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iPhone X系列問世,在真正意義上開啟了3D光學感知技術發展的契機,其中,ToF(time of flight)技術是在業界應用最為普遍的一個門類。目前,智能手機產業中共有iToF(indirect ToF)和 dToF(direct ToF)兩種主流方案。前者廣泛用于安卓系的品牌機型,而后者則是蘋果公司所推崇的。
遺憾的是,兩種ToF方案伴隨著終端產品面市后的反響平平。即便有不少宣傳吹得天花亂墜,也敵不過消費者不愿意買單。據了解,目前國內一線模組廠平均每月出貨的itof模組數量甚至不及100萬顆。
眼下,時隔三年得以面市的iPhone12 pro帶著優化過的dtof方案又“殺”回來了。這一次,是否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單價高達數十美金的LiDAR
蘋果2020年秋季發布會上我們得知,iPhone 12 Pro和Pro Max上搭載了均一顆LiDAR鏡頭。
用蘋果公司自己的話說,激光雷達 (LiDAR) 技術是 NASA 在下一次火星登陸任務中將會用到的技術。而 iPhone 12 Pro 就裝備了一臺激光雷達掃描儀,可測量激光觸及物體后反射回來所用的時間,這樣就能繪制出你所處空間的深度圖。得益于它又快又準的測繪,增強現實類app可讓你不出房門就能置身逼真的雨林,或者一試新款球鞋上腳的效果。
為了完成上述用戶體驗方面的改善,蘋果公司這次的確下了“血本”。據知情人透露:“本次iPhone采用的lidar,是蘋果公司與其cmos芯片供應商索尼一同合作設計開發,雖然蘋果公司的議價能力很強,但這顆lidar的價格也超過了30美金。”
事實上,在被蘋果公司采用在消費類電子產品以前,lidar長期以來的應用主要都是在一些對精度要求較高的領域,例如,自動駕駛。直至今年4月份,蘋果公司發布了帶有LiDAR ToF模組的iPad Pro 2020款,首次將這項技術用于消費電子領域。
而lidar之所以無法得到大面積普及,有行業人士告訴集微網:“由于業界這類資源很少,從事相關技術的廠商數量屈指可數。所以導致lidar的成本很難下來,這也是限制這項技術普及最直接的原因之一。”
不僅消費電子市場如此,車規級的LiDAR成本也依舊讓許多中低價位的車型望塵莫及。
上述行業人士對集微網指出:“現階段的LiDAR主要還是機械的為主,但已經有向MEMS過渡的趨勢出現。還是礙于成本的問題,目前MEMS的LiDAR在一些偏高端的品牌車型上有采用,比如:奧迪A8。”
誠如大家所知,由于iPhone12系列增加了5G功能導致整個手機的成本大幅提升;即便如此,蘋果公司還是不惜重金砸向了LiDAR。究其原因,始終脫離不了蘋果公司在AR技術開發上的決心。
被產業驗證過的發展方向
眾所周知,雖然蘋果公司早在數年前就已經著手于AR技術的開發,但始終還是以用于iPhone、iPad兩條產品線為主,并沒有出現更多的終端產品搭載這項技術。
雖然蘋果一再強調LiDAR在AR領域將徹底改變游戲規則,但在許多行業人士看來,依舊不會有太多的消費者為此功能買單。一家產業鏈公司對集微網談到:“我們認為即便發展到現階段,移動AR依然談不上是剛需功能,因為迄今為止,‘殺手級’的應用還沒有出現。市場需求真正開始顯現,或許要到兩年后。”
不過外界和市場的質疑并沒有改變蘋果的想法,如我們所見,蘋果依舊在不遺余力的通過移動AR率先布局未來的應用場景。
不僅如此,業內人士還指出:“在消費電子產品上采用LiDAR的成本太高,蘋果如果只是單一的在AR上應用顯然有些得不償失,因此后續有可能會看到LiDAR在其更多的產品中出現。包括此前一直有傳聞的iglass以及蘋果的自動駕駛項目。”
“其實自從蘋果在iPad上采用了LiDAR后,有不少品牌都開始從事相關的研發,不過在成本限制下,短期內應該只有少數品牌的旗艦產品有機會使用。”上述業內人士透露。
綜上來看,AR是否會成為智能手機產業發展的正確方向我們尚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由于目前智能手機在單純的硬件創新上已經進入瓶頸,因此從總體的發展趨勢上看,3D感知的確是經過消費電子產業驗證的一大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dtof的方案目前除了蘋果暫時還沒有其他品牌量產,現階段還處于蘋果公司的的排他期,且在技術和芯片加工能力上也存在壁壘。除此之外,由于iPhone 12 pro的LiDAR設計是由蘋果和索尼合作開發,雙方各自都掌握著一部分專利。上述幾個方面的原因,或許會在其他品牌采用這類方案時受到牽制。
責任編輯:pj
-
3D
+關注
關注
9文章
2885瀏覽量
107610 -
iPhone
+關注
關注
28文章
13470瀏覽量
201863 -
5G
+關注
關注
1354文章
48466瀏覽量
56455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