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正在迎來機器人時代。一些機器人專家、哲學家擔心,未來某個時代,高度智能化的機器人掀起對人類的叛亂,通過各種方式麻痹人類設計的監控、約束機制,“會在不給出預警也不做出挑釁的情況下,進行反攻,建立單一體,并開始按照其最終價值觀直接對世界進行改造”(牛津大學學者尼克·波斯特洛姆語)。
在潛在威脅未曾具象化之前,很多人通常表現出漠不關心,或者篤定“橋到船頭自然直”。這樣的漠視、盲目、顢頇,其實廣泛存在,比如迄今為止,無論在美國還是中國,不在少數的人從來就認為環境、資源危機要么無中生有,要么夸大其詞。
機器人(超級智能機器)叛亂,從技術發展的方向來看,是可行的,并且,從利益代理機制的脆弱性來看,機器人一旦獲得接近人的智能,背叛(人的)委托甚至可以認為將難以避免。為什么這么說?
其實我們每個人某種程度上都是機器人——這里提到的機器人,指的是以載體方式體現的人體,任何人都有兩個毫無人性的主人,一個是基因,一個是模因(文化基因)。英國演化生物學家、科普作家理查德·道金斯在其名作《自私的基因》其實就已經指出了這一點(只不過大多數讀者沒能讀懂他的觀點)。基因和模因是自私的,它們追求自身永垂不朽,因此安排無限復制,而人體(載體)通常情況下必須服從于基因和模因的安排。
載體跟基因、模因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基因、模因為了延續,會毫無猶豫犧牲載體的利益。人體組成及功能,經歷過漫長的自然選擇,但從載體的角度來看,并沒有實現載體的最優化,而是服務于人類基因、文化基因的傳續和優化。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應用心理學和人類發展科學教授、美國心理學會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基思·斯坦諾維奇解釋指出,在人的大腦中,存在著兩套心智體系,一是遵循基因和模因需要的自發體系(反射心智),二是依托理性而實現的描述分析體系(反省心智)。科學家驗證指出,人的絕大多數大腦活動游離于意識之外,是自發體系驅動的結果,這使得人輕而易舉地的養成各種習慣、嗜好。例如,吸煙、大量攝入甜食、危險的性行為、依照刻板印象看待他人及處理社會關系。
自發體系是進化的結果,目的是服務于基因利益(繁殖成功),要想對之予以克制,顯得非常困難。很多時候,人們會誤認為自己已經懂得如何建立理性的思維和行為方式,就像經濟學家經常提到的經濟人理性原則一樣——事實上,人們經常違反自認為的理性、自定的理性準則。而身處現代社會的人們,面臨工作、生活方方面面很多問題的選擇,難以做到理性計算,更嚴峻的是,“我們現在了解的關于世界的大部分知識,都不是來自對真實事件的感知,而是來自預處理、預包裝的抽象信息”,這就使得我們只好成為自發式系統默認設置的俘虜,即便這種設置錯漏百出。
自發體系還服務于模因,也使得人們安裝了大量對載體有害的模因(如體現男子氣慨的吸煙模因)、社會偏見模因、欲望模因,等等。這些模因使得很多人越來越接近于模因的工具,不具備反思自覺和能力,描述分析體系漸近癱瘓。
人要走出自發體系造成的混沌,避免成為基因和模因驅動下的“行尸走肉”,就必須發動一場“叛亂”,打破基因和模因的利益委托機制,讓人真正成為自省、反省、自察的人,使得載體的行為可以真正爭取載體的利益。
也只有這樣,當未來的人工智能、超級機器逐漸融合為超級智能,人類才可能應對機器人發起的叛變,獲得對人類前途命運的控制,“以一種地球生命行為中的獨特方式——理性的自我決定”。
責任編輯:tzh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1文章
28490瀏覽量
207448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2文章
47399瀏覽量
23890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