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芯片巨頭英特爾大幅低開,全日低位運行,收盤時跌逾10%,總市值一夜蒸發約242.25億美元,按最新美元兌人民幣匯率,約合人民幣1619億元。
原因是前一日美股收盤后,英特爾公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業績報告,凈利潤較去年同期大幅下跌28.6%元,遠遠低于市場預期。
更重要的是,據英特爾稱,公司自產的7納米芯片要量產,還要等兩三年后,遙遙無期。
這難道是要等中芯國際的節奏?
要說,這還真的只能怪大統領了,限制這個制裁那個,這不讓買那不讓賣。
還真成了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摩爾定律的失效,縮小了芯片企業之間的代差
說起摩爾定義,還真有些諷刺。
摩爾,指的就是英特爾的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
戈登·摩爾說,集成電路上可以容納的晶體管數目在大約每經過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
換句話說,處理器的性能每隔大約兩年時間,其性能就會翻一倍,當然反過來上一代的產品無論是性能還是價格都會折半。
摩爾再提出這個理論的時間是1965年,在提出理論后來的50年時間里,基本上也是按照這個規律運行的。
所以逐漸人們就把這個本來是經驗之談的內容,稱為“定律”。
因為摩爾定律的存在,讓具有技術領先優勢的企業擁有足夠的資金和市場紅利來搶占利潤最豐厚的那部分市場,而技術落后的企業就只能喝點剩下的湯,有時候甚至連湯都喝不上。
這就導致了全球芯片產業強者恒強,正態效應極其明顯。
幾十年的產業格局基本上就沒有怎么變過。
然而,這一狀況在2010年之后逐漸發生了變化,隨著半導體產業越來越接近工藝界限,晶體管接近了原子等級,就會受到物理極限的影響。
如果沒有新的革命性技術的出現,則意味著晶體管的運行速度提升越來越慢,工藝提升也越來越慢,摩爾定律開始逐漸失效。
這就客觀上縮小了先進工藝和落后之間的代差,領先企業和追趕者之間的差距,隨著時間的發展越來越小。
英特爾,屋漏偏逢連夜雨
英特爾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市場壟斷優勢,被大統領自己揮舞的大棒打碎了。
本來,英特爾因為為蘋果提供芯片的信號問題一直受人詬病。
好在在X86的壟斷地位暫時無人能夠撼動,當然,當然AMD一直在挑戰其地位。
中國企業一直以來都是英特爾的購買大戶,其中浪潮、華為等更是大戶中的大戶。
結果今年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川大統領不讓英特爾賣了。
這不是自殘么?
再疊加疫情的因素,英特爾就成今天這樣了。
反而其競爭對手AMD今年股價翻了一倍不止,不但后來居上,更是有點如日沖天的氣勢。
實際上,英特爾從2011年開始,增速就大幅放緩,這10年基本上沒有什么像樣的增長,本來2018年好不容易有了一點向上的起色,全球5G布局帶來的新一輪的發展機會。
結果出了一個揮大棒的統領,這又能怪誰呢?
來源:互聯最觀察
責任編輯:haq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0927瀏覽量
424595 -
amd
+關注
關注
25文章
5474瀏覽量
134276 -
英特爾
+關注
關注
61文章
9982瀏覽量
17193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