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中《圖解Linux網絡包接收過程》,我們梳理了在Linux系統下一個數據包被接收的整個過程。Linux內核對網絡包的接收過程大致可以分為接收到RingBuffer、硬中斷處理、ksoftirqd軟中斷處理幾個過程。其中在ksoftirqd軟中斷處理中,把數據包從RingBuffer中摘下來,送到協議棧的處理,再之后送到用戶進程socket的接收隊列中。
圖1 Linux內核接收網絡包過程 理解了Linux工作原理之后,還有更重要的兩件事情。第一是動手監控,會實際查看網絡包接收的整體情況。第二是調優,當你的服務器有問題的時候,你能找到瓶頸所在,并會利用內核開放的參數進行調節。 一 先說幾個工具
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們先來了解幾個Linux下監控網卡時可用的工具。
1)ethtool
首先第一個工具就是我們在上文中提到的ethtool,它用來查看和設置網卡參數。這個工具其實本身只是提供幾個通用接口,真正的實現是都是在網卡驅動中的。正因為該工具是由驅動直接實現的,所以個人覺得它最重要。
該命令比較復雜,我們選幾個今天能用到的說
-i顯示網卡驅動的信息,如驅動的名稱、版本等
-S查看網卡收發包的統計情況
-g/-G查看或者修改RingBuffer的大小
-l/-L查看或者修改網卡隊列數
-c/-C查看或者修改硬中斷合并策略
實際查看一下網卡驅動:
# ethtool -i eth0 driver: ixgbe ......這里看到我的機器上網卡驅動程序是ixgbe。有了驅動名稱,就可以在源碼中找到對應的代碼了。對于ixgbe來說,其驅動的源代碼位于drivers/net/ethernet/intel/ixgbe目錄下。ixgbe_ethtool.c`下都是實現的供ethtool使用的相關函數,如果ethtool哪里有搞不明白的,就可以通過這種方式查找到源碼來讀。另外我們前文《圖解Linux網絡包接收過程》里提到的NAPI收包時的poll回調函數,啟動網卡時的open函數都是在這里實現的。
2)ifconfig
網絡管理工具ifconfig不只是可以為網卡配置ip,啟動或者禁用網卡,也包含了一些網卡的統計信息。
eth0: flags=4163
RX packets:接收的總包數
RX bytes:接收的字節數
RX errors:表示總的收包的錯誤數量
RX dropped:數據包已經進入了 Ring Buffer,但是由于其它原因導致的丟包
RX overruns:表示了 fifo 的 overruns,這是由于 Ring Buffer不足導致的丟包
3)偽文件系統/proc
Linux 內核提供了 /proc 偽文件系統,通過/proc可以查看內核內部數據結構、改變內核設置。我們先跑一下題,看一下這個偽文件系統里都有啥:
/proc/sys目錄可以查看或修改內核參數
/proc/cpuinfo可以查看CPU信息
/proc/meminfo可以查看內存信息
/proc/interrupts統計所有的硬中斷
/proc/softirqs統計的所有的軟中斷信息
/proc/slabinfo統計了內核數據結構的slab內存使用情況
/proc/net/dev可以看到一些網卡統計數據
詳細聊下偽文件/proc/net/dev,通過它可以看到內核中對網卡的一些相關統計。包含了以下信息:
bytes: 發送或接收的數據的總字節數
packets: 接口發送或接收的數據包總數
errs: 由設備驅動程序檢測到的發送或接收錯誤的總數
drop: 設備驅動程序丟棄的數據包總數
fifo: FIFO緩沖區錯誤的數量
frame: The number of packet framing errors.(分組幀錯誤的數量)
colls: 接口上檢測到的沖突數
所以,偽文件/proc/net/dev也可以作為我們查看網卡工作統計數據的工具之一。
4)偽文件系統sysfs
sysfs和/proc類似,也是一個偽文件系統,但是比proc更新,結構更清晰。其中的/sys/class/net/eth0/statistics/也包含了網卡的統計信息。
# cd /sys/class/net/eth0/statistics/ # grep . * | grep tx tx_aborted_errors:0 tx_bytes:170699510 tx_carrier_errors:0 tx_compressed:0 tx_dropped:0 tx_errors:0 tx_fifo_errors:0 tx_heartbeat_errors:0 tx_packets:262330 tx_window_errors:0
好了,簡單了解過這幾個工具以后,讓我們正式開始今天的行程。
二 RingBuffer監控與調優
前面我們看到,當網線中的數據幀到達網卡后,第一站就是RingBuffer(網卡通過DMA機制將數據幀送到RingBuffer中)。因此我們第一個要監控和調優的就是網卡的RingBuffer,我們使用ethtool來查看一下:
# ethtool -g eth0 Ring parameters for eth0: Pre-set maximums: RX: 4096 RX Mini: 0 RX Jumbo: 0 TX: 4096 Current hardware settings: RX: 512 RX Mini: 0 RX Jumbo: 0 TX: 512
這里看到我手頭的網卡設置RingBuffer最大允許設置到4096,目前的實際設置是512。
這里有一個小細節,ethtool查看到的是實際是Rx bd的大小。Rx bd位于網卡中,相當于一個指針。RingBuffer在內存中,Rx bd指向RingBuffer。Rx bd和RingBuffer中的元素是一一對應的關系。在網卡啟動的時候,內核會為網卡的Rx bd在內存中分配RingBuffer,并設置好對應關系。
在Linux的整個網絡棧中,RingBuffer起到一個任務的收發中轉站的角色。對于接收過程來講,網卡負責往RingBuffer中寫入收到的數據幀,ksoftirqd內核線程負責從中取走處理。只要ksoftirqd線程工作的足夠快,RingBuffer這個中轉站就不會出現問題。但是我們設想一下,假如某一時刻,瞬間來了特別多的包,而ksoftirqd處理不過來了,會發生什么?這時RingBuffer可能瞬間就被填滿了,后面再來的包網卡直接就會丟棄,不做任何處理!
那我們怎么樣能看一下,我們的服務器上是否有因為這個原因導致的丟包呢?前面我們介紹的四個工具都可以查看這個丟包統計,拿ethtool來舉例:
# ethtool -S eth0 ...... rx_fifo_errors: 0 tx_fifo_errors: 0
rx_fifo_errors如果不為0的話(在 ifconfig 中體現為 overruns 指標增長),就表示有包因為RingBuffer裝不下而被丟棄了。那么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很自然首先我們想到的是,加大RingBuffer這個“中轉倉庫”的大小。通過ethtool就可以修改。
# ethtool -G eth1 rx 4096 tx 4096
這樣網卡會被分配更大一點的”中轉站“,可以解決偶發的瞬時的丟包。不過這種方法有個小副作用,那就是排隊的包過多會增加處理網絡包的延時。所以另外一種解決思路更好,那就是讓內核處理網絡包的速度更快一些,而不是讓網絡包傻傻地在RingBuffer中排隊。怎么加快內核消費RingBuffer中任務的速度呢,別著急,我們繼續往下看...
三 硬中斷監控與調優
在數據被接收到RingBuffer之后,下一個執行就是就是硬中斷的發起。我們先來查看硬中斷,然后再聊下怎么優化。
1)監控
硬中斷的情況可以通過內核提供的偽文件/proc/interrupts來進行查看。
$ cat /proc/interrupts CPU0 CPU1 CPU2 CPU3 0: 34 0 0 0 IO-APIC-edge timer ...... 27: 351 0 0 1109986815 PCI-MSI-edge virtio1-input.0 28: 2571 0 0 0 PCI-MSI-edge virtio1-output.0 29: 0 0 0 0 PCI-MSI-edge virtio2-config 30: 4233459 1986139461 244872 474097 PCI-MSI-edge virtio2-input.0 31: 3 0 2 0 PCI-MSI-edge virtio2-output.0
上述結果是我手頭的一臺虛機的輸出結果。上面包含了非常豐富的信息,讓我們一一道來:
網卡的輸入隊列virtio1-input.0的中斷號是27
27號中斷都是由CPU3來處理的
總的中斷次數是1109986815。
這里有兩個細節我們需要關注一下。
(1)為什么輸入隊列的中斷都在CPU3上呢?
這是因為內核的一個配置,在偽文件系統中可以查看到。
#cat /proc/irq/27/smp_affinity 8
smp_affinity里是CPU的親和性的綁定,8是二進制的1000,第4位為1,代表的就是第4個CPU核心-CPU3.
(2)對于收包來過程來講,硬中斷的總次數表示的是Linux收包總數嗎?
不是,硬件中斷次數不代表總的網絡包數。第一網卡可以設置中斷合并,多個網絡幀可以只發起一次中斷。第二NAPI 運行的時候會關閉硬中斷,通過poll來收包。
2)多隊列網卡調優
現在的主流網卡基本上都是支持多隊列的,我們可以通過將不同的隊列分給不同的CPU核心來處理,從而加快Linux內核處理網絡包的速度。這是最為有用的一個優化手段。
每一個隊列都有一個中斷號,可以獨立向某個CPU核心發起硬中斷請求,讓CPU來poll包。通過將接收進來的包被放到不同的內存隊列里,多個CPU就可以同時分別向不同的隊列發起消費了。這個特性叫做RSS(Receive Side Scaling,接收端擴展)。通過ethtool工具可以查看網卡的隊列情況。
# ethtool -l eth0 Channel parameters for eth0: Pre-set maximums: RX: 0 TX: 0 Other: 1 Combined: 63 Current hardware settings: RX: 0 TX: 0 Other: 1 Combined: 8
上述結果表示當前網卡支持的最大隊列數是63,當前開啟的隊列數是8。對于這個配置來講,最多同時可以有8個核心來參與網絡收包。如果你想提高內核收包的能力,直接簡單加大隊列數就可以了,這比加大RingBuffer更為有用。因為加大RingBuffer只是給個更大的空間讓網絡幀能繼續排隊,而加大隊列數則能讓包更早地被內核處理。ethtool修改隊列數量方法如下:
#ethtool -L eth0 combined 32
我們前文說過,硬中斷發生在哪一個核上,它發出的軟中斷就由哪個核來處理。所有通過加大網卡隊列數,這樣硬中斷工作、軟中斷工作都會有更多的核心參與進來。
每一個隊列都有一個中斷號,每一個中斷號都是綁定在一個特定的CPU上的。如果你不滿意某一個中斷的CPU綁定,可以通過修改/proc/irq/{中斷號}/smp_affinity來實現。
一般處理到這里,網絡包的接收就沒有大問題了。但如果你有更高的追求,或者是說你并沒有更多的CPU核心可以參與進來了,那怎么辦?放心,我們也還有方法提高單核的處理網絡包的接收速度。
3)硬中斷合并
先來講一個實際中的例子,假如你是一位開發同學,和你對口的產品經理一天有10個小需求需要讓你幫忙來處理。她對你有兩種中斷方式:
第一種:產品經理想到一個需求,就過來找你,和你描述需求細節,然后讓你幫你來改
第二種:產品經理想到需求后,不來打擾你,等攢夠5個來找你一次,你集中處理
我們現在不考慮及時性,只考慮你的工作整體效率,你覺得那種方案下你的工作效率會高呢?或者換句話說,你更喜歡哪一種工作狀態呢?很明顯,只要你是一個正常的開發,都會覺得第二種方案更好。對人腦來講,頻繁的中斷會打亂你的計劃,你腦子里剛才剛想到一半技術方案可能也就廢了。當產品經理走了以后,你再想撿起來剛被中斷之的工作的時候,很可能得花點時間回憶一會兒才能繼續工作。
對于CPU來講也是一樣,CPU要做一件新的事情之前,要加載該進程的地址空間,load進程代碼,讀取進程數據,各級別cache要慢慢熱身。因此如果能適當降低中斷的頻率,多攢幾個包一起發出中斷,對提升CPU的工作效率是有幫助的。所以,網卡允許我們對硬中斷進行合并。
現在我們來看一下網卡的硬中斷合并配置。
# ethtool -c eth0 Coalesce parameters for eth0: Adaptive RX: off TX: off ...... rx-usecs: 1 rx-frames: 0 rx-usecs-irq: 0 rx-frames-irq: 0 ......
我們來說一下上述結果的大致含義
Adaptive RX: 自適應中斷合并,網卡驅動自己判斷啥時候該合并啥時候不合并
rx-usecs:當過這么長時間過后,一個RX interrupt就會被產生
rx-frames:當累計接收到這么多個幀后,一個RX interrupt就會被產生
如果你想好了修改其中的某一個參數了的話,直接使用ethtool -C就可以,例如:
ethtool -C eth0 adaptive-rx on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減少中斷數量雖然能使得Linux整體吞吐更高,不過一些包的延遲也會增大,所以用的時候得適當注意。
四 軟中斷監控與調優
在硬中斷之后,再接下來的處理過程就是ksoftirqd內核線程中處理的軟中斷了。之前我們說過,軟中斷和它對應的硬中斷是在同一個核心上處理的。因此,前面硬中斷分散到多核上處理的時候,軟中斷的優化其實也就跟著做了,也會被多核處理。不過軟中斷也還有自己的可優化選項。
1)監控
軟中斷的信息可以從 /proc/softirqs 讀取:
$ cat /proc/softirqs CPU0 CPU1 CPU2 CPU3 HI: 0 2 2 0 TIMER: 704301348 1013086839 831487473 2202821058 NET_TX: 33628 31329 32891 105243 NET_RX: 418082154 2418421545 429443219 1504510793 BLOCK: 37 0 0 25728280 BLOCK_IOPOLL: 0 0 0 0 TASKLET: 271783 273780 276790 341003 SCHED: 1544746947 1374552718 1287098690 2221303707 HRTIMER: 0 0 0 0 RCU: 3200539884 3336543147 3228730912 3584743459
2)軟中斷budget調整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說過番茄工作法,它的大致意思就是你要有一整段的不被打擾的時間,集中精力處理某一項作業。這一整段時間時長被建議是25分鐘。對于我們的Linux的處理軟中斷的ksoftirqd來說,它也和番茄工作法思路類似。一旦它被硬中斷觸發開始了工作,它會集中精力處理一波兒網絡包(絕不只是1個),然后再去做別的事情。
我們說的處理一波兒是多少呢,策略略復雜。我們只說其中一個比較容易理解的,那就是net.core.netdev_budget內核參數。
# sysctl -a | grep net.core.netdev_budget = 300
這個的意思說的是,ksoftirqd一次最多處理300個包,處理夠了就會把CPU主動讓出來,以便Linux上其它的任務可以得到處理。那么假如說,我們現在就是想提高內核處理網絡包的效率。那就可以讓ksoftirqd進程多干一會兒網絡包的接收,再讓出CPU。至于怎么提高,直接修改不這個參數的值就好了。
# sysctl -w net.core.netdev_budget=600
如果要保證重啟仍然生效,需要將這個配置寫到/etc/sysctl.conf
3)軟中斷GRO合并
GRO和硬中斷合并的思想很類似,不過階段不同。硬中斷合并是在中斷發起之前,而GRO已經到了軟中斷上下文中了。
如果應用中是大文件的傳輸,大部分包都是一段數據,不用GRO的話,會每次都將一個小包傳送到協議棧(IP接收函數、TCP接收)函數中進行處理。開啟GRO的話,Linux就會智能進行包的合并,之后將一個大包傳給協議處理函數。這樣CPU的效率也是就提高了。
# ethtool -k eth0 | grep generic-receive-offload generic-receive-offload: on
如果你的網卡驅動沒有打開GRO的話,可以通過如下方式打開。
# ethtool -K eth0 gro on
GRO說的僅僅只是包的接收階段的優化方式,對于發送來說是GSO。
五 總結
在網絡技術這一領域里,有太多的知識內容都停留在理論階段了。你可能覺得你的網絡學的滾瓜爛熟了,可是當你的線上服務出現問題的時候,你還是不知道該怎么排查,怎么優化。這就是因為只懂了理論,而不清楚Linux是通過哪些內核機制將網絡技術落地的,各個內核組件之間怎么配合,每個組件有哪些參數可以做調整。我們用兩篇文章詳細討論了Linux網絡包的接收過程,以及這個過程中的一些統計數據如何查看,如何調優。相信消化完這兩篇文章之后,你的網絡的理解直接能提升1個Level,你對線上服務的把控能力也會更加如魚得水。
原文標題:Linux 網絡包接收過程的監控與調優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Linux愛好者】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haq
-
cpu
+關注
關注
68文章
10868瀏覽量
211844 -
Linux
+關注
關注
87文章
11306瀏覽量
209572
原文標題:Linux 網絡包接收過程的監控與調優
文章出處:【微信號:LinuxHub,微信公眾號:Linux愛好者】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