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相關媒體的報道,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日前表示:“基礎設施適度超前是必要的,但有些方面過度超前,抬高了用戶成本或不可持續的公共部門債務。現有5G技術很不成熟,數千億級的投資已經布下,而且運營成本極高,找不到應用場景,今后消化成本是難題。”
上述表示引起不小爭論,贊同者認為當前5G無規模化應用場景,持續進行網絡擴建,將帶來成本巨大負擔;反對者認為5G技術本身是成熟的,在有了規模化網絡之后,產業內自然而然會推動創新成果誕生。
追本溯源,筆者查找了相關表示的出處,是在不久前中國經濟50人論壇研討會上,樓繼偉在分析“雙循環戰略”中,“國內大循環”的堵點時所言。可以說,這番言論是基于宏觀環境而言。
首先,中國經濟50人論壇是中央決策的重要智庫。與會者在研討會上的發言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相關的觀點有較高概率匯總到高層決策者處,并且能在落實為最后的行動的;甚至,通過此論壇的研討會,所透露的信息已經是決策層的思考,期望借助專家研討、公眾討論等方式,形成更廣泛的觀點。
其次,對5G建設的相關表示是分析“國內大循環”堵點的案例。具體而言,在投資有限的前提下,5G等基礎設施,如果投資回收期過長,將影響“國內大循環”快速實現的目標。也就是說,是否保持5G投資的力度,已經不僅是信息通信產業的事情,而是更宏大目標的組成部分了。大建、緩建、甚至不建,都需要符合建設“國內大循環”這個宏觀目標。
實話實說,從財務方面而言,5G的回報不是一個短期的過程。從公眾應用角度而言,從1G到4G,各代際的變化,前期均積累了巨大的堰塞湖,一旦開閘即可宣泄。1G到2G,是對網絡質量的追求,對更低服務價格的追求;2G到3G,是對高速數據服務的追求,是Wi-Fi積累的需求與2.5G網絡的供給,所不匹配的結果;3G到4G,是TD-SCDMA所積蓄了巨大用戶需求的結果。但4G到5G,似乎并沒有什么規模型的痛點被解決,即便是高清視頻,4G網絡也可以支持,而諸如云游戲、云VR等,尚未達到必須要使用的程度。為此,王建宙曾經在一次會議上說,目前5G網絡下,用戶使用最多的是測速工具,這樣他們才能看到5G的與眾不同。
而從政企應用角度而言,同樣如此。ITU所描繪的5G三大場景中,大部分是為政企應用服務的,如廣連接、低延遲、高速率等。但作為講究穩定性和綜合成本的政企用戶而言,同運營商合作建設若干試點工程,他們是愿意的;讓他們規模型主動投入,卻都是猶豫的,更何況當前5G所提供的所有應用場景,要么是可以通過現有更成熟技術替代,要么就是場景規模太小,不足以支撐基礎設施規模運營。
但是,必須要承認,有什么路,就能誕生什么車。現在可能沒有什么爆款的5G應用,去讓網絡等基礎設施充分發揮作用;但基礎設施上,必然將誕生當前無法預期的創新,促進社會經濟進入不一樣的時代。
5G網絡需要繼續建,畢竟基礎設施價值與規模成幾何級關系;網絡建設成本也需要得到關注,畢竟這與“國內大循環”戰略息息相關。因此,預計未來5G網絡建設將向更精細化的方向發展。首先,在哪里建網或者擴容是需要精細化分析的,大人流、大數據流、大5G終端流將是優先場景;其次,基站將成為解決方案的組成部分,也就是說,因為需要實施某個解決方案,有了明確業務需求后,再進行具體建設;最后,推動融合微基站產品發展,例如家庭網關與基站的融合等。(作者為通信行業專家)
作者:金峰
責編/版式:溫暖的小羽絨
校對/審核:范范
監制:劉啟誠
原文標題:隔行如隔山?如何正確看待樓繼偉的“5G堵點論”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通信視界】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haq
-
4G
+關注
關注
15文章
5523瀏覽量
119146 -
通信
+關注
關注
18文章
6036瀏覽量
136081 -
5G
+關注
關注
1354文章
48466瀏覽量
564550
原文標題:隔行如隔山?如何正確看待樓繼偉的“5G堵點論”
文章出處:【微信號:txshj123,微信公眾號:通信世界】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