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來張江的時候,周邊基本沒有生活配套。印象很深的是,只要一下雨,基本上就打不到車,有一次我在雨中足足等了40分鐘。”安集微電子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集科技”)董事長王淑敏已經在張江打拼了16年,這片區域也從曾經的阡陌農田“轉身”成為上海科創中心建設核心承載區。
去年7月22日,安集科技作為第一批科創板掛牌公司登上了資本市場的大舞臺。而在浦東張江這一片持續集聚創新資源的土地上,更多“幼苗”正在加速拔節成長,未來的“參天大樹”值得期待。
無縫連接,助推“硬科技”企業上市
如果要問科技創新企業在創業之初最缺少什么?
他們的回答大多離不開兩點:錢和人。
“借助資本市場改革東風,科創板幫助我們解決了這兩個令科技公司最頭疼的問題。”王淑敏說,在科創板掛牌,除了打通了上市融資這條路之外,企業登上資本市場的平臺,就能夠吸引到更多年輕、有實力的技術人員,這是非常關鍵的。
安集科技能夠順利登陸科創板,離不開長三角資本市場服務基地的積極助力。這個由浦東新區和上海證券交易所共同發起設立的服務基地,已經搭建起覆蓋長三角區域的工作網絡,與南京、杭州、合肥等29座城市結為聯盟城市,實現長三角中心區城市全覆蓋。同時,該基地還設立了13個基地分中心,增強基地輻射能力,吸納創投機構、金融機構、中介機構等126家頭部機構成為聯盟成員。
目前,基地發揮金融資源優勢,從發現培育到對接投融資、專業服務、政策輔導等各個方面,加快培育“硬科技”企業上市。最新數據顯示,浦東新區在科創板上市企業已達到了16家,已過會企業25家,分別占上海的51%和61%。
“為了讓我們這家科創企業可以‘無縫連接’金融資源,基地提供了從頭到尾全方位的服務。”王淑敏表示:“以最快速度進入資本市場,無疑是為公司的發展注入了關鍵的動力。得到這么好的機會,我們一定會按照整體戰略規劃,腳踏實地,一步一步把事業做好。”
創新孵化,打造全生命周期體系
早晨七八點鐘的張江,上班的人流從地鐵2號線金科路站四散開來,森億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的辦公樓就在不遠處的亮景路上。短短四年間,這家公司高速成長,已成為國內領先的醫療人工智能創新解決方案提供商。作為公司創始人之一,張少典把選擇浦東的首要理由歸為“人”。
“這里擁有大量的醫學類和IT類人才儲備,完美匹配公司的需求。”張少典說,從第一間只有80平方米的辦公室,到如今面積約1800平方米的辦公區域,一路走來浦東給了森億智能很好的“照顧”。
事實上,浦東打造了一條完整的孵化鏈:“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目前整片區域擁有創新型孵化器172家,在孵企業3500多家,構成全生命周期的創新孵化體系。
在張江的李冰路上,有一座目前國內生物制藥公司中規模最大的抗體藥物生產基地,生產線全過程已實現自動化、信息化,每天生產著適用于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腫瘤等重大疾病的“救命藥”。這座基地隸屬于三生國健藥業(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生國健”),目前已經上市了三款治療性抗體類藥物,具備全方位的研發、產業化和商業化抗體藥物的經驗和成熟體系。
“我們是國內第一批專注于抗體藥物的創新型生物醫藥企業。”三生國健董事長婁競表示,設立選址之初,自然就想到了張江,這里不僅集聚了一大批國內生物醫藥人才,還是一個面向全球的大平臺。“我們現在正在擴大生產基地,下一步還將開發一些更具有創新的前沿技術產品,實現‘讓創新抗體藥觸手可及’的愿景。”
令人振奮的是,三生國健第三款產品“注射用伊尼妥單抗”——賽普汀,于今年6月19日正式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注冊批準,伊尼妥單抗是中國首個自主研發的創新抗HER2單抗。
責任編輯:lq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2文章
47395瀏覽量
238902 -
孵化器
+關注
關注
0文章
23瀏覽量
9032 -
科創板
+關注
關注
4文章
897瀏覽量
27612
原文標題: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 | 集聚創新資源 讓科創“幼苗”加速生長
文章出處:【微信號:zjpark,微信公眾號:你好張江】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