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杭州國際博覽中心,男星鄧倫忽然亮相,引發臺下尖叫。當天,鄧倫化身為“首席寄術官”,為國民級應用菜鳥裹裹代言。 幾年前,很多家庭都存著幾張快遞員的名片,但是電話打過去,快遞員或許早已離職。而你拎著包裹氣喘吁吁地走進網點,可能會面臨快遞員的坐地起價。當時的寄快遞收費標準,主要看快遞員心情。 現在,你只要打開手機里的菜鳥裹裹,或者支付寶/淘寶/微信的菜鳥裹裹小程序,不出兩個小時,就會有快遞員上門了,而且收費標準統一。曾經的痛點,已一掃而空。
9月20日,菜鳥裹裹CEO李江華宣布菜鳥裹裹的“1234計劃”
2015年,阿里內部創業項目菜鳥裹裹啟動,就是瞄準寄遞雙方的痛點。短短5年,菜鳥裹裹已收獲兩億多用戶,每天有400萬人次通過菜鳥裹裹寄快遞。 守候在菜鳥裹裹上的專職快遞員,已超過50萬,分布在全國2800多個區縣。2019年,這款輕若無物的App,給每個快遞員平均增收20%,為快遞行業帶來100億元的市場增量。 在9月20日的品牌升級發布會上,菜鳥裹裹CEO李江華發布了菜鳥裹裹“1234計劃”:100城上門送、20萬寄件點、30城環保寄以及4億用戶量。 菜鳥裹裹,已經不只是一款連接用戶和快遞員的工具,更超越工具之上,把便捷、安全標準的收寄快遞變成了一種新型生活方式。
1 這款App能打敗到處發的小卡片? 頓松濤是韻達快遞北京東直門地區的快遞員,幾年前,為了拓展快遞業務,他自費印了很多名片,在各個小區分發。但是,帶來的業務甚至不夠印刷名片的費用。 而用戶那邊,雖然出于禮貌接下名片,但也許很快就拋諸腦后,再找快遞員的時候,不得不打各種熱線電話求助。好不容易請來的快遞員,還經常為收費標準鬧意見。 “都電商時代了,為什么快遞員和個人寄快遞用戶之間還有這么大的信息鴻溝?”杭州菜鳥總部也意識到,數字化時代已呼嘯而至,大范圍的人員流動,帶來的必然是旺盛的快遞需求。以數字技術改造靠小卡片推廣業務的快遞行業,將是剛需。 來自天貓的數據統計給了菜鳥信心:阿里平臺商品成交量巨大,會有一小部分比例的消費者對商品不滿意,要把商品發回商家。天貓方面也希望,能夠把商家發貨-消費者退貨的數據打通,讓商品物流信息更為完善,服務體驗更好。
深圳坂田,菜鳥裹裹快遞員。統一著裝,制式裝備,菜鳥裹裹的服務越來越標準化。
2015年6月,在寄遞雙方吐槽聲中,功能相對單一的測試版菜鳥裹裹悄然上線,開始試水寄件業務。 第二年,菜鳥裹裹正式上線。 產品要推廣起來,首先得保證快遞一方大規模使用。當然,寄件方的需求起來,也會吸引更多快遞員加入。這需要快遞員和用戶互相成就。 設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業務員沉下去推廣時,卻是接連碰釘子。 菜鳥寄件線下運營小二星峪回憶:“我們最早重點BD(商務推廣)的對象是一家大型快遞公司,結果,從總部到下邊的網點,沒人當回事。”星峪說,“有一周出差跑了4個城市,給網點老板們宣講菜鳥裹裹的價值邏輯和合作前景,沒一個支持的。” 就是在阿里內部,也有人不看好這個創業項目。 快遞拒絕、商家漠然、內部質疑,給當時熱情高漲的開發團隊兜頭潑了一門涼水。甚至,菜鳥裹裹團隊在內部匯報工作進度時,還得討論要不要做下去。 菜鳥的國內業務生態部門也在反思,這款App,真的拼不過快遞員廣撒網的小卡片?
2 2016年,只想“活著”的菜鳥裹裹爆發了 2016年中,菜鳥裹裹CEO李江華到任。李江華是老阿里人,把“因為相信,所以看見”當成信條。
9月20日,李江華在菜鳥裹裹品牌升級新聞發布會上
當時,主做大件物流的德邦,正發力小件快遞,這與菜鳥裹裹的需求完美匹配。菜鳥裹裹需要德邦的運力,德邦需要菜鳥的寄件訂單,雙方互有所需,一拍即合。德邦的加入,初步解決了菜鳥裹裹的運力焦慮。 為吸引更多快遞員加入、提高快遞員的積極性,菜鳥裹裹采取了類似滴滴的搶單模式。用戶發的寄件單,快遞員可以自主去搶,菜鳥裹裹會對接單的快遞員發放補貼,高峰時,每單補貼10元。 但搶單模式下,運力的不確定性帶來的是服務質量的波動。2016中秋節,寄件需求大增,快遞員爽單率超過20%,各種投訴鋪天蓋地。李江華說:“那是這么多年我過最煎熬的中秋節。” 痛定思痛,李江華做出了三個決定: (1)進一步強化和加深電商平臺的合作與協同,尤其是篤定退換貨業務方向。這里說的電商平臺,除了天貓、淘寶以及后續接入的支付寶、閑魚外,其他平臺也開放服務。 (2)徹底拋棄搶單模式,改為直接派單。 (3)改變與快遞公司的合作模式,建立一套能夠直接觸達網點和快遞員的數字化管控平臺。在此之前,裹裹都是把需求發給合作的快遞公司總部,再由總部進行運力調度。同時,菜鳥裹裹決定,將之前摸索過程中引入的“社會(第三方)運力”,改為全部來自快遞公司的專職快遞員。 正是這幾個決定和改變,深刻影響了菜鳥裹裹后來的運行軌跡,最終將其帶上一個良性發展快車道。當年,菜鳥裹裹的日訂單量突破10萬。 德邦的示范效應也吸引了天天和百世快遞的興趣,兩家轉變觀念,接入菜鳥裹裹,進一步豐富了平臺的運力供給。 2016年年底,菜鳥裹裹團隊舉行年會時,大家想了一個主題:活著。 只想活下來的菜鳥裹裹,在2017年迎來了業務量的爆發,到年中時,日訂單量達到七八十萬單。 “這一年的最大變化就是,已經看到了菜鳥裹裹在連接寄件用戶方面的潛力,看到了業務的價值點。以前是我們求爺爺告奶奶請快遞企業入駐,現在是我們和快遞企業一起做大市場。”菜鳥裹裹線下運營小二羽臣說。 看著訂單數據飛速增長,李江華讓小二計算三年后菜鳥裹裹的營收。當對方根據業務增速算出一個10億的數據時,李江華吃驚地說:“能有這么多嗎?”事實證明,這個被很多人不看好的項目,后來的增長完全吻合增長曲線,三年后圓滿達成10億營收,“一分都不少”。
3 菜鳥裹裹,連接著50萬快遞員的生計 2017年,讓菜鳥裹裹更振奮的是,在平臺逐漸降低快遞員補貼、直至取消時,上海、北京的一些城區快遞網點,仍然實現了盈利。主打C端心智的菜鳥裹裹,贏得了海量用戶的信任。 平臺的注冊快遞員數量,也在飛速增長。2019年,這一數據是40萬,現在,注冊快遞員數量已突破50萬。分布在全國2800多個區縣的快遞員,形成了一個覆蓋全國的流動收件營業廳。 頓松濤也不用再印名片、塞名片了。“每天坐等訂單就可以了。”頓松濤說,他想從老家多找一些人,帶著小團隊服務好客戶,讓兄弟們能賺到更多的錢。
四川小伙萬光輝背著50萬元的負債來到北京時,是一名普通快遞員;2016年,他接觸到菜鳥裹裹,所在網點寄快遞數量大幅提升。隨后他組建起一只專門的菜鳥裹裹快遞員團隊,網點從10人增加到200余人,年利潤超200萬元。 19歲的快遞員王修賓也是收入大增。他在上海普陀區快遞網點,每天工作12個小時,原本派件收入有七八千元,通過菜鳥裹裹接單,收入月月過萬。 通過菜鳥裹裹,越來越多的快遞員成長為承包商、站點老板,平臺上的快遞員月入過萬成常態。 曾經,有人預測菜鳥裹裹的日訂單量不會突破100萬的天花板,但電商也在飛速發展,天花板高度不斷抬高。 雙壹咨詢去年6月統計顯示,全國散件市場日軍達到2000萬件。而作為主流線上寄件平臺的菜鳥裹裹,現在日訂單量近400萬單。 申通快遞上海市南公司的鄧梅君說:“以前因為城區快遞員只派件,很少收件,快遞員收入上不去,業務員流失率很高。現在,菜鳥裹裹逐漸普及,寄件量上來,快遞員在派送快遞的同時,還能攬件,提高了效率,增加了收入,快遞員隊伍業穩定了。菜鳥裹裹的出現,不管是對用戶、還是對公司和對快遞員,是一個‘三贏’的局面。”
4 超越工具,菜鳥裹裹引領了嶄新的快遞生活方式 躺在手機里的菜鳥裹裹,已經是兩億用戶的“郵筒”。 95后“娃奴”希范就是菜鳥裹裹的忠實粉絲。一次偶然的機會,希范和朋友在商場的機器柜里買了兩個盲盒,被盲盒的可愛造型擊中。之后,她關注了娃圈大神微博、下載娃圈專屬應用、加入了圈友群后,就此入坑娃圈。 買盲盒展示、交換、出售,是娃奴這個圈子的日常。但對于萌新選手來說,線上的圈層社交缺乏現實連接,內心難免產生莫名的距離感。而幾次寄快遞換娃之后,她突破了娃圈社交壁壘,讓這段潮流社交走進現實。 菜鳥裹裹因為價格透明、經濟,雙方物流軌跡一目了然,是娃奴圈子寄快遞的默認渠道。通過菜鳥裹裹收寄盲盒,增進了圈友之間的社交親密度和信任感。
沈小天和愛人于莉分居杭州和成都。因為相距遙遠,互寄快遞成了兩人表達相思的主要方式。在杭州的旅游紀念品或者商場里,看到喜歡的工藝品,沈小天就會買下來,然后當場打開菜鳥裹裹輸入地址,很快就會有快遞員接單,在商場里就把快遞寄走了。 “看著菜鳥裹裹里的快遞信息逐步更新,感覺自己的愛意也在向成都接近。相思雖苦,但現代化的快遞網絡和數字化的菜鳥裹裹,拉近了我們的時空距離。”沈小天說,最近,他綁定的菜鳥裹裹親情賬號顯示于莉寄了快遞,但不知道是什么。快遞到達后,打開一看,是愛人特意買的大涼山石榴,給他很大的驚喜。 現在,哪怕是不寄快遞的時候,沈小天也會經常打開菜鳥裹裹瀏覽。那里積累的一條條物流信息完整的快遞訂單,是兩人愛的見證。 這個鏈接快遞員和用戶的App,也許看來只是個機器人圖標的數字產品,是一個連接寄遞雙方的工具。但實際上,菜鳥裹裹已經超越工具之上,成為一種新興的生活方式。有人用寄件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圈友,有人用寄件表達愛情,有人收到父母從遠方寄來的特產與鄉愁。 人們傳遞的已不僅僅是物品,更是悠遠綿長的情感。
5 不斷進化的菜鳥裹裹,為快遞業帶來變革之風 菜鳥裹裹從最初的蹣跚前行,摸不著門路,到現在的健步如飛,給快遞行業注入一股變革之風。 快遞巨頭們也在迎頭趕上菜鳥裹裹開辟的全新賽道。 2019年年初,通達系快遞全線與菜鳥裹裹開啟戰略合作。因為這項業務給行業帶來不僅是市場增量,也是服務價值增量。 創造增量不是搶飯碗,而是提供飯碗。站在這個角度,菜鳥裹裹與快遞公司之間是一場典型的非零和博弈,參與進來玩家都能從中獲益。 菜鳥裹裹不僅同步支持淘寶天貓,大大優化了淘系的購物體驗,還上線支付寶、微信小程序,在多種平臺上為用戶提供個性化需求。
李江華說,菜鳥裹裹深知快遞行業的不易,所以每年把利潤的90%以上拿出來分享給行業,并投入巨資改造全鏈條,比如在全國推廣10萬臺無人寄件機,普及綠色包材。 在快遞員一端,菜鳥裹裹面向裹裹快遞員推出一款專屬工具App——菜鳥包裹俠。這款App不僅為快遞員提供了裹裹派單、短信云呼等便捷服務,每天可為每個快遞員節省1-2個小時,每月可以省一二百元話費。還有裹裹商城、裹裹商學院,滿足快遞員的日常所需,學習和成長需求。 李江華發現,現在用戶對快遞速度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消費者對重要城市之間的次日達呼聲很高。他表示,“從上門時間越來越快,要逐步演化成對取件到送達整個快遞全鏈路的時間要求越來越快。” 一個更快、更綠色、更健康的菜鳥裹裹生態正在加速形成。 當年,有人判斷寄快遞APP或許只能是一種低頻應用。但是,當菜鳥裹裹通過數字化能力,為快遞公司樹立了寄件標準、把寄快遞的的便利化做到極致時,菜鳥裹裹也逐漸成為高頻應用,為菜鳥裹裹帶來了更豐富的商業想象空間。 阿里巴巴集團CPO童文紅此前評價菜鳥裹裹時說,這項業務應該著眼于怎么幫助快遞行業真正實現端到端的數據化,以及數據化之后,不斷升級平臺的集約性和快遞效率。 “這樣的菜鳥裹裹,才能成為推動行業變革的引擎。”她說。
責任編輯:YYX
-
阿里
+關注
關注
6文章
441瀏覽量
32868
原文標題:阿里又出一個國民級應用,已贏得兩億用戶
文章出處:【微信號:libusiness,微信公眾號:礪石商業評論】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