靴子終于落地。11月17日上午,華為發表官方聲明,宣布將榮耀業務資產整體出售給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信新”)。對于交割后的榮耀,華為不持有任何股份,也不參與經營管理和決策。
關于此次交易的更多細節,還在逐步的披露之中。有一些各方都很關注的問題,老冀在這里嘗試做個解答。當然,這些解答也只是老冀個人的看法,不代表華為官方的意見。
問題一:華為為什么要出售榮耀?
因為華為對未來的預期仍然不樂觀。之前,老冀在視頻《華為過冬》中曾經說過,華為每一次遭遇危機的時候,都會選擇出售非核心資產,換取過冬的小棉襖。(抱歉,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在事實披露之前,老冀只能采取視頻這種更“弱”的方式發表自己的看法。)
2001年全球互聯網泡沫破滅,華為陷入增長危機,出售了通信電源業務華為電氣;2003年華為遭到美國網絡設備巨頭思科的起訴和精準打擊,于是與另一家美國網絡公司成立了合資公司華為3Com,后來出售套現。
如今,雖然M國大選后ZF即將換屆,但是囿于目前的局勢,華為禁令的解除仍然遙遙無期。最遲到明年年底,華為的運營商等核心業務也將會出現芯片短缺的窘境。這個時候出售非核心資產,可謂勢所必然。
那么,什么才是華為的核心資產和核心業務呢?老冀認為,從客戶角度來看,應該是電信運營商和政企大客戶;從產品角度,則是“芯片+設備+軟件”的全聯接解決方案。因此,雖然2019年華為的消費者業務已經占據了華為營收的54.4%,但是仍然不是華為最核心的業務;而榮耀又屬于消費者業務當中的中低端業務,當然就更不是核心業務了。
今年3月,華為已經把旗下從事海底電纜業務的華為海洋51%的股份賣給了亨通光電,拿回了價值10.04億元的現金和股份。不過,這么點資金,對于華為過冬是遠遠不夠的。因此,華為必須再做一筆規模更大的出售,而榮耀即不是華為的核心資產,又能夠賣出好價錢,為什么不賣呢?賣了榮耀之后,華為就有了一件厚厚的棉襖了,這個冬天再冷,華為也能安然度過了。
問題二:榮耀為什么出售給智信新?
有朋友會問老冀,之前不是一直傳聞,買方是TCL,或者是神州數碼,怎么換成了今年9月27日才剛剛注冊的智信新呢?
這個其實也很簡單,華為應該一直都在與智信新、TCL、神州數碼三家談判,誰的出價更高就賣給誰。
當然,賣給智信新這家由眾多渠道商組建的公司,顯然更符合華為的利益。畢竟華為目前還打算繼續延續“華為”品牌的智能手機業務,如果出售給實力更強大的TCL和神州數碼,未來榮耀不可避免會與“華為”品牌的智能手機業務發生沖突。
那么,要賣個好價錢,最好的辦法是讓買方感覺到很多人都在搶購。對于這一點,經驗老到的華為當然是心知肚明。所以,那些出售給TCL、神州數碼的傳言到底是怎么散布出來的,各位可以細品。
問題三:出售的價錢是多少?
可是,無論是從華為還是智信新的股東們發布的公告中,都沒有披露這次出售的規模。這里又說到出售給智信新而不是TCL和神州數碼的好處了——無論是華為還是智信新都不是上市公司,當然也就不需要對外披露具體的金額了。
不過,據了解,這次交易的規模確實不小,應該是在150-300億美元之間,很有可能在區間的上限附近。
去年,榮耀銷售了約7000萬部智能手機,還有一些其它的IoT產品,也就是大概有700億人民幣的營收。由于榮耀出售的智能手機以中低端機型為主,利潤情況應該比較一般。對于傳統行業,一般都是用凈利潤乘以一個倍數的市盈率來估值的。那么,榮耀憑什么值這么多錢?
還有就是,榮耀的大部分技術都來源于華為大平臺,如果華為這次只是出售榮耀的品牌、渠道這些資產,確實不值這么多錢。如果榮耀失去了華為大平臺的那些獨特的技術,只是采購外部的通用技術,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競爭力。
答案來了。據了解,華為這一次出售的資產包括華為北京研究所和西安研究所的大部分資產;此前,這兩大研究所的很多技術也是主要用來支持榮耀的。這一次華為一狠心大出血,出售了一些重要但是非核心的技術,才使得榮耀能夠值那么多錢。
這次出售完成之后,為了規避M國政府的實體清單,榮耀應該會轉向采購高通、聯發科的芯片,操作系統應該也不會再考慮適配華為的鴻蒙系統,以便與華為徹底撇清關系。
除此以外,華為手機引以為豪的影像技術,榮耀能夠拿到多少?華為法國研究所的美學和顏色設計,榮耀又能夠繼承多少?這些目前還都是未解之謎。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未來榮耀和華為Nova手機的“套娃”現象應該不會再出現了。
問題四:榮耀的團隊會有哪些變化?
榮耀的團隊是一支非常有戰斗力的團隊,在短短7年時間里就將榮耀做到了中國互聯網手機的第一品牌,銷量在中國市場應該僅次于華OV。因此,對于智信通的股東們來說,肯定會整建制保留這支團隊。
而且,此前華為也有過成功分拆團隊的經驗。當年拆分出去的華為電氣和華為3Com,都是保留了整建制的團隊,分拆之后業務仍然蒸蒸日上。如今,華為3Com的股權幾經變化,紫光集團成為其大股東。如今,華為3Com原來的企業業務重組成新華三,整體并入上市公司紫光股份,在中國企業級市場仍然僅次于華為。新華三的業務骨干中,仍然有不少的前華為人。
據了解,獨立之后的新榮耀或者說是智信通將由萬飚擔任董事長,趙明仍然擔任總裁。為什么選了萬飚?恐怕還是因為萬飚的資歷更深,更能夠鎮得住榮耀的“驕兵悍將”。
要知道,萬飚很早就位列華為員工持股會的代表,并與余承東一起參與了華為消費者業務BG的分拆,當時就是僅次于余承東的二號人物。不過,此后萬飚又回到華為運營商業務BG擔任華為獨聯體地區代表。前幾年,萬飚再次回歸消費者業務BG,負責融合類也就是非手機業務。
也不知道是運氣好還是確實有手段,去年5月華為被M國政府列入實體清單,消費者業務BG只能大力發展融合類業務,筆記本電腦也算是個重點業務,其中的CPU這些關鍵零部件一天都沒有斷供。反正功勞是算在萬飚頭上了,今年據說他本來將擔任華為制造部門老大,負責最難搞的芯片制造等業務。如今由他擔任分拆后的榮耀老大,應該是起個“定海神針”的作用。
對于大部分華為員工來說,分拆之后最關心的,恐怕還是自己持有的華為“股票”。與當年華為3Com分拆出去之后、員工仍然保留華為“股票”不同的是,這一次榮耀員工持有的“股票”,將由華為按照每股凈資產的1.7倍全部贖回。
對于大部分榮耀員工來說,分拆其實是件好事。老冀之所以給華為的“股票”打上引號,是因為它其實只是虛擬受限股,員工拿著只能每年收到分紅,既不能通過公開市場套現,更享受不到資本市場的溢價收益。如今,榮耀員工將這些“股票”全部兌現之后,還了華為的貸款拿回現金,再購買智信新的股票。努力幾年之后,也許能夠真正實現上市的夢想。當然,這種玩法更適合那些有冒險精神的員工。
責任編輯:PSY
-
智能手機
+關注
關注
66文章
18517瀏覽量
180727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519瀏覽量
252514 -
華為榮耀
+關注
關注
5文章
1574瀏覽量
3092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