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余鵬鯤
近期一則關于半導體投資的謠言,在網絡上廣泛傳播,甚至流出到了外網。內容是中國將在2025年前投資9.5萬億進入半導體行業,同時2020年前8個月已經有上萬家企業轉產半導體。
“9萬億”和“萬家企業轉產半導體”相關的謠言
這個謠言的回聲呈現出明顯的兩極分化,既有人覺得萬家企業轉產加上財政大力支持,中國半導體產業崛起指日可待,但批評的人更多。畢竟半導體行業科技含量高、回報周期長、風險大,再加上目前的財政補貼和監督機制還存在較大的問題。幾萬億熱錢涌進去會發生什么,結局是不難猜想的。
但謠言畢竟是謠言,現實中既沒有什么9萬億投資,也沒有萬家企業轉型。
01
謠言的“進口”和“外銷”
整個謠言的起點,是美國彭博社的一個報道,號稱中國政府準備制定一個政策,將在2025年投放9.5萬億資金用于芯片研究和發展,如同當年制造原子彈一樣。
從現在到2025年結束還有五年多,9.5萬億平均到每年接近2萬億。而2019年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只有576億美元,其中還主要集中在中國大陸和中國臺灣。2019年全球半導體公司研發支出有20家超過10億美元,合計達到563億美元。
2015-2019世界半導體設備市場及其占比
這兩個值相加,是一千多億美元。也就是說,全球半導體每年新增投資,加上其他雜七雜八的部分,總規模很可能就在一萬億人民幣左右。因此如果彭博社報道中的數字是真的,那絕對是一個爆炸性的新聞。
然而整個報道沒有給出消息源,也沒有任何的旁證,因此這個報道的參考價值極低。但是這樣的新聞卻迎合了某些自媒體“抓眼球”、“找亮點”的癖好,被廣泛傳播。甚至在傳播中逐漸失真,文中的來源也由彭博社逐漸變成了中國政府。
與此同時,“萬家企業轉產半導體”也一度成為了熱搜。所謂的萬家企業是確實有的,根據啟信寶的統計,9月1日之前,今年全國已有9335家企業變更經營范圍,加入半導體、集成電路相關業務。全國平均水平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2倍。
在經營范圍中加入半導體業務企業的省份分布
但是在經營范圍中加入半導體相關的業務,并不意味著“轉產”,甚至也不能說明企業真的有了相關業務。這只能說明更多的企業看到了半導體的價值,其中少數確實是為了未來增加半導體相關業務做準備,但大多數只是為了提升企業的估值形象,方便融資。
這一點上,財經類自媒體起了很壞的作用。作為專業自媒體,不可能不知道“改變經營范圍”和“轉產”之間的差距,但依然宣傳“9萬億”和“萬家企業轉產半導體”,最終導致兩個不太真實的判斷合成一個更大的謠言,并“出口”到國外,引發熱議。
盡管“9萬億”是假的,但是謠言也引發了一些狂想。要是五年內,真的用幾萬億投資中國半導體,能讓我們擺脫美國在這一領域的壟斷么?
02
真萬億造芯 也只會毀滅行業
9萬億造芯的謠言廣泛傳播的背后,離不開現實背景的支撐。很多人轉發謠言的人并不認同九萬億投資將會激化騙補。他們真心覺得,如果在2025年前真的投資九萬億,中國半導體就將崛起。甚至有金融評論家認為:“這點錢玩芯片真的不算啥”,真不知是看不起九萬億,還是看不起半導體。
即使對一個宏大的財政計劃,例如“十三五”或者應對金融危機的“四萬億計劃”,9萬億也是非常多了。投資到某個行業,九萬億就是一場洪水,不僅起不到灌溉的作用,還會破壞原有的生態。
根據日經中文網的報道,截止到7月5日,2020年中國半導體企業的融資額約1440億元人民幣。這一數字不到“9萬億“年度投資額的10%,但這已經是2019年全年的2.2倍了。
洶涌的投資沖進半導體,首先就會面臨人才短缺的問題。半導體和軟件都屬于信息產業,但兩者的知識體系和知識結構要求完全不同。簡單的說就是軟件可以自學,還可以遠程協作,小團隊也能做出大成果。硬件尤其是半導體完全不能自學,工程師或者師生必須面對面的溝通,確保面對的是同一個問題,而且半導體行業中一個團隊的規模大小要超過軟件。
《中時電子報》的這張照片,較真實的反映了半導體工程師團隊協作的狀態
這就決定了,雖然軟件和半導體企業都不能像流水線一樣,實現短時間內從業人員大幅增加,但半導體的技術擴散還要難得多。除了師生相承和團隊配合,半導體行業還是一個對知識體系要求很高的行業,即使是企業,核心研發也是以博士為主。從大學算起,培養周期長達10年以上。
也就是說,目前單獨的幾個半導體“大神”,是無法產出有市場競爭力的芯片,帶動一整家企業走上正軌的。
天量資金涌進來,有兩種可能,一是互相搶人才,這對每一家行業的團隊建設都是巨大的沖擊,最終導致中國半導體企業受到沖擊。二是熱錢搶不到龍頭企業的大牛,轉而進行低水平建設,靠賠錢打價格戰從龍頭企業中搶市場。最后補貼和投資耗光,只留下一個需要收拾的爛攤子。
就不能從國外搶人才嗎?
可以,但是沒那么好搶。從整個世界看,半導體已經是夕陽產業了,過去二十年的全球的人才培養是很保守的,當時很少有人意識到中美博弈會造成巨量的人才需求。因此人才供給滿足不了國內旺盛的產業需求,現在要招人,只能去其他國家的半導體企業搶人了。
但是我們已經明白,半導體人才是依托半導體團隊發揮作用的,只招幾個人過來意義不大。想要招更多的人過來,對方政府和企業肯定會設置很多的限制。除了臺灣地區的幾個企業,大部分境外半導體從業者中文水平很差,不熟悉中國文化,對來中國工作,疑慮也很多。
另外,高薪招人會破壞中國半導體行業的競爭力,落入還不會掙錢就很會花錢的“敗家”陷井。
成本控制方面,國內的龍芯是首屈一指的。從2002年到2011年,龍芯團隊只拿了國家十幾個億的補貼(包括指定購買和政策扶持的部分),到今天開發了二十幾款CPU產品,而且逐步把龍芯做成了一個產業,明顯縮小了與主流CPU產品的差距。目前給國家的納稅總額,已經超過從國家領到的補貼了。
2010年前后,龍芯最困難的時候,博士員工也就拿3000左右,維持著活下去。被某些媒體冠以“發達國家粉碎機”的武漢弘芯半導體項目,卻很長時間以業界2-3倍的價格在招人。
半導體發展肯定需要資金的傾斜,就像糧食的生長需要水分一樣,但筆者反對的是大水漫灌式的產業扶持政策。這樣生長起來的田地,看似郁郁青青,實則全是雜草。
03
不公開不透明 也是謠言盛行的土壤
前面論述了為何大水漫灌式的扶持,不是發展中國半導體的正確姿勢。很多人轉發謠言,擔心的就是巨額補貼,落入騙子的口袋。從實踐上說,這種判斷并不是空穴來風,有很多地方項目不公開不透明,就連當地人都是爆雷后,才知道有這樣的巨額項目。
之所以用“爆雷”,而非“夭折”或者“失敗”,就在于現在流行的套路是繼續保留各公司的殼,造成一個項目還在正常運行的假象,然后讓時間慢慢地將影響淡化,這樣的套路將讓試圖深挖者無從著力。十年二十年后,這些公司自然撤銷掉,這樣除了文獻之外,相關信息就難以找到了,影響隨之降到最低。
典型的例子是蘇州中晟宏芯,自從2016年2月爆出欠薪事件之后,該公司陷入沉寂。公司的注冊依然在,還有一個官網,雖然連二級頁面都沒有。具體的經營狀況如何,公眾幾乎不得而知。
2016年,宏芯員工在辦公室討薪
事實上,能夠爆雷的都屬于上十億的大項目,無數多如牛毛的小項目消失了,甚至不會引起公眾的注意。既然事后確認都那么難,遑論追責,也沒有一定的風險管控策略,那么公眾自然對任何計劃的投資保持敵意。
此外,很多項目,還可能存在被境外企業惡意欺詐的風險。
不是筆者危言聳聽,貴州華芯通傳出關閉消息時,經濟觀察報采訪了項目門口的保安:“里面上班的人現在很少了,去年還很熱鬧,經常有外國人來參觀,進入2019年就沒有看到外國人來參觀了”。
2019年初,距離華芯通爆出問題還有好幾個月,甚至在19年2月還有關于華芯通的正面報道。是什么使這些外國人對千里之外的華芯通洞若觀火呢?
不僅如此,甚至于華芯通要關閉的消息也是路透社最先爆料出來的。是否這些引進技術項目中,存在國外企業和國內的政商掮客相勾結,惡意利用技術信息不對等優勢,用不良資產和雞肋技術賺中國的錢呢?
路透社第一個報道華芯通要關閉
事前論證不公開,事中運營不透明,事后處理還希望大事化小,這就難怪會出現這么多涉及騙補的謠言。
中國半導體的發展,需要的不僅僅是錢,一個公開透明的半導體投資機制也許同樣重要。
原文標題:中國9萬億投資半導體,萬家企業轉型?為何這是一則謠言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科工力量】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haq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1141瀏覽量
426168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674瀏覽量
221382 -
軟件
+關注
關注
69文章
5004瀏覽量
87924
原文標題:中國9萬億投資半導體,萬家企業轉型?為何這是一則謠言
文章出處:【微信號:guanchacaijing,微信公眾號:科工力量】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