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已經發布相關批文,同意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兩大運營商集團開展物聯網等領域eSIM技術應用服務。而中國聯通早在今年1月3日已經獲取了批復,至此國內三大運營商已經可以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物聯網等領域的eSIM服務。
SIM卡大小對比 / Hologram與傳統SIM卡不同,eSIM已經將SIM卡嵌入到設備芯片中,而不需要用戶插入實體SIM卡,因此用戶可以隨時為設備更換運營商。此外,推動 eSIM 技術應用,取代實體 SIM 卡,逐步減少運營商和電信用戶在制卡、運輸、存儲、補換實體 SIM 卡方面的大量成本,減少原材料消耗,降低環境污染。物聯網eSIM的典型應用場景有物聯網可穿戴、車聯網、智能門鎖、金融支付、智能抄表和智能消防等,未來還將推進工業物聯網和智慧城市等各個領域。國內最先開展的是可穿戴設備的eSIM試點計劃,然后再轉向全國范圍,并分為獨立號碼和一號雙終端兩種計劃。獨立號碼讓用戶可以在eSIM終端(如智能手表)中開通一個可以獨立通信的號碼,在與手機斷開連接的情況下依然可以使用語音、短信和數據等業務。而一號雙終端則是手機與可穿戴設備共用一個號碼,來電時主附設備同振,兩設備皆可以撥打電話。工信部批復中指出,同意eSIM服務為了適應互聯網行業應用加快從消費型向生產型轉變的需要。與此同時,三家運營商在開展物聯網等領域eSIM技術應用服務時,只能使用13位的物聯網號碼,同時要完善網絡安全防護等制度。盡管工信部的批復今年才正式下達,然而三大運營商在物聯網領域的eSIM技術已經布局籌備了幾年時間。 中國移動 早在2016年第三屆互聯網大會上,中國移動就發布了首款內置eSIM的2G芯片C216B,該芯片支持空中寫卡,并自動接入中國移動物聯網開放平臺OneNET,同時還推出了基于該芯片自主與合作開發的M6220模組、G510模組、QW500等產品。
CC191A eSIM芯片 / 中國移動去年11月召開的中國移動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中國移動打造了自主研發的eSIM物聯網芯片品牌OneChip,發布了首款全自研的物聯網eSIM芯片CC191A,適用于目前所有USIM卡、物聯卡和工業級物聯網場景。該芯片采用高性能16位嵌入式安全處理器內核,三級流水線設計,內部可產生隨機化的系統時鐘,從而擾亂芯片在工作狀態下的功耗特征,增加攻擊者的定位難度。 中國聯通 中國聯通于2017年末正式開啟eSIM卡業務,支持一系列智能手表。2018年初,中國聯通作為國內首家獲得一號雙終端業務試點批復的運營商,在上海、天津、深圳等6個城市推出了試點業務。在今年1月獲得物聯網eSIM業務正式批復后,中國聯通開始將一號雙終端推廣到全國。
FM150模組 / 廣和通今年2月26日,中國聯通與廣和通線上戰略合作簽約儀式正式舉辦,并發布全球首款5G+eSIM模組FG150和FM150。兩款模組皆采用高通驍龍X55芯片,支持NSA/SA雙模,支持5G Sub-6GHz。今年7月,中國聯通研究院終端與智能卡研究中心研制的eUICC測試臺,實現使用模組替代手機終端進行eSIM卡、物聯網卡等卡品的實網測試,完成了聯通eUICC實網測試實驗室的創建,這是業內首個eUICC實網檢測環境。 中國電信 中國電信曾表示現階段反對手機eSIM,但支持物聯網eSIM,并在2016年發布了物聯網eSIM規范。在物聯網eSIM驗證和試商用方面,中國電信已完成物聯網eSIM卡平臺建設,2017年將進行平臺測試和機卡兼容性測試。2018年的中國電信智能終端技術論壇上,中國電信表示已經建立了eSIM運營管理體系,正在積極推動eSIM技術在泛智能和物聯網領域的應用。盡管物聯網eSIM在國內應用空間巨大,三大運營商已經開始推行擴展,但中國手機市場依然沒有正式啟用eSIM。這除了需要工信部等監管部門的批準外,考慮到供需和安全方面的因素,手機eSIM的主流應用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據GSMA移動智庫的分析,到2025年,中國將有20%到35%的智能手機通過eSIM連接。因此,盡管我國物聯網eSIM已經全部放行,但手機廠商與運營商的普及仍在探索階段。
責任編輯人:CC
-
運營商
+關注
關注
4文章
2398瀏覽量
44553 -
eSIM
+關注
關注
3文章
243瀏覽量
26640
原文標題:工信部放行移動與電信,三大運營商物聯網eSIM業務全面開展
文章出處:【微信號:elecfanscom,微信公眾號:核芯產業觀察】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