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發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同各產業深度融合。
而目前,上述三個領域與其他產業的融合情況各不相同。互聯網+方面,主要集中于傳媒、教育、醫療、工業互聯網、金融等領域,同時,隨著融合的不斷深入,互聯網+對其他行業的發展將起到不小的推動作用。
以互聯網+醫療為例,國家醫保局近日發布的《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醫療服務醫保支付工作的指導意見》強調,要求做好互聯網+醫療服務醫保協議管理,完善互聯網+醫療服務醫保支付政策,強化互聯網+醫療服務監管設施。
光大證券醫藥生物分析師林小偉認為,隨著上述工作的積極推進,互聯網醫療迎來了3.0時代,有望開啟多層次的三醫聯動,即醫保體制改革、衛生體制改革與藥品流通體制改革聯動,互聯網醫療行業有望于2020年迎來多重催化,行業加速發展拐點即將到來。
大數據方面,自2014年大數據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以來,便成了各界關注點。據IDC統計,2020年中國大數據相關市場的總體收益預計將達到104.2億美元,較2019年同比增長16.0%,增幅領跑全球大數據市場。
寶鑫金融首席經濟學家鄭磊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大數據在打造數字政府方面的應用發展較快,各地政府都很重視數據產業基礎環境建設,其中廣東、北京、江蘇、浙江、山東都已經有了很大進展。
據鄭磊介紹,在政府主導下,大數據產業與社會治理、智慧城市等方面深度融合,以及大數據與區塊鏈、人工智能的結合,都能較快用于提升數字化社會治理水平,此外,大數據賦能制造業可以有效推動工業互聯網產業的發展,未來這一領域的深度融合也將迎來較快提升。
人工智能方面,經過近年不斷地創新、發展,迎來了自己的收獲期。據艾瑞咨詢統計,2019年中國人工智能開放平臺市場規模為104億元,在2020年市場規模可達222億元,隨著未來AI開放平臺保持高速增長,預計國內人工智能產業5年內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將達到41%左右。
在產業融合層面,人工智能領域的成果被廣泛應用于IT行業、智能駕駛、網絡安全、金融風控、在線教育等多個應用場景。
德勤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國內使用人工智能占比較高的產業依次為:IT(63%)、網絡安全(29%)、生產/制造(16%)、工程/產品開發(16%)。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人工智能在傳統制造產業的應用場景的廣泛運用,可以直接為企業帶來效益,比如在工業生產領域,通過人工智能實現智能化生產線、智能工廠,幫助生產企業提高生產效率,減少成本和人工開支等等,同時,隨著人工智能與諸多產業的深度融合,“人工智能+”這一新風口正在來臨。
社科院助理研究員王鵬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戰略性新興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更多的是給戰略性新興產業找到應用場景,幫助產業新技術新產品實現落地,因為這些技術的開發本身需要與其他應用產業融合發展,使新興產業能夠擁有更長足的發展空間,同時,傳統產業也需要新技術去推動產業的數字化轉型,比如工廠生產線之間的智能互聯、數據共享,提高產業鏈上下游的生產效率等。
責任編輯:YYX
-
互聯網
+關注
關注
54文章
11166瀏覽量
103460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2文章
47409瀏覽量
238923 -
大數據
+關注
關注
64文章
8896瀏覽量
13751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