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于日常新聞報道,如何將嚴謹細致的法律條文轉化為深入淺出的解讀和通俗易懂的傳播,設身處地以用戶思維進行優質的內容生產,從而打造具有影響力、契合新媒體傳播語境的爆款作品,一直是傳統主流媒體展示媒體融合創新成果的重要舞臺。
早在2019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人民日報客戶端就推出了短視頻《孫悟空的三個錦囊》,短視頻承襲了《大鬧天宮》中的核心元素,一經推送就獲得了數以百萬計的播放量。這種創意十足、根植于傳統文化基因的傳播語境和形式,有效地提振了讀者和用戶心中的集體認同,通過反復迭代的二次傳播路徑,不啻為一種值得關注的有趣傳播現象和路徑。
場景重塑:核心元素迭代的“乾坤大挪移”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部被稱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法典,與老百姓的生活聯系十分密切,大到合同簽訂、婚姻家庭,小到物業管理、個人隱私,都能在民法典里找到依據。而作為一種呈現移動端媒介特質的傳播形態,如何通過短視頻讓生動有趣的文本故事出新、出彩,以期達到最佳的傳播效果,更考量著媒體人的智慧和駕馭能力。
有著之前創意傳播的實踐,人民日報客戶端以《當哪吒遇上民法典》再成創意傳播的典范。這部3D動畫短視頻將民法典中社會關注度較高的隱私權、高空拋物、高利貸、離婚冷靜期等具體細置于具體場景中,通過與動畫相結合,用形象生動、通俗易懂的方式將民法典的抽象條文以及與公眾生活間的緊密聯系做了清晰的闡釋。在《哪吒鬧海》這部動畫片中,龍王三太子敖丙作為一個受欺凌的角色被哪吒“抽筋”暴揍,跪地求饒。而在這部動畫中,在保留核心元素不變的前提下,經過媒體人巧妙的場景重塑和數千年時空轉換的“乾坤大挪移”,敖丙被迭代為移動互聯時代用手機短視頻偷拍、模仿他人的隱私竊密者,哪吒也不再是那個一言不合就拳腳相加的“愣頭青”,而是善用師父送他那本“包羅世間萬象的秘笈——民法典”來維護自身權益的守法公民,令人忍俊不禁。而其他3個故事場景“高空拋物傷人記”“貸款購物被套記”“離婚冷靜和好記”也因哪吒在小屏前的“現身說法”入耳入心。數據顯示,自5月23日至26日8時,《當哪吒遇上民法典》僅在人民日報新媒體平臺總閱讀播放量達1900萬、點贊量7.8萬。微博平臺#當哪吒遇上民法典#話題閱讀量近7000萬,進入微博平臺熱搜榜。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由人民網推出的《“桃園三兄弟”用上民法典》動畫短視頻,其以網友熟知的三國人物劉備、關羽、張飛為主人公,選取“遇到吃‘霸王餐’怎么‘治’”“遭遇高空墜物被砸傷怎么辦”等身邊常見事例,通過創意十足的動畫,讓歷史人物穿越,把現實和法律有機結合起來,讓法律規范現實起來。該視頻一經推出后,便呈刷屏之勢,登上今日頭條當日熱榜,獲得百度兩會專題置頂推薦,曝光量達6357.2萬。
文本置換:新媒體傳播語境下的“故事新編”
傳統經典之所以廣為傳播,歷久彌新,往往因為其迭代了不同時期的人文內涵。嗶哩嗶哩上線央視版四大名著電視劇引發廣泛關注,1994年版《三國演義》、1986年版《西游記》、1987年版《紅樓夢》和1998年版《水滸傳》播放量分別達到了3623.3萬、1473.7萬、1058.1萬和1024.5萬,從感慨女兒國國王“好有趣”,到把“桃園三結義”理解成超級創業者與天使投資人一并合伙出道;從悟空出海求法“回來就是海歸”,到劉姥姥進大觀園是單口相聲的“倫理梗”,這一裂變式傳播固然與近年來彈幕以其特有的即時性、交互性與新奇的視覺體驗受到了廣大用戶尤其是年輕用戶的歡迎,但更多的是“以今格古”的融合文化形態的十足體現,回溯式地將過往的文本卷入當代潮流之中。
如果說人民日報客戶端、人民網推出的民法典動畫短視頻是以微劇的形式出現,那么新京報客戶端制作的民法典短視頻則更多地以片段的面貌閃亮登場。在新京報客戶端推出的《假如西游路上有民法典》系列短視頻中,每集時長一分鐘左右,擷取名著《西游記》里8個令讀者和觀眾記憶猶新的場景,模仿原著章回小說的樣式進行文本置換和遷移,即在這部系列短片中,唐僧師徒四人西游路上面臨的困境不是與妖魔鬼怪的對抗,而是自己的行為處事與民法典的沖突,在這一矛盾沖突的傳播語境和文本下的取經之路。
例如,經過媒體人對《西游記》“故事新編”后,在《假如西游路上有民法典:八戒隱瞞重疾被閃離》這集短視頻中,準媳婦連連抱怨八戒沒有提前告知此事,以民法典為武器,要求與八戒解除婚姻。
移動互聯時代,充分運用網絡技術和現代語境傳播中國傳統數千年文化已成了許多新媒體的不二之選,它將隱秘、艱澀的歷史傳奇和故事一下大白于當今通俗的文本之中,可謂是極大地增強了主流媒體在新傳播語境中新聞報道的親和力和感染力。
交流互動:構建主持人引領下的信息傳遞模式
在短視頻流行的今天,傳統媒體的融合發展方向之一,就是打造自己的主持人、主播和“網紅”,以實現在移動端的影響力復制或者拓展,以此增加節目的貼近性,求得信息傳播的最大化,給受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借力新技術與新平臺進一步突破傳統采編思維限制,提升觀眾參與度。
當下流行的“彈幕”“直播”成為人們在線表達觀點、參與乃至推動節目敘事的重要形式之一,其本質是建立在技術基礎上的一種交流模式的實踐與探索。而人工智能技術和5G通信的興起,正引領媒介融合進入“智媒”傳播的新階段,并將引發融媒體時代傳播內容、形態及語態的進一步改變。傳播活動中的即時溝通障礙正在降低,受眾的參與程度逐步提升,擺脫過往灌輸式、說教式的話語語態,轉為平等對話模式,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完成主流價值觀的傳達。
作為山東本地的都市資訊+服務類媒體,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在《民法典遇上四大名著》6集系列短視頻中,采用四大名著經典原劇片段回放加主持人互動解讀的形式,新穎活潑,在眾多同類題材創意視頻中獨樹一幟,給用戶和受眾留下深刻印象。
這種形式的好處相較于純3D動畫段視頻而言,可以擺脫場景、角色和故事文本的限制,由主持人依據所截取的畫面片段和當下的新聞信息源予以二次釋讀,從而最大程度地提升了新聞產品的影響力和親和力。
責任編輯:pj
-
3D
+關注
關注
9文章
2886瀏覽量
107618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1文章
47354瀏覽量
238792 -
5G
+關注
關注
1354文章
48466瀏覽量
56458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