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前,搭載Arm架構M1芯片的Mac發布并光速開賣,今天macOS Big Sur正式版推送。
在硬件和系統方面,蘋果動作可以說非常快,幫想要嘗鮮的你“Ready OK”,唯獨在軟件生態上你不能一眼看明白,也需要時間去一步步去證實。
在愛范兒前天的文章中已經探討了切換到Arm平臺之后,M1芯片的性能表現以及帶來的續航提升等變化。
這些固然重要,但真正具備里程碑意義的,是由此顛覆了蘋果此前的軟件生態。
一、蘋果給了三套方案來解決應用生態
在iOS的軟件能用之前,先前的Mac用戶可能更關心的是什么應用不能用了。
在Apple Silicon問世以后,目前蘋果的桌面環境會暫時分裂成Apple Silicon和英特爾兩個陣營,很多人會擔心應用生態會出現什么樣的變化,蘋果這次給出了三種不同的應用解決方案。
Universal 通用應用
Rosetta 2 轉譯應用
原生Arm應用
現在我們再更加詳細說說蘋果這三套解決方案。
Universal通用應用能夠橫跨英特爾和Apple Silicon平臺,但也可能會是最讓人擔心的一部分,因為很多 Mac 用戶都是攝影師或者從事影視行業工作,他們賴以生存的Adobe系軟件像是Lightroom(年內適配)和 Photoshop(明年適配)都是不能立刻上馬的。
根據之前 DTK( Developer Tools Kit )上的表現,Adobe目前禁止將全系軟件安裝在Apple Silicon上,顯然Adobe官方還需要時間做一定的適配。
為什么許多應用能夠在第一時間進行適配Apple Silicon,而像Photoshop這種接近Mac剛需的生產力軟件卻要等到明年呢?根據查到的一些資料猜測,2019年開始Adobe旗下的軟件比如Photoshop開始使用了英特爾的數學函數庫Intel Math Kernel Library,以及其它一些硬件加速的功能,所以別說跑在Apple Silicon上,其實跑在AMD的處理器上都會有一些問題。
這也展現出了一定的局限性,就是依賴于英特爾處理器特性的軟件是很難馬上適配Apple Silicon的,而越是大型,涉及到多種計算模型的軟件就越可能依賴于英特爾處理器。
蘋果應該是有意識到這個問題,所以應該有預留給這些軟件開發商時間,但重度Photoshop使用者肯定不會在第一時間購入搭載Apple Silicon的Mac產品了。
第二種解決方案是Rosett2重新編譯的應用。這是蘋果官方推出的工具,能夠將以x86架構編譯的應用翻譯成Arm架構應用。對于絕大部分輕量級的應用,由于不涉及處理器的特性,所以可以很方便的翻譯成Apple Silicon能夠運行的應用,甚至是一些較為大型的3D游戲。
這種方式的問題就是翻譯后應用運行會損失一定性能,而這個損失是多少可能是很多人都關心的一件事。
由于現在樣本還不夠多,所以很難說平均會損失多少性能,但是某些特定的跑分軟件表現確實能夠比較好量化呈現,比如蘋果經常用的GeekBench。
在采用A12Z的DTK上,經過Rosetta2翻譯后的Geekbench 5單核跑分大概是840分,多核在2900多分。相比在原生iOS平臺上跑分性能下降了大約25%,接近i7-4700HQ的水平。而搭載M1芯片只會更強,而且由于跑分軟件項目較多,部分子項目無法正常翻譯性能損失較大,實際運行翻譯后的軟件性能方面應該是不用擔心的。
比如macOS上最好用的播放器軟件IINA已經確定可以Rosetta 2完美運行,Chrome的Canary版本已經能夠正常打開加載網頁。
最后就是為iOS和iPad原生開發的軟件,通過DTK的測試來看,這些原生應用之后將能夠以幾乎毫無障礙的方式運行在使用Arm架構的Mac上。
最可能出現的就兩個問題,第一是以觸控為主的操作可能不太適用于桌面的鍵鼠環境,需要開發者進行一定的調整。第二就是如何應對桌面環境的窗口,其它方面蘋果已經掃清了障礙。
不妨來想一下,今后你可以直接在Mac上使用鍵鼠來打《王者榮耀》與《和平精英》,微信客戶端也變成了全功能,小程序和朋友圈都能完美的呈現,可穿戴設備和不同品牌的智能家居設備只要打開iOS上的應用就能輕松控制。無聊了也能在電腦上刷抖音。
雖說這些在Windows + Android模擬器上也可以做到,但無論如何你都知道那只是對手機環境的模擬,而并非是一個真正的生態,從本質上說是完全不同的。
一個真正的融合生態,足以讓人興奮起來了。
總而言之,之前大家所想到的那個轉到Arm平臺可能會遇到的坑,蘋果基本都幫你填好了,從不少開發者已經使用了一段時間的DTK表現來看,性能和兼容性方面也都比預期的要好少不少。
二、移動端的又一次大勝利
前面說的只是對于個人用戶來說有沒有軟件用,有哪些軟件可以用,而哪些軟件可能需要等待發布 Universal通用版本。
但現在我們把視角放大,來看Apple Silicon對整個蘋果生態應用的影響。
在這一點上,需要聚焦的重點已經不是什么應用不能用,而是多了哪些應用可以用。顯然,iOS龐大的生態很快就要遷移到Mac上,這是比切換處理器架構本身更具備里程碑意義的。
雖然還不能說蘋果此刻就完成了“大一統”,但這個過程不僅比微軟和Google更加徹底,而且從可能性和進程速度來說也遠超過以往的嘗試。
五年前,微軟在MWC 2015上首次展示了win10 Universal App平臺,想要在Windows 10 Mobile/Surface/PC/Xbox/HoloLens 等平臺上運行一個統一通用的應用,即UWP應用(Universal Windows Platform)。
統一三屏(電腦、電視、手機),再加上一云(Azure)的大統一,這就是當時微軟想要做的事。彼時微軟的野心很大,也曾經一度讓人看到了希望,但最終這個夢想太過于虛浮。硬件上,微軟在移動端節節敗退,軟件上微軟又沒有足夠強的控制力。導致這個計劃就濺起來那么一點水花之后就杳無音訊了。
Google則是在某些情況上與微軟相反,Android在移動端足夠繁榮,但是硬件上連平板都沒有做起來,更別說桌面環境了。Google也試圖讓Chrome OS支持Play Store里的Android應用來增加可用性,但總體也只是緊縮在教育市場, 并沒有打動普通消費者的能力。
蘋果今天做的,就是Google做不到的,微軟想做但失敗了的事情。另外蘋果和微軟很大的一點不同在于,這是移動端的一次進攻。iOS生態從規模以及完整性上說都已經遠超macOS,iOS上的應用在未來也會對Mac端產生巨大的沖擊。
舉例來說,在 macOS 和 iOS 上都有的應用來說,Mac 應用價格普遍在 iOS 兩三倍甚至更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 Mac 端的應用需要重新開發,導致開發成本會比較高,以后當 iOS 端的應用可以直接跑在 Mac 上,開發者只需要微調一下 UI 和操作就能以極低的成本將高質量的應用在 Mac 上運行。
未來 Mac 端應用價格會不會下降?是移動和桌面一次通用付費還是如何計算?在 Mac 端買的應用是否又能在 iPhone 上無需再次付費無縫使用呢?總之全新的應用生態會呈現出怎樣的活力已經讓人忍不住好奇起來。
而讓 Mac 運行 iOS 和 iPad 應用其實是蘋果一直在努力做的事情,比如在 WWDC 2019 上蘋果推出的的 Project Catalyst,就是為了更好的將 iPad 應用移植到 Mac 上。
macOS Big Sur在設計語言上的變化,明顯也是受到了iOS的影響,整個設計風格變得更加統一,像是控制中心界面已經和 iPhone 相當類似,這都是為 iOS 生態的遷移做的準備。
可以說,這是移動端的又一次大勝利。
在過去,我們說移動端重要性的時候,更多的時候是說移動端流量已經戰勝了桌面端,移動端的應用和生態已經有多么的龐大和繁榮,但在桌面和移動之間還是一直有一條“楚河漢界”的存在,沒有誰能做到真正的蠶食和取代。
那現在可以說,世界上最好的移動系統生態,將通過自己的能量蠶食掉一部分桌面環境了,這不是用移動辦公取代桌面辦公,也不是用手機取代電腦,而是應用生態的遷移,你也可以說是融合,但我更愿意看做是iOS一口口在吃掉macOS。
其實這幾年桌面生態環境已經被“故意”削弱的不成樣子,比如許多網站的網頁端功能故意缺失,非要讓人使用移動端去進行操作,比如大多數網頁登錄賬號最方便的方法已經變成了通過 app 進行掃碼等等,而有些流行的移動應用甚至沒有桌面端入口。
這些都讓桌面環境一步步惡化,不僅應用生態發展緩慢,只能守著網頁,現在更是連網頁端的入口也在一步步減少,電腦作為曾經最流行的個人娛樂終端,如今除了玩些大型網游和辦公之外已經索然無味。
而蘋果的“大一統”措施不僅僅是一次“斷腕”,同時也是注入活力的“新生”,雖然這是在蘋果自己生態內實現的,但在歷史上卻是首次實現,你甚至可以看到蘋果在推動一個巨大的車輪向前,現階段也只有蘋果才能這么做。
或許第一代搭載 Apple Silicon 處理器的 Mac 還有很多我們沒有預料到的坑,但蘋果試圖改變乏味的桌面電腦市場本身這事,難道不比 iPhone 12 有意思多了?
責任編輯:tzh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1057瀏覽量
425649 -
ARM
+關注
關注
134文章
9143瀏覽量
368320 -
蘋果
+關注
關注
61文章
24443瀏覽量
199393 -
iOS
+關注
關注
8文章
3396瀏覽量
15082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