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日益加劇,美國無邊際的打壓中國半導體業,給我們再次上了深刻的一課,“不掌握核心技術,就會被動挨打”。
在這樣背景下,現階段國產化的聲浪掀高,但是國產化不可能一蹴而成,需要堅持不懈的投入與努力,尤其在EDA工具與IP及半導體設備與材料等方面,它們都是“硬骨頭”,至少在短時期內不太可能取得突破性的進展。
因此業內許多專家提出要倡導全球化,不能再走閉關自守,強調100%國產化的錯誤老路。
中國半導體業發展處在一個特殊地位以及特殊時期。可以說沒有一個“萬全之策”為我們所用。因此從這么長時間的實踐觀察,中國半導體業發展取得了成績,但是有些搖擺不定,起起伏伏,甚至有些“魚龍混雜”,也不值得驚訝。
現階段倡導國產化是被逼無奈,中國半導體業必須要通過國產化及其過程去打開一條“通路”。它絕不是簡單的國產替代可用,而必須是產品或者技術方面有明顯的質的提升,唯有這樣的國產化才真正能起到實效作用。
同時倡導全球化是非常正確,半導體產業鏈長,是最徹底的全球化產業,如果沒有全球協同,是不可能成功的。如荷蘭ASML的EUV光刻機, 它有10萬個零部件,涉及德國提供蔡司鏡頭,日本提供特殊復合材料,瑞典的工業精密機床技術,美國提供控制軟件、電源等。
因此對于中國半導體業發展只有兩者相融合,才能達成目標。但是中國半導體業需要對于全球化有正確的認識,它不可能自然地來到,需要通過拼搏與競爭勝出,才能真正擁抱全球化。
全球化與國產化
由于中國半導體設備與材料等80%以上幾乎都需要進口,因此中國半導體業離開全球化支持是不可想象的。但是中國半導體業處在特殊的地位,它的全球化過程注定充滿著各種各樣的挑戰,如有“瓦圣納條約”及近期的貿易戰等。
在這樣嚴峻的態勢下中國半導體業必須更加的務實,既要倡導全球化,又不能完全依賴它,同時必須加強國產化的進程,兩者相輔相成,共同提高。
1、中國半導體業是全球化的受益者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中國的改革與開放實現,中國半導體業發展在全球化紅利下得到迅速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不可忘記西方的先進技術出口控制,它的“瓦圣納條約”從來沒有停止過工作。時緊時松地控制著中國半導體業的發展,最重要的教訓是一切先進技術必須靠自身的研發與努力,沒有捷徑可言。
2、全球化在變革之中
每個國家會根據自身的利益,及外部環境的改變,來調整它的全球化策略。如新冠肺炎以來,由于物流、人員等限制,導致產品的垂直一體化趨勢加強,以及相互間的互信度減弱等。因此近期逆全球化趨勢盛行。
3、光刻機是國產化的突破口
美方用它的強項打壓中國半導體業的短處,因此必須針鋒相對,躲避是沒有出路的。盡管解決光刻機的問題是十分復雜與困難,需要較長時間的投入與聚集國內的優勢兵力,但是它具有“示范效應”。
近期有極個別輿論,認為應投資日本光刻機制造商,如Nikon,或者Canon,支付技術專利費等來合作開發用于中國的光刻機。相信試圖減輕“自身的壓力”,期望易于達到目標可能是不會有結果的。
4、全球化不僅是索取,更要付出
不能只想到通過全球化來彌補自身的不足,而要不斷地提升自身的競爭實力,對于全球化作出應有的貢獻。
5、國產化的實力地位決定全球化時代到來的時間長度。
結語
在今天這樣的特殊時期,倡導國產化很有必要,但要有計劃及深度,因為國產化需要大量資金的支持及時間上的磨練,所以必須有選擇性的進行。同時在越是困難的時刻,不能放棄全球化,中國半導體業發展必須“兩化融合”,同時發力,才有成功的希望。
未來中國半導體業的希望在那里?這是必須回答的首要問題。它擁有全球最大的市場及政府的資金與政策支持,以及近階段積累起來的人才隊伍及基礎等。最關鍵的是我們處在正義的一方,僅是因為中國半導體業發展迅速與進步,動了美國的“奶酪”,才有打壓的“理由”。
全球化不是西方的”恩賜”,需要通過部分國產化的成功來逐步爭取,它一定是拼搏與競爭勝出得來的。
同時要相信市場是全球半導體業發展的基礎。因此貿易戰注定是時緊時松,西方不可能不為大市場而心動,所以中國半導體業要努力迅速的提升自己,耐心的等待,并充分利用好每個有利的時機。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626瀏覽量
221141 -
eda
+關注
關注
71文章
2779瀏覽量
173566 -
莫大康
+關注
關注
0文章
53瀏覽量
522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