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經貿與科技的競爭中,半導體行業位于摩擦點的中心位置。在通過各種方式打壓中國企業發展的同時,美國近期也在試圖推動芯片行業,尤其是制造環節的回流。
據《日本經濟新聞》9月27日報道,美國兩黨議員近期提出多項芯片鼓勵法案,計劃耗資數百億美元加碼芯片研發與生產。
巨額投入抗衡中國
6月底,多位美國兩黨議員共同提出《2020美國晶圓代工法案(AFA)》,如果法案獲批,美國將向各州芯片制造業、國防芯片制造業投入共計250億美元的資金。截至9月26日浮出水面的兩院統一法案的草案提出,對于半導體工廠和研究設施等,聯邦政府最多可提供每間30億美元的補貼。此外,聯邦政府還可能建立150億美元規模的基金,用10年時間展開投資。
報道分析認為,這一新法案顯示出,美國國會擔憂中國半導體崛起,美國決策者也希望通過對半導體的巨額補貼,推動供應鏈回歸美國國內,提升英特爾等美國大型企業的開發能力。
美國對中國芯片產業采取的種種手段一方面是為遏制其發展,另一方面也顯示出美國對本土芯片產業“空心化”的警惕。美國波士頓咨詢集團統計顯示,目前中國大陸半導體產能在全球產能中的份額已達15%,超過美國,有預測稱到10年后將增至24%,在世界范圍躍居首位。美國僅占世界半導體整體產能的12%。
英國媒體近日報道稱,美國企業當下在全球芯片產業的許多領域占據主導地位,它們約占全世界芯片銷售額的一半,而用于設計和制造芯片的復雜技術有很多來自美國設備制造商,這讓美國對全球電子產業具備“卡脖子”的能力。
美國類似英偉達和高通等專注于半導體電路設計的無廠房芯片企業眾多,生產環節大多委托給位于中國臺灣等地的海外產業鏈條。本土半導體生產出現“空心化”,涉及軍事技術的芯片供給渠道或成為安全保障方面的風險。
美國半導體協會今年發布的美國半導體行業報告顯示,2019年總部位于美國的半導體公司全部前端晶圓制造產能只有44.3%位于美國本土,17.4%位于新加坡,9.9%位于中國臺灣,9.1%位于歐洲,8.8%位于日本,5.6%位于中國大陸,5%位于其他地區。而高端芯片的工藝技術還要依靠亞太地區產業鏈的支持,美國本土的晶圓制造業水準已經出現落后亞太地區廠商的趨勢。
全球電子產業供應鏈受沖擊
業界相關人士表示:目前,全球可以實現5納米級別芯片量產的公司臺積電與三星都位于亞洲。上世紀80年代,美國半導體行業曾遭到新興的日本廠商挑戰,當時美國一方面與日本進行“反傾銷”談判,另一方面主導成立美國半導體制造技術研究聯合體,幫助美國半導體企業在90年代再次崛起。不難看出,美國政府現在也希望通過政策引導半導體企業回歸、發展,但基于全球產業鏈分工,這一想法實現的難度較大,且韓國、中國臺灣、中國大陸等地也會加大競爭力度。
美國半導體行業報告顯示,在全球半導體產業資本投入總額中,韓國以31%的研發投資占比位居全球首位,美國位列第二(28%),之后依次為中國臺灣(17%)、中國大陸(10%)和日本(7%)。全球電子產業不斷加劇的緊張氣氛敲響了“警鐘”。
全球供應鏈在收緊,尤其是在關鍵或戰略性技術方面,而芯片在這份清單上首當其沖。
原文標題:打壓中國芯片,推動半導體產業產能回歸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皇華電子元器件IC供應商】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haq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1090瀏覽量
425965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626瀏覽量
221143
原文標題:打壓中國芯片,推動半導體產業產能回歸
文章出處:【微信號:ameya360,微信公眾號:皇華電子元器件IC供應商】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