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一老伯去世數月后,家人卻收到了一張老伯在國慶期間的罰單。據警方解釋,這應該是電腦系統出現失誤,在抓拍違法行為時把其他的闖紅燈行人錯認成老伯,同時戶籍數據庫更新不及時才鬧了這次烏龍。
盡管警方主動登門道歉,事實得到澄清,可發生這樣的事情,還是會讓人們感到震驚與無奈。在公共服務上,尤其是大數據應用場景方面,這起事件給政府職能部門提供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反思契機。
近些年來,大數據越來越多地應用在公共服務上,深刻地影響著公眾的工作與生活。比如,大數據應用在醫療領域,特別是診療大數據、臨床大數據的利用,在提高對疾病的判斷和診療手段選擇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大數據應用在教育領域,可以發現學生的特長、行為習慣、學習能力等,從而因材施教,偏遠地區也可以共享一線城市名校名師高品質的教育;在城市公共交通領域,大數據會提高線路優化、紅綠燈時間合理配置、車輛調配、公交優先等,從而讓城市的交通更加有序,大大提高通行效率。
大數據在所有領域所有行業都得到了快速地蔓延,其在公共服務領域的運用,也極大推動了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應用大數據帶來的進步顯而易見,但就人工智能發展規律而言,也是基于大數據的自我學習,不斷完善,不斷接近完美,出現技術上的漏洞也在所難免。就本次事件來講,由于單純依賴智能抓拍作為執法依據,損害了當事人的切身利益。盡管只是個例,但同樣提醒我們,在公共服務上,不能完全依賴大數據,人工智能不是“人工萬能”,同樣,也會犯低級錯誤。
此外,大數據在公共服務運用過程中,也可能產生侵犯隱私、威脅自由等弊端。顯然,僅依靠數據來支撐公共服務,不僅會侵犯公眾的合法權益,也會導致人文關懷的缺失、價值導向的“跑偏”。“擁抱”大數據但不能過度依賴。
責編AJX
-
數據
+關注
關注
8文章
7080瀏覽量
89175 -
隱私保護
+關注
關注
0文章
298瀏覽量
16458 -
大數據
+關注
關注
64文章
8896瀏覽量
13751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