Nutanix實際上開創了超融合基礎設施市場,仍是這個市場的領頭羊。與許多這些公司一樣,Nutanix正轉向訂購定價模式。因此這給損益表帶來了壓力。該圖上的每家公司都在轉向年度經常性收入模式;未來十年,HPE GreenLake和Dell APEX之類的XX即服務方法將是常態。
HPE的Nimble業務發展勢頭強勁,但該公司存儲系列的其他產品表現較為疲軟。戴爾的存儲業務繼續面臨壓力,不過VxRail是一個亮點。而IBM的大型機存儲周期似乎已走到了盡頭。
數據保護廠商和數據管理廠商不一樣
您可以看到,數據保護公司和數據管理公司迎來了支出增長勢頭。它們不是上市公司,因此我們沒有收入數據。但是有人肯定會想:鑒于這些廠商籌集到了那么多資金,IPO和技術市場又炙手可熱,為什么這些公司沒有上市?
答案在于它們還沒有準備好。最有可能的情況是,數據不是它們希望的那么高,收入不夠穩定,沒有搞好業務運營,或者這些因素兼而有之。它們會給出其他答案,但是如果萬事俱備,它們眼下就會上市。
未顯示的是其他備份、數據保護和數據管理廠商,比如Veeam、慷孚和維爾,它們都在瓜分蛋糕。
更深入地分析支出增長情況
下圖顯示了ETR存儲分類中主要廠商的凈得分明細。ETR在這里再次衡量采用新技術、增加支出、支出保持不變、減少支出或停用平臺的受訪者所占的百分比。凈得分的計算方式如下:(采用即暗黃綠+增加支出即深綠色)-(減少支出即粉色+離開即鮮紅色)。
不妨看看這張圖。Cohesity以55%的凈得分領先ETR存儲類別中的所有廠商――您可以在右上角看到原始數據,Nutanix緊隨其后。現在,它們其實不在純存儲廠商之列,它們在鄰近市場,但它們確實與許多存儲大廠有合作。
說到Pure Storage,它的凈得分已從2016年1月的高位:73%回落。它不太可能再次攀升到那個高位,但是Pure的凈得分在后疫情時代能否反彈值得拭目以待。我們正在觀察Pure在統一文件和對象方面有何作為、它在云市場的表現如何以及它在如何處置Portworx收購。
戴爾在VxRail方面做得不錯,但VMware的vSAN遠未達到其凈得分高位,幾年前其凈得分在60%以上。但vSAN絕對是一個因素。我們認為,擁有Nimble的HPE仍有改進的余地,并將繼續保持強勁。
戴爾和NetApp在數據中心領域仍是除VMware之外的主要領導者,而VMware因其體量而在數據集中有許多實例。由于戴爾和NetApp很龐大很成熟,預計它們的凈得分不溫不火,IBM也有類似的模式。
與Cohesity和Rubrik一樣,慷孚其實是一家數據管理廠商――從備份擴大到業務恢復和數據保護領域,進一步擴大到了云。我們沒有列入Veeam,其實應該列入;它在疫情前的凈得分一直在30%,并且市場份額穩步增長,因此我們預計將來Veeam會取得好成績。
但這都是相對的。這是一個龐大且成熟的市場,正在轉向云和其他鄰近市場。
本地存儲廠商在轉型
下圖從另一個視角呈現了競爭格局。這個典型的XY圖在縱向軸上標繪了凈得分,橫向軸上標繪了市場份額。市場份額就是數據集中的存在感。
現在,從首席信息官(CIO)的角度考慮這一點。他們有自己的本地環境,并在其核心系統周圍搭起了一道磚墻。他們想要什么樣的存儲來處理這種類別的工作負載?他們希望它性能始終如一,希望它高效且具有成本效益。
那他們該怎么辦?他們會整合廠商、整合存儲,并盡量降低復雜性。比如說,早在虛擬化、節省空間的快照、重復數據刪除及其他存儲服務值得嘗試3PAR等廠商的“特色產品”時,本地存儲陣列并沒有給他們帶來創新和戰略性優勢。
閃存為他們提供了預留空間和一致性能,因此隨著越來越多的工作被推送到云端,您看到大規模關鍵任務型工作負載日益松動。如您先前所見,傳統存儲市場在整合。它正成為有序下行(managed-decline)的行業,研發將越來越受到擠壓。
我們之前提到過VAST Data,它不斷成長。另一家不斷成長的公司是Infinidat。它專注于PB級存儲,在整合存儲方面取得了成功。這是兩家以色列人創辦且都取得成功的公司。但這都是市場份額上的轉變。這兩家公司在整個市場格局中微不足道,它們的最終目標是被收購――因此它們能搶占份額,但不會扭轉趨勢。
表明強調市場正在整合的另一點值得一提。只需看看最新的Gartner主存儲魔力象限。62%的競爭對手都在領導者象限中!
關鍵在于,差異化正變得更困難。而ETR圖表上的每家公司(每家本地廠商)都要有云戰略,以連接到云、充分利用原生云服務,并幫助將各自的客戶群擴大到云端――包括擁有與云鄰近的能力,采用主機托管或其他方案。此外,幾乎所有廠商都在追求多云,并打造訂購業務。
AWS重新定義混合和邊緣
AWS希望將AWS引入到邊緣,它將數據中心完全視為另一個邊緣節點。這與傳統本地廠商的觀點有所不同。比如說,我們在re:Invent大會上看到AWS的混合戰略在演變。我們看到較小版本的Outposts、添加Local Zones、面向邊緣計算的軟件開發工具包以及宣布的其他相關產品――這些都有助于AWS實現擴大其存在感的戰略。
我們還看到幾家公司連接到Outposts:Pure、Infinidat和Veeam。Qumulo、Clumio、慷孚和Weka也宣布了類似的舉措。毫無疑問,會有更多的廠商加入進來。
未來預測
所有的美好時光都去哪里了?出售掩蓋旋轉磁盤的缺陷或添加嵌入式硬件功能的存儲控制器,或用閃存輕松地吸引傳統存儲客戶群,這樣的日子已一去不復返了。
我們從許多本地廠商那里聽到有關返回本地環境的情況沒有大規模出現。CIO會合理精簡本地產品組合,以便可以投入于云計算、AI和自動化,并提升團隊技能。低延遲、高帶寬、抖動最小的工作負載最適合放在本地環境。它正成為存儲界的大型機。
CIO們也在制定云優先策略。是的,當下流行混合。這對CIO們意味著什么?這意味著您將在云端處理一些工作、在本地處理另一些工作。可以遷移到云端的一切都會遷移過去,無法遷移到云端不會遷移過去。CIO們將構建一個抽象層,從可觀察性的角度連接工作負載,以便他們可以維護控制,并管理鎖定風險。
沒有遷移到云端的一切可能會有某種“混合性”。反過來可能不會是這種情況,因為云端運行的許多工作負載不需要連接本地環境。
對于廠商而言,云戰略需要支持客戶向云遷移。支持低延遲混合環境、適應訂購模式并管理大片場地減少,并做到有利可圖。傳統廠商正在重新考慮它們所在的行業(比如說數據管理),制定邊緣策略,認識到邊緣工作負載將需要一種比我們圍繞通用系統構建的架構更高效的新架構。
未來是云的天下,云在擴展,市場很大。這與我們過去的20年間看到的情況大不相同。
編輯:hfy
-
AWS
+關注
關注
0文章
432瀏覽量
24388 -
存儲行業
+關注
關注
1文章
20瀏覽量
1144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