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AI上市潮的序幕剛剛拉開。
若論這些沖刺IPO的公司有什么共同特點?芯片,顯然是不能避開的話題。
已披露科創板招股書的云知聲和依圖科技,已啟動上市輔導的云從科技、云天勵飛,以及已啟動Pre-IPO輪融資的思必馳,均涉足AI芯片研發。
研發芯片,似乎成為此次AI上市潮的業務標配,也是AI創企吸引資本的一個關鍵閃光點。
與純粹的AI芯片公司不同,這些深耕AI算法多年的明星創企們,并沒有以銷售芯片為核心營收來源,而是寄希望于芯片與算法、應用形成合力,從而打出更高競爭力的組合拳。
在這股算法公司跨界造芯熱潮的背后,AI公司們究竟在下著怎樣的一盤棋?
01 定位更迭,造芯的AI公司不只是算法公司
從啟動芯片研發計劃開始,AI初創公司已經不能被簡單地稱之為AI算法公司。
在招股書中,依圖稱自己是一家世界領先的AI公司,以AI芯片技術和算法技術為核心技術,研發及銷售包含AI算力硬件和軟件在內的AI解決方案。
除了布局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自然語言理解算法外,依圖在2019年5月推出云端AI推理芯片“求索”,該芯片已通過依圖的城市視覺中樞、智慧社區、“一臉通城”等解決方案落地應用。
依圖主攻云端,其他幾家公司則劍指終端芯片。
聚焦智能語音的云知聲從2015年開始布局端側AI語音芯片,2018年率先交付面向家居場景的“雨燕”系列芯片和“蜂鳥”系列芯片,2019年推出車規級“雪豹”芯片。
前兩類芯片已量產,“雪豹”已進入吉利汽車的產品穩定性測試及車規測試階段,通過后有望在吉利汽車的主流平臺上線。
另外幾家還在等待上市申請獲受理的AI視覺創企中,云天勵飛于2019年11月推出其自研神經網絡處理器芯片“云天初芯DeepEye1000”。這款SoC芯片內置自主產權的神經網絡處理器、阿里平頭哥玄鐵810嵌入式處理器及雙核視覺DSP處理器,每秒可跟蹤1200張人臉。
云從科技雖未正式官宣芯片研發計劃,但在2018年工信部公布的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創新項目名單中,云從科技“基于自研SoC芯片的高準確度人臉識別產業化應用”赫然在列。
啟動Pre-IPO輪融資的思必馳,也在2019年1月推出旗下首款語音終端AI芯片深聰TAIHANG系列,希望實現算法+芯片的融合。
可以看到,這些AI創企不約而同地將AI芯片視為提升未來競爭力的一個核心要素。
對于從事AI行業的公司來說,自研芯片的主要好處有三點:一是通過軟硬件協同提高算力利用率,二是針對特定應用場景進行功能優化,三是節約成本、提高性價比。
除了部分AI創企外,國內外多家云計算巨頭和技術公司均開始嘗試自研芯片,或與傳統芯片廠商合作研發芯片。
而如果比拼硬實力,科技巨頭們在資金儲備、人才聚集能力、落地規模等方面均具有先天優勢,這也意味著AI創企在投資大、風險高、回報周期長的造芯路上,往往會面臨更大的壓力。
02 AI芯片研發要流多少血?
研發AI芯片,免不了需要重金投入。
云知聲和依圖兩家AI創企的招股書文件均顯示,AI芯片在其研發投入中占相當的比例。
從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云知聲招股書顯示其在AI專用芯片的投入分別為553.09萬元、1166.93萬元、6071.15萬元和1755.80萬元,占同期總研發投入的5.5%、7.6%、23.5%、18.99%。
從具體在研項目來看,云知聲對“物聯網人工智能加速器及芯片研發”項目已投入96人、6276.40萬元,對“車規級語音人工智能芯片及解決方案”項目投入112人、3300.21萬元。這些投入加起來已超過9546萬元,約占同期研發投入的15.8%。
依圖未在招股書上單列對芯片的投入,截至2020年6月,其“人工智能芯片及云邊端算力硬件產品”項目已投入3.399億元,“基于人工智能的城市視覺中樞平臺”項目已投入6.08億元,兩個項目均涉及芯片及算力相關產品,合計占全部主要研發項目投入金額的66%。
面向未來看,兩家的募集資金計劃中,AI芯片研發項目均占總募資額的最高比例。
本次募集資金中,云知聲擬投資約3.167億元,用于周期三年的“面向物聯網邊緣計算的人工智能芯片研發平臺建設項目”的建設,這一投入資金額約占總募資額的34.7%,占比最高。
依圖在募資用途中,“新一代人工智能IP及高性能SoC芯片項目”計劃投入23.182億元,占總募資額的30.89%。“基于視覺推理的邊緣計算系統項目”也涉及邊緣端AI計算的芯片及硬件產品,預計投資8.111億元,占總募資額的10.81%。
03 造芯能帶動業務表現上揚嗎?
重金砸向芯片研發后,AI公司獲得了怎樣的回報?
從招股書披露的數據來看,依圖求索芯片在2019年發布,隨著基于求索芯片和算法技術的AI算力硬件產品推廣應用,依圖2019年營收是上一年的兩倍還多,即便2020年初遭逢新冠疫情,依圖2020年1-6月的營收同比增長50.62%。
從各業務營收占比也可以看到,依圖硬件及軟硬件組合的解決方案在報告期內的銷售收入分別為1278萬元、1.722億元、5.108億元和3.209億元,營收占比分別為18.60%、56.59%、71.25%和 84.31%,占比逐步上升。
云知聲是從2018年開始推出芯片,而其從2017年-2020年上半年營收分別為6114.07萬元、1.966億元、2.192億元和8468.93萬元。
兩家公司的毛利率同樣逐年升高。根據招股書,依圖在報告期內毛利率分別為57.39%、54.55%、63.89%及70.99%。聚焦在智能語音賽道的云知聲毛利率相對略低,分別為11.41%、24.97%、26.28%和31.66%。
云知聲在招股書中指出,2020年上半年毛利率的顯著回升,原因之一即是“蜂鳥”系列芯片的銷售。
因規模化推廣自研芯片產品,同時放棄毛利率較低的產品,在2020年上半年,云知聲的智能語音交互產品直接硬件采購成本占比降至26.17%,相比之下,云知聲在2017-2019年的相應成本比例都超過60%。
看起來,芯片落地的確能帶給AI創企積極的影響。
04 芯片團隊哪里組?子公司成主力軍
招募人才,是造芯成敗的關鍵。幾家AI創企的芯片開發團隊來源可以分成不同的類型。
像云知聲帶隊造芯的幾位核心技術人員,多為語音處理領域的技術專家。其董事長兼副總經理梁家恩帶領團隊實現AIoT交互芯片優化;其董事、高級研發副總裁李霄寒自2016年開始搭建云知聲的芯片研發團隊,陸續推出面向物聯網的三款AI語音芯片;其董事、研發總監李鵬自2016年起參與云知聲首款物聯網AI芯片的研發。
云知聲還與吉利控股集團戰略投資、獨立運營的科技創新企業億咖通科技共同投資成立芯智科技,而芯智科技在今年1月宣布首款車規級全棧語音AI芯片流片成功。
除了自主研發外,云知聲也與杜克大學合作研究AI芯片壓縮量化技術以及非馮新型AI芯片計算架構,每年為該項目投入5萬美元,項目周期為3年。
思必馳則于2018年3月與中芯國際共同注資成立上海深聰半導體有限責任公司,同年8月開始流片,11月點亮驗證,2019年1月正式推出語音AI芯片。
把控依圖造芯的核心人物同樣是算法專家。其董事、首席架構師林晨曦總體領導團隊完成智能服務器等AI算力產品和智能城市、智能商業等解決方案的研發,攻克AI芯片架構、算法技術產品化等重大工程課題。
依圖的第一代AI芯片求索是和AI芯片創企熠知電子聯合研發,截至2019年8月,通過與熠知電子簽署協議,依圖獲得第一代求索芯片及硬件系統100%知識產權及相關任何權益。從2020年4月起,依圖AI芯片全面轉為自研,可在公司內部完成完整的從設計到生產化后驗證的全部工作。
招股書顯示,熠知電子已成為依圖的19家境內控股子公司之一,由依圖網絡持有28.92%的股份。
云天勵飛鋪陳芯片更早,2014年就擁有了完整的“機器學習與視覺智能處理器”AI芯片解決方案,第一代深度學習神經網絡處理器NNP100的研發完成于2016年,第二代IPU在2018年8月流片。
云天勵飛創始人兼CEO曾透露,其芯片研發團隊是國內頂尖的ASIP矢量處理器芯片設計團隊,主要的骨干團隊成員有豐富的矢量處理器、復雜SoC芯片設計經驗,且平均設計經驗超過10年。
比如,云天勵飛的芯片團隊負責人李愛軍曾是中興通訊手機芯片的研發負責人,主導研發了國內第一顆28nm手機芯片商用和國內首款LTE多模手機芯片商用,其首席硬件架構師和首席處理器架構師也分別曾在NVIDIA、英特爾等國際芯片巨頭任架構師職務。
云從科技暫未透露過其造芯團隊的背景,或許我們會在不久后披露的招股書中看到更多訊息。
05 AI公司造芯的四個優勢
無論是主攻算法還是芯片,AI創企都走到了經受市場考驗的關鍵節點。
總體來說,涉足芯片的AI公司,能收獲來自政策、資本、落地和業務拓展的多重利好。
1、政策優勢:雙重政策支持
在新鮮出爐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中,明確指出將瞄準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等前沿領域,實施國家重大科技項目。
政策的持續加碼,對于算法芯片雙輪驅動的AI創企來說顯然十分有利。
2、資本優勢:投資向AI硬件傾斜
就近兩年來看,AI行業整體投資規模和融資事件數量出現明顯回落,根據工銀投行數據,2019年AI產業投融資總金額近乎腰斬至1721億,交易事件下降至1050件,愈發向頭部或優質企業集中。
而AI硬件產業卻呈現相反趨勢,2019年全年國內僅AI芯片領域投資金額就達到58.57億元,同比增加超過90%。
兼顧算法和芯片的云天勵飛、依圖科技、思必馳、地平線等AI公司,均在近兩年獲得單筆過億元融資。
3、落地優勢:有特定應用場景
相較純粹的AI芯片企業,AI創企造芯的一大優勢在于接近應用場景、深耕AI算法,因而能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不同應用與模型對算力的訴求,也掌握一定落地規模的應用資源。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算法公司將自研芯片和算法打包,往往能夠挖掘更多利潤空間。
4、業務拓展:構筑新護城河
如今AI產業尚處初級階段,沒人能斷言哪種商業模式更為可行,涉足芯片對于AI創企來說,也意味著加寬了護城河。
以云知聲為例,過去兩年隨著百度、小米等科技巨頭加大消費級智能硬件的投入,云知聲在智能語音交互領域的利潤空間被擠占。對此,云知聲轉而大力推廣基于自研AI芯片的語音模組方案,在競爭相對不太激烈的白電,尋找新的業績增長點。
受此影響,云知聲智能語音模組出貨量在2020年上半年大幅下降,而自研芯片通過多家小家電廠商的穩定性測試并逐步量產,銷售局面逐步打開。今年前九個月,其芯片累計出貨量達到92.44萬片。
06 隱遁在造芯背后的風險
對于投入芯片研發的AI創企來說,難題也很明顯,造芯是件高風險的事,一旦失敗,投入的千萬級費用將付諸東流。
也就是說,AI創企要想堅持下去,就必須解決錢、人才和落地的問題。
要造出針對核心應用場景優化的芯片,專業的芯片設計能力和實踐經驗至為關鍵,是以多數AI芯片創業新秀的創始人均是深耕芯片領域十年以上的行業老兵,芯片設計團隊也盡可能吸納精兵強將。
考慮到軟件才是與客戶的紐帶,幾家涉及造芯的AI創企,均為之計深遠,一邊推進芯片研發落地,另一邊努力提高適配工具鏈及應用中間件的易用性。
比如為了降低開發門檻,依圖提供了高性能計算庫、高化工具等全套開發中間件,還在推進將平臺算法層與硬件層、數據層、應用層各層間實現分層解耦的可插拔式AI芯片視覺創新平臺架構。
云天勵飛也在去年推出端側AI芯片的同時,提出了“1周完成硬件、1周適配算法、1周對接服務,最終在1個月內完成AI能力”的開放AI生態計劃。
芯片造出來后,即便達到了預期的更適宜性能和更高性價比,還有很多挑戰客觀存在。
從產品組合來看,如果“芯片+算法”的端到端垂直整合方案令客戶用得順手,那么后續客戶繼續沿用將為AI公司帶來穩定收入,但萬一芯片存在一些不足,比如不能很好地支持算法的迭代更新,那么客戶也可能因為效果問題放棄整個解決方案。
從競爭環境來看,AI創企面臨的競爭對手,既有聚集優質數據和人才團隊的互聯網巨頭,也有積累豐厚客戶資源并投入算法研究的芯片巨頭,一些AI芯片創企也開始將業務拓展至AI算法,找到市場中的差異化定位對于AI創企能否長久生存至關重要。
從大環境來看,盡管國內政策一片利好,但多家AI創企已被列入美國的實體清單,如果美國出口管制進一步趨嚴,可能會影響這些公司未來的經營。
07 結語:造芯之路仍需時間驗證
隨著AI產業逐漸歸回商業本質,每一家AI公司都即將面臨市場優勝劣汰的大考,造芯也許會成為AI公司加固核心競爭力的得力助手,也有可能會變成拖垮現金流的“吞金獸”,能否借造芯帶來更多盈利,要看最終交付予市場的產品實力。
在AI產業發展的初級階段,研發與開拓市場都需要時間,短期盈虧不代表什么,而找對技術方向和商業模式,真正解決客戶問題,將關乎一家AI公司的未來。
責任編輯:PSY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0908瀏覽量
424484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1028瀏覽量
269381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2文章
47373瀏覽量
238875 -
上市
+關注
關注
1文章
53瀏覽量
1646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