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5年,23所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在集團公司黨組和二院黨委的領導下,全面履行強軍首責,深入推進創新驅動、質量制勝、人才強企戰略實施,努力實現‘三個一’的階段目標,實現由任務型向戰略經營型、由技術型向產業型、由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朝‘建設國際一流的現代化雷達研究所’的企業愿景更邁進一步。”23所黨委書記張志衡說。
在“十三五”即將收官、“十四五”規劃布局和沖刺“三個一”目標的關鍵時期,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3所黨委總結了第八次黨代會以來的工作,分析當前面臨的形勢,明確未來方向,規劃發展目標和發展路線。
布局:緊扣核心謀發展,同心多元成效顯
“十三五”期間,23所各級黨組織、廣大黨員和干部職工凝心聚力,拼搏奉獻,砥礪奮進,高質量完成科研生產任務,推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突破,履行強軍首責,開創了雷達與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新局面。
過去的5年,是集團公司和二院轉型升級、二次創業加速發力的關鍵時期。在航天人齊心協力、各顯身手破解高質量發展密碼之時,23所寫下的答卷引人注目:在大力探索核心和前沿技術、高質量完成雷達裝備生產交付任務的同時,該所連續5年榮獲“二院經營業績綜合考核優秀單位”,雷達與電子信息產業成為二院4+N百億產業之一和集團公司重點支持的百億投入產業化創新項目,全國產業布局取得重大進展。
按照規劃實施以制導雷達為核心的“同心多元化”發展戰略,23所不斷提升產品能力和技術水平,雷達基業穩固發展,產業拓展成效顯著:產品參加和保障建軍90周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重大閱兵活動;散裂中子源等國家大科學工程項目順利交付;完成國內首次毫米波相控陣通信載荷在軌測試和運行;突破毫米波干涉SAR大比例尺測繪技術,圓滿完成國內首個雷達商業測繪任務;完成氣象雷達和自動氣象站業務重組,成為中國氣象裝備規模最大的供應商。
23所堅持全面從嚴治黨,黨的建設卓有成效,堅持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深度融合,190余支黨員突擊隊在科研生產攻關中擔當作為;針對多種所有制并存的四級公司黨建工作,堅持黨的建設與公司治理相結合,創新工作、深入探索;堅持黨管干部、黨管人才,一批領導人員沖鋒在改革最前沿,在急難險重新崗位磨礪鍛煉;一批領軍人才、成熟人才加入23所,領軍人才培養力度不斷加大,人才資源結構優化取得突破;聚焦監督執紀問責,形成風清氣正、干事創業的工作氛圍,為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環境;群團組織工作作用發揮明顯,幸福工程深入推進,廣大職工的幸福感、獲得感得到極大提升。
“只有做好黨建工作,充分發揮黨的旺盛生命力和強大戰斗力,才能帶領全體干部職工成功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開辟高質量發展新局面。”張志衡說。
5年來,23所在戰略引領、科研生產、經營管理、黨的建設等各方面均取得優異成績,經濟運行態勢良好,轉型升級扎實推進,職工收入穩步提高。所黨委獲得集團公司“先進基層黨組織”、二院“先進黨委”等榮譽稱號,200余個集體、近500名個人獲得上級各類表彰。
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如何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保持運營質量?這對企業架構優化及跨地域高效協同提出了更高要求。下一個5年,23所將按照“一個核心、四大支柱、若干孵化”的產業布局,積極探索新產業和新技術方向,儲備未來發展新動能,形成產業協同發展的集群布局。
扎根:砥礪奮進戰一線,胸懷責任大旗展
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23所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有力推動復工復產、達產達效,切實做到“兩手抓、兩手硬”,全力推動“十三五”規劃全面完成。
在疫情嚴峻的特殊時期,23所成立了30多支黨員突擊隊。黨員們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想在前、沖在前、干在前,在嚴格執行各項防疫規定的前提下推動各項試驗和保障工作全面展開。
在外場,23所鑄劍黨員突擊隊面臨產品老舊、試驗難度高、工作量大、天氣惡劣、疫情突變等多方面難題,隊員分數批奔赴保障一線,對產品進行測試和排故。最終,試驗取得了良好的結果,獲得有效改進措施,創造了新紀錄,得到了二院領導和用戶的高度評價。
在疫情最為嚴峻的幾個月,自命名為“四海突擊隊”的工程組每個人都憋足了一口氣,帶著儀器設備相繼出發,奔赴京外多個“戰場”。這群不到30歲的年輕人,平均每年在外飄搖200多天,因此笑稱自己為四海突擊隊,“來自五湖四海,又去往四海五湖”。有隊員做了一張地圖,用不同顏色標記著大家往返的路徑,一道道曲線跨過大海,越過山丘,紅是來時千里路,藍為征程萬里行。
在長達三、四個月甚至半年的出差中,多個突擊隊將一道道困難踩在腳下:14天與世隔絕,36小時晝夜標較,七天七夜海上大漂泊,3000米高空中忍受刺骨寒風……為了讓產品表現更優異,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精益求精,努力將萬分之一概率的問題消滅在萌芽之中,給客戶提供更好的產品。
疫情是一面鏡子,照出了23所全體干部職工所秉承的“胸懷·責任”精神。5年間,23所干部職工勇于戰勝一切艱難險阻、攀登航天科技高峰,全面推進科研體系建設,履約能力顯著提升,核心技術持續領先,領域布局取得突破。
以數字化科研體系建設為例,23所聚焦產品實現價值鏈,構建以“流程”和“數據”驅動的數字化科研生產體系,縮短了新產品研發周期,持續改進質量管理體系,提升了顧客滿意度。
近年來,23在智能生產方面深入推進生產信息化建設,實現了主業務流程數據鏈條全面貫通、各類生產數據線上精準采集,以工藝技術驅動的數字化、柔性化、規模化生產能力顯現卓越成效。
下一步,23所將繼續踐行習近平強軍思想,加強科研生產管理體系頂層規劃,形成與戰略目標相匹配的系統化項目群管理環境。轉變觀念,打造精品裝備,創新驅動,履行好強軍首責。面向“十四五”和更遠未來的規劃彰顯出23所大力提升裝備研發能力、服務國防建設的決心。
積累:科技創新儲動能,前沿探索行路遠
2020年,面對疫情給科研生產經營工作帶來的重重阻礙,23所攻堅克難,步履不停,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
2月以來,承擔23所重點型號任務的亮劍突擊隊員加速攻堅,在北京市疫情發生反復期間克服困難,爭分奪秒地進行產品軟件的優化迭代。在此之前,團隊用幾千個日日夜夜的“勤學苦練”換來了里程碑式的成功和研制進程的新篇章。
6月11日,由23所航天新氣象公司設計、被稱為中國首座燈塔氣象觀測站的“絲路海運”自動氣象觀測站在福建廈門港九節礁部署完成。該氣象站可為國家“一帶一路”航線提供保障,開創了港航氣象服務的先河。
8月2日,在我國首次高空大型無人機海洋、臺風綜合觀測試驗中,航天新氣象公司研制的機載下投式探空系統順利將三號臺風“森拉克”外圍云系的海洋上空和海面觀測數據實時傳送回地面指揮系統,助力填補我國高空大型無人機海洋綜合觀測領域的空白。
科技創新在哪里興起,發展動力就在哪里迸發。“十三五”期間國家科技創新規劃明確了“十三五”時期科技創新的總體思路、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和重大舉措;黨的十九大報告就“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做出部署,明確了到2035年中國“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等具體目標。
23所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實集團公司關于加強關鍵核心技術培育、推動創新成果轉化等要求,創新體系不斷完善,近年來科研成就碩果累累。
其中,中緬聯合實驗室建設得到科技部認可和持續支持;23所還新增2個集團級研究中心,成立10余個校企聯合實驗室,創新平臺建設成效顯著,對專業發展和技術創新支撐作用明顯。
5年間,23所以核心技術群為抓手,布局前沿技術探索,科技創新體系逐步完善,支持發展效果明顯。分層分類預研管理、科技創新管理等機制逐步完善,創新氛圍活躍,面向市場以產品為核心重構產品研發組織,以本部專業研究室與西安、成都研發中心為支撐,形成高效協同、資源互補的整體研發格局。
2020年6月9日,23所與平湖市政府的平湖實驗室合作協議簽約儀式在浙江省平湖市舉行。根據協議,雙方將共建平湖實驗室,推動基礎理論與應用創新的全面突破,培養多學科交叉的領軍人才,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推動地方經濟轉型升級,實現合作共贏。
“后續,23所將依托科教資源豐富、科創產業密集地區,大力建設西安、成都、平湖等異地研發機構,推動產業與研發高效協同。”23所相關負責人介紹。
跨越:百億產業布局定,多地協同共提升
創新也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近年來,23所圍繞技術和產業集群,加速產業布局,有效配置產業資源,實現了跨越式優質發展。該所以“三創新”為抓手,實踐內生外延并重發展,開展多地戰略布局,加強產業聚焦,主動融入社會發展大環境,進入科技創新國民經濟主戰場,促進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2016年,23所聯合集團公司所屬資產公司采用過橋收購的方式收購了南湖公司。2018年5月,以航天南湖為經營平臺,23所與荊州市政府達成合作意向,在荊州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建設雷達產業園,迅速提升現有領域雷達的研制、生產、服務保障能力,加強新產品研發能力,成功將支柱產業之一的預警雷達產業落戶湖北。
為推動氣象裝備和氣象數據服務業務,23所將目光瞄準無錫,整合環太湖豐富的生產制造和大數據云計算資源,構建氣象雷達和氣象自動站產業化履約能力,增強體系化能力,主動拓展數字經濟新市場,融入集團公司智慧產業發展戰略。
2019年,23所成立航天新氣象公司,將氣象觀測裝備與智慧城市、大數據結合,在給各部門提供裝備的同時抓住商業氣象服務機遇,拓展市場,更好地為國家、為社會提供精準的氣象服務,打造面向“空、天、地、海”一體化的專業綜合性氣象儀器裝備和服務供應商。
目前,23所已形成“京冀、湖北和環太湖”三大產業群,建立西安、成都研發中心,為拓展發展領域和發展空間提供有力支撐。
另外,23所還積極探索產業鏈和價值鏈中可提高的部分,優化產品組合、售后服務、營銷方案、資源配置,初步形成產業集群集聚、多地協同發展的良好格局。
“后續,23所將抓住國家區域性戰略布局和規劃契機,聚焦當前產業集群布局和建設,實現集團化運營模式落地,推動百億產業規劃落地,實現高質量發展。”23所所長胡慶榮表示。
責任編輯:lq
-
航天
+關注
關注
0文章
160瀏覽量
16917 -
核心技術
+關注
關注
4文章
625瀏覽量
19622 -
雷達
+關注
關注
50文章
2940瀏覽量
117612
原文標題:航天雷達的五年:凝心聚力,沖刺百億
文章出處:【微信號:MEMSensor,微信公眾號:MEMS】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