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智谷趨勢(ID:zgtrend)
“一流企業定標準,二流企業做技術,三流企業賣產品”,國家競爭也是此理。正如布魯金斯學會的高級研究員Frank Rose所言:“中美競爭實質上就是誰來控制全球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和標準。”標準背后,是利益,是權力,是政治,是外交,是國際規則主導權的爭奪。
這是一場少有人提及的中美戰事。和它相比,芯片可能都是小兒科。 一項雄心勃勃的15年國家大戰略在緊鑼密鼓的籌謀中,有消息稱,藍圖已經制成,今年底有望面世。 外媒已經警惕地將其稱為“中國制造2025”升級版,因為它光名字就足以再次讓國際社會震動——《中國標準2035》。 站到更高的視野,你會發現這兩年美國對中國科技公司的圍追堵截都只是局部戰火,這背后有一個更為宏大、越發激烈的戰事圖景: 中美標準之爭。 “一流企業定標準,二流企業做技術,三流企業賣產品”,國家競爭也是此理。正如布魯金斯學會的高級研究員Frank Rose所言:“中美競爭實質上就是誰來控制全球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和標準。” 標準背后,是利益,是權力,是政治,是外交,是國際規則主導權的爭奪。
01
有跡象表明,低調的《中國標準2035》已經呼之欲出。
高層在2015年就提出過標準化戰略,2018年國務院直屬機構“國家標準化委員會”稱正在制定《中國標準2035》,到今年1月15日,“中國標準2035”項目在中國工程院已經召開了結題會。 3月中旬,中國剛從疫情最黑暗時刻走出,國標委就發布了一份《2020年全國標準化工作要點》。 當時國內媒體鮮有報道,但這份文件在近幾個月來還是受到了外界的高度關注,且被認為可以借此一窺中國標準2035最終藍圖。
文件提出,要加強在疫情防控、農業農村、食品質量和消費品質量安全、制造業高端化、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生物技術、服務業、社會治理、生態文明和國家標準樣品九大標準體系的建設。 其中的重點領域是:區塊鏈、物聯網、新型云計算、大數據、5G、新一代人工智能、新型智慧城市、地理信息等。不難發現,這些都是數字經濟時代的核心技術。 未來國家層面的戰略方向應該也是八九不離十。 8月中旬,國標委等五部門又聯合印發了《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明確了AI標準體系建設的目標: 到2021年,明確人工智能標準化頂層設計;到2023年,初步建立人工智能標準體系。
人工智能標準體系結構 國標委的工業標準二部主任戴紅曾說過:國際的技術研發和專利布局尚未完成,全球性的技術標準尚在形成中,是實現我國產業和標準換道超越的良機。 標準的威力真的有這么大嗎?
02
標準就是這個世界的通用語言。 現在國際有三大標準化組織,分別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國際電工委員會(IEC)、以及聯合國國際電信聯盟(ITU)。
有了這些標準,世界各國的技術和產業才有了全球范圍內協同工作的能力。 在ISO官網上有一句醒目的標語:當世界達成共識時,偉大的事情就發生了——Great things happen when the world agrees. 這話一點也不夸張。ISO迄今已經發布了23377個標準,幾乎涉及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從我們穿的鞋子、用的A4紙,到工廠的螺紋、碼頭的集裝箱、城市的道路安全、還有無處不在的WIFI網絡,都是由ISO來制定標準,同時給各國的監管機構提供制定政策法規的依據。
美國前商務部長唐納德·埃文就說過: “國際商業的語言就是標準。恪守達成一致的產品和服務規格支撐著國際商業,使得數兆元的貨物能跨邊界流動,而不受任何交易方口語語言的影響。對標準的共同接受是牢固、公平,和自由貿易成功的基礎。沒有標準,將難以想象能有龐大數量和復雜性的國際貿易。”
標準的制定,看上去似乎只是在技術上尋求最優方案的共識。 實際上,這歷來都是政治和利益博弈的舞臺。 擁有了能影響標準制定的能力,就是手握威力十足的權力工具。 占據了技術標準的戰略制高點,才可能切割到更多的市場蛋糕。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對國家多個標準做了統一規定,統一度量衡,字同文,車同軌,統一貨幣,這才保證了秦朝空前強大的國家控制力。
而在現代以來,國際標準的制定是由美國主導。比如,美國的GPS成為了全球通用標準,那么所有的通信技術就要以此為標準做研發應用。 中國在國際標準化方面治理的話語權一直很缺乏,直接后果就是,中國每年為此支付的巨額知識產權使用費居世界第二,是中國服務貿易的第三大逆差項目。 中國也不是沒努力過,在17年前中國就曾嘗試挑戰美國標準。
2003年5月12日,中國正式發布境內唯一合法的無線網絡技術標準WAPI,結果引發了全球慌亂,因為這是一個比WI-FI更安全、也是針對IEEE 802.11系列安全漏洞的加密標準。
當時中美貿易局勢本就緊張,此事一出,美國反對之聲四起,相關行業協會揚言不玩中國規則的游戲,甚至還要對中國實行Wi-Fi芯片禁運,威脅要打貿易戰。 中國打算在ISO的WAPI標準宣講會上據理力爭時,卻發現所有參會的中國專家都被美國拒簽了,根本去不了。 中國的WAPI標準在2010年才被通過,但是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出身再怎么風華正茂,苦熬八年也物是人非,美國已經借英特爾“迅馳”技術,壟斷了全球無線局域網的市場。 在這場中美標準之爭中,中國WAPI遺憾慘敗。 當時,行業內流傳一句話,“一個標準的成功從來就不取決于技術。” 沒有國家實力,談何主導標準。
03
近年來,中國越來越強烈意識到必須爭奪國際標準制定的話語權。
從外部環境來講,當然是中美對抗加大了中國的憂慮感。從航空輪胎、軸承鋼到光刻機,這兩年中國更加清醒認識到,在關鍵核心技術上屢屢被美國“卡脖子”。 除了應對中美科技脫鉤,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一預判也在指導中國的戰略方向。 現在全球處于信息經濟與數字經濟的更迭期,新的經濟模式和產業格局都尚未定型。
一旦爆發新的科技革命,必然意味著現有體系、規則、框架、標準的顛覆和再造。 這更加讓中國堅信數字經濟提供了彎道超車的重大機遇。 在數字經濟時代,標準化的重點是5G、人工智能和物聯網。 華為扎根5G領域讓中國明白了一個道理,先占領市場,你就能在主導標準制定上占得先機。
華為在5G“標準必要專利”提交者中位列第一,占比達到了20%。就算華為被排擠出5G,別的企業照樣還是標準中的華為專利買單。美國商務部也不得不后退一步,允許美國企業和華為合作制定5G標準。 所以,中國除了在國內整合標準,還通過“一帶一路”增強中國標準的影響力。 比如2019年,推動8項中國標準轉化為蒙古國家標準,232項中俄民機標準納入標準互認目錄,與巴西標準局開展中巴工程機械標準化合作。 而在人工智能領域,中國意識到自己占據了大數據收集的優勢。
雖然美國在半導體領域優勢巨大,而中國市場規模比美國更大,數據收集也更容易。大數據集對算法至關重要的,黃奇帆有一個很生動的比喻,算法是人工智能的魂,但它要變得有靈氣,就需要大數據不斷地喂養。 還是拿“一帶一路”舉例,中國建立了“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標準信息平臺,實現35個“一帶一路“國家、5個國際和區域標準化組織的標準信息檢索。 此前中國在標準國際化方面一直參與度不高,近年來也變得異常活躍。
中國近年來在ISO、IEC的提案年度增長率都達到了20%左右。在2019年,中國新提交ISO和IEC國際標準提案共238項,其中ISO提交150項,IEC提交77項, ISO/IEC信息技術聯合技術委員會(JTC1)提交11項。 此外,中國還向ITU提交了830份與有線通信規范有關的技術文件,數量居全球首位,超過了后面三個國家韓國、美國、日本的總和。 在這些國際組織中,中國的影響力也大為提高。截至2019年底,中國已承擔ISO、IEC技術機構主席副主席73個、秘書處88個。2020年1月,原華能集團董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舒印彪正式出任IEC主席。
不過,標準的數量上去了,還只是一個開始。 國際標準的制定其實是自愿的、基于共識的,也就是說,它們也必須是被市場認可的、可以高效協作的優秀標準。 關鍵還是要看標準的質量,質量上去了,才有可能提升中國標準的影響力。
04
《中國標準2035》的出臺自然會引起西方的警覺。
有外媒將其稱為《中國制造2025》的升級版,認為中國又要開始給國企補貼,不公平競爭。
在美國政府看來,中國明擺著在奪食。 在2月份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舉辦的““中國行動計劃會議”上,美國司法部長共和黨人巴爾發表了一個主題演講,他認為: 自19世紀以來,美國在創新和技術方面一直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正是美國的科技實力使其繁榮和安全。 目前,5G技術處于正在形成的未來技術和工業世界的中心。如果中國繼續在5G領域獨占鰲頭,中國將能夠主導一系列依賴5G平臺并與之交織的新興技術帶來的機遇。繼而讓美國失去制裁的權力。 未來5年內,5G全球版圖和應用主導地位格局將成。時間窗很短,他建議美國及其盟友必須迅速采取行動,甚至考慮注資中國的主要競爭對手諾基亞和愛立信,以此抗衡華為。
在7月份,美國參議院提交了一份報告指控中國在主導數字空間。這份報告由參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民主黨首席梅嫩德斯主導,他警告: “美國現在正處于將網絡領域的未來輸給中國的絕境。”“除非美國及其盟國退縮,否則中國可能會改寫互聯網規則。” 不少分析將這份報告視為民主黨轉向的重大信號,也是給歐洲施加壓力,暗示如果民主黨贏得大選,同樣會對中國強硬。
對歐盟來說,夾在中美之間太難做人了,所以也得爭“數字主權”。 在一片歐洲衰落論調中,美國《外交》雜志在今年2月份曾刊發一篇美國教授的文章,稱歐洲實力尚未衰落,因為“歐盟標準”通行全球。 從iPhone手機的默認隱私設置,印度尼西亞木材采伐、巴西蜂蜜生產和喀麥隆可可農場主使用殺蟲劑的標準,到中國乳品廠安裝設備的標準、拉美互聯網用戶的隱私范圍……這些證明了歐盟在規范全球市場方面的能力。 這也就是“布魯塞爾效應”,不靠行業巨頭來制定標準,而是靠龐大且富裕的消費市場、復雜且全面的體制架構和強大的政治決心來規范產品和服務的標準,而且還是嚴格的標準。
只要進入歐盟市場的好處遠大于遵守這些標準而付出的代價,企業自然愿意在全球業務中推廣歐盟的標準。所以憑借市場力量,歐盟標準就可以成為全球通行的標準。 歐盟自然也是希望其制定的《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能約束中國,助歐盟成為全球數字技術的規則制定者。 不過,當多數人都在擔心中國要重寫國際規則時,也有人認為《中國標準2035》不足為懼。 美國信息技術產業理事會(ITI)亞洲政策高級總監納奧米·威爾遜撰文稱,《中國標準2035》更多是賽前鼓舞人心的演講,而不是指令,美國政府不應該關注這份標準,而是要做好自己的事,與私營部門合作,加大對STEM教育和R&D的投入。
05
可以想象,中美之間的對抗必將更加激烈。
智谷此前分析過,“兩大體系、三大世界”或將成為新的國際格局。 而在技術標準的國際格局中,兩大體系不外乎是中國標準和美國標準,三大世界可能就是閻學通老師提出的“技術創新國”“技術商業化國”和“技術使用國”。 哈弗肯尼迪學院的教授丹尼·羅德里克提出,全球技術斷裂即將到來。 因為當今的國際貿易秩序不是為數據、軟件和人工智能的世界設計的,而是為汽車、鋼鐵和紡織品的世界設計的。面對中國的崛起和對高度全球化的強烈反對,本已承受壓力的它已經不足以面對挑戰了。 在變革前夜,我們也許有幸見證奇點臨近,我們也可能會穿越風云戰火。
原文標題:比華為斷芯、微信被禁更重大,《中國標準2035》呼之欲出,這才是中美科技競爭的關鍵!(深度)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悟空智能科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haq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1文章
28455瀏覽量
207264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1文章
47336瀏覽量
238698 -
stem
+關注
關注
0文章
35瀏覽量
13706 -
5G
+關注
關注
1354文章
48464瀏覽量
564483
原文標題:比華為斷芯、微信被禁更重大,《中國標準2035》呼之欲出,這才是中美科技競爭的關鍵!(深度)
文章出處:【微信號:WUKOOAI,微信公眾號:悟空智能科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