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技術市場咨詢公司ABI Research曾在2019年宣布,到2024年,將有2400萬個物聯網設備通過衛星連接。
隨著物聯網產業的發展,設備聯網問題成為其中最大的難題,雖然我國大力建設基站及相關配套設備,但放眼全國,基站的覆蓋面積依然過低,哪怕是在繁華的城市中,物聯網設備鏈接問題依然是難點。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衛星物聯網”的概念被提出??蒲腥藛T認為,通過衛星鏈接,可以有效避免因為各類地形、空氣質量等問題所引起的信號傳輸難題。
為此,衛星物聯網成為各國發展重心。而我國也不例外。
“行云工程”:我國太空物聯的發展重心
據媒體報道,我國正在建設的首個衛星物聯網——“行云工程”進展順利,第一階段建設任務已全面完成,并預計在2023年前后建設完成由百余顆衛星組成的“物聯網星座”。
據了解,“行云工程”是中國航天科工四院旗下航天行云科技有限公司計劃的航天工程,該工程計劃發射80顆行云小衛星,建設中國首個低軌窄帶通信衛星星座,打造最終覆蓋全球的天基物聯網。
行云工程作為我國首個宣布自主投資建設的天基物聯網星座,計劃分α、β、γ三個階段,在2023年前后完成由80顆低軌通信衛星組成的星座建設,徹底解決目前地面物聯網業務因蜂窩通信網絡覆蓋率嚴重不足(陸地覆蓋率約為20%,海洋覆蓋率不到5%)而導致“通信盲區”難題,幫助客戶實現真正的全球萬物互聯。
說道天基物聯網,相信很多人都不太了解,但對于物聯網產業的人士而言,天基物聯網的建立,將有效避免目前信號傳輸的難題。
而在百度上,也對天基物聯網提出了解釋:所謂天基物聯網,是指通過衛星系統將全球范圍內各通信節點進行聯結,并提供人-物、物-物有機聯系的信息生態系統,具有覆蓋地域廣、不受氣候條件影響、系統抗毀性強、可靠性高等特點,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但不可避免的是,要把數據從太空傳輸到地面,其難度極大,且需要布局大量地面基站,并不利于數據處理及傳輸。
為了更好的把衛星所采集的數據進行互聯互通,研發團隊在兩年的不懈努力下,讓“行云二號”01、02星在國內低軌星座中采用了星間激光鏈路技術,即在軌衛星之間可通過激光通信技術實現遠距離通信,而不需要依賴地面基站的轉傳,從而提高通信服務的實時性。
此外,這兩顆衛星還在國內首次采用星載數字多波束通信載荷,通過自主創新的先進通信協議,實現了衛星海量短數據接入,從而成為國內最早實現運營、管理、服務一體化集成的星座系統。
可以說,我國已經正式踏入衛星物聯網產業之中。
海外衛星物聯網計劃
而在國際上,美國的SpaceX也提出了相關衛星物聯網計劃,即星鏈(Starlink)計劃。
該計劃在2019年至2024年間,在太空搭建由約1.2萬顆衛星組成的“星鏈”網絡,并提供互聯網服務,其中1584顆將部署在地球上空550千米處的近地軌道,從2020年開始工作。
但據有關文件顯示,該公司還準備再增加3萬顆,使衛星總量達到約4.2萬顆。2020年6月13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順利完成“星鏈”計劃第9次發射任務,用一枚“獵鷹9”火箭將61顆衛星送入太空。
但就目前為止,SpaceX的“星鏈”衛星僅發射了775顆。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其數量過多,從而導致衛星軌道與歐洲的衛星“險些碰撞”。同時,部分衛星由于各方面的問題,目前已經失效,成為“太空垃圾”。
對此,國際天文學界一直對數量龐大的互聯網衛星表示擔憂。
同時,Facebook、谷歌、摩托羅拉等企業也曾提出相關計劃,但并未得到完全實施。
太空,未來物聯網的必爭之地!
雖然天基物聯網已經進入到新階段,但不可避免的是,其在中國還處于一個幼弱階段。但麥肯錫曾預測,預計在2025年前,天基物聯網產值可達5600億美元至8500億美元;美國最權威衛星行業咨詢公司NSR更是預測,在未來10年,亞洲將成為天基物聯網收入復合增長率唯一超過10%的區域。
在如此龐大的規模下,未來太空物聯網也將成為新一輪的戰場,而基于微信物聯網的產業,也將迎來物聯網產業的蓬勃發展!
責編AJX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12文章
44868瀏覽量
375575 -
衛星
+關注
關注
18文章
1722瀏覽量
67199 -
信號傳輸
+關注
關注
4文章
433瀏覽量
2023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