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獨角獸開啟上市潮,素有 “AI 四小龍”之稱的依圖科技也在近日提交了科創板招股書,若進展順利,其有望成為四小龍中最先上市的企業。
依圖科技成立于 2012 年,由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統計學博士朱瓏從美國回國與阿里云原技術總監林晨曦共同創建,隨后便趕上 AI 第三波浪潮,受到云峰基金、紅杉資本等機構青睞。憑借著同在計算機視覺(CV)方向的探索,依圖與曠視、商湯、云從被并稱為 “AI 四小龍”。
但隨著資本趨于理性,AI 同質化、落地慢、盈利難的問題開始浮出水面,外界質疑聲不絕于耳。曠視科技去年率先披露招股書,打響上市第一槍,AI 企業的生存現狀也得以窺見,和曠視類似,依圖也面臨著高增長、高虧損、高投入的局面。
招股書還暴露出,依圖科技正在逃離 “AI 四小龍”陣營。無論是在技術布局還是業務格局上,依圖都已不再是一家純粹的以計算機視覺為技術基礎的算法公司,而是正在向由算法到算力、由軟件到軟硬一體化轉變,其還計劃以上市募資中的 23 億元砸向芯片領域。
三年半虧損 72 億 爭搶四小龍第一股
依圖科技的主要業務分為智能公共服務和智能商業兩大類,其中智能公共服務業務覆蓋城市管理、醫療健康等場景,智能商業業務覆蓋園區管理、網點服務、安全生產、交通出行和互聯網服務等場景,目前已為 1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 800 余家政府及企業提供產品及解決方案。
這帶來了營收規模的高速增長。2017 年至 2019 年,依圖營收分別約為 0.69 億元、3.04 億元、7.17 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 222%。但和多數 AI 公司一樣,依圖也處于虧損當中,前述同期凈虧損分別約為 11.66 億元、11.61 億元、36.42 億元,呈現加劇趨勢。
依圖科技盈利情況(億元)
今年上半年,依圖科技營收 3.81 億元,凈虧損近 13 億元。也就是說,依圖最近三年半累計虧損高達 72.68 億元。相較之下,曠視科技此前招股書披露的 2016 年至 2019 年上半年累計虧損 96.53 億,主要是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變動以及持續的研發投資,依圖亦是如此。
據招股書,目前依圖科技近 45.46% 的股份屬于普通股,其余為融資過程中形成的優先股,在會計處理上通常按照公允價值計算損益。從依圖來看,2017 年至今年上半年,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損失分別約為 9.83 億元、5.45 億元、26.19 億元、9.36 億元,即三年半內累計損失 50.83 億元,占總虧損約 70%。
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變動是依圖虧損的主因,但這部分并不能反映公司真實業務能力。不過,即使扣除包括此因素等在內的非經常性損益項目的影響后,依圖依然處于虧損加劇狀態,前述期內分別虧損約 2 億元、6.51 億元、10 億元及 4.49 億元,合計虧損 22.98 億元。
依圖科技持續虧損的一大主因還在于大肆燒錢,典型的就是研發投入。從 2017 年到 2019 年,依圖的研發費用從 1.01 億元增長至 6.57 億元,占同期營收的比重分別為 146%、96%、92%,呈現下降趨勢。但今年上半年又有所反彈,期內研發費用約為 3.81 億元,基本與營收相當。在團隊規模上,截至今年上半年末,依圖科技研發人員 837 人,占員工總數近 56%。
此外,隨著商業化推進,依圖科技在銷售方面上也耗資不少。去年依圖銷售費用達到 4.18 億元,相較 2017 年增加 6.6 倍,占營收比接近 60%,而此前一度達到 93%。今年上半年銷售費用近 1.59 億元,占營收比下降至 42% 左右,但相較于寒武紀、虹軟科技、曠視科技等可比同行仍處于高位。
不過,這些持續的高額投入卻沒能換來及時的真金白銀。招股書顯示,2017 年至今年上半年,依圖科技應收賬款和應收票據合計約為 0.3 億元、2.53 億元、5.67 億元和 6.95 億元,占營收比分別為 44%、83%、80%、182%,呈現明顯上升趨勢,而應收賬款周轉率則在下降。
這無疑加劇了依圖科技本就捉襟見肘的現金流。2017 年至 2020 年上半年,依圖經營活動現金流合計凈流出 26 億元,而籌資活動現金流凈額近 43 億元。這意味著,依圖科技近年來的發展基本依靠外部融資支持,自身無法自我 “造血”。
持續虧損、高昂的投入、承壓的現金流,AI 企業面臨的普遍現狀再次在依圖科技身上顯現。資本不愿繼續接盤,上市就成了最后求生的選擇,而一場資本退出盛宴也由此啟幕。
成立于 2012 年的依圖科技先后獲得八輪融資,注冊于英屬維爾京群島的 Yitu Holdings 目前持有依圖 38.20% 的股份,為公司控股股東,創始人朱瓏和林晨曦通過 Yitu Holdings 共同控制依圖,上市后合計身價有望超過百億。馬云旗下云峰基金持股 10.81%,系最大外部機構股東;紅杉資本合計持股 7.38%,真格基金持股 4.25%,高瓴資本、高榕資本、上海科創投等也是股東。
不過,根據《2020 胡潤全球獨角獸榜》,依圖科技在 “AI 四小龍”中估值最低,僅為 140 億元,不足曠視科技(300 億元)一半,而商湯科技已達 500 億元,云從科技也達到 200 億元。
目前,“AI 四小龍”均傳出上市消息或正在準備上市。曠視科技曾最先發起沖刺號角,但最終赴港上市計劃被中斷,何時上市目前仍無確切消息傳出,而商湯科技不久前則被爆出要在三年內上市,云從科技也剛剛完成輔導備案。
依圖科技后來居上,而其一旦上市成功,將率先接受二級市場考驗,屆時四小龍估值排序或會生變。這很大程度上將取決于依圖科技自身所講的 “故事”能否被投資者所理解和接受,它已經不再是市場映象中的那只獨角獸了。
由軟變硬 欲 23 億重金押注芯片
“AI 四小龍”都是以計算機視覺(CV)為基礎而發展起來的算法公司,因此也有 CV 四小龍的說法。據 IDC 數據,它們占據了國內計算機視覺應用市場份額的 60%。但依圖科技已不再是一家純粹的以計算機視覺為技術基礎的算法公司,它正在加快擺脫 “AI 四小龍”的標簽。
在招股書中,依圖科技自稱是一家世界領先的人工智能公司,致力于全面解決機器看、聽、理解和規劃的根本問題,以人工智能芯片技術和算法技術為核心,研發及銷售包含人工智能算力硬件和軟件在內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為人工智能的發展和應用普及提供高性能、高密度和通用的算力,滿足云端數據中心、邊緣計算和物聯網不斷增長的智能計算需求。
具體來看,在技術層,依圖科技早已出圈,橫向打通了計算機識別、語音識別和自然語言理解等 AI 三大能力,同時將算法和芯片技術相結合,實現了從算法到算力、從軟件到軟硬一體化的轉變,這也被依圖視為自身的核心競爭優勢。
依圖科技早在 2017 年就開始布局芯片,去年 5 月正式發布與 Thinkforce(熠知電子)聯合研發的第一代求索芯片,并基于此推出包括服務器、邊緣計算設備等硬件產品,開啟了作為一家算力公司的征程,而此前依圖科技主要銷售軟件產品。
隨后,依圖科技出資 1.3 億元從熠知電子手中買下第一代求索芯片 100% 的知識產權及相關收益權,并在今年 4 月宣布人工智能芯片全面轉為自主研發。不過,依圖科技尚未對求索芯片進行單獨銷售,而是通過基于求索芯片的智能服務器及智能邊緣計算設備對外銷售。此外,依圖的硬件還包括攝像頭、智能識別終端和智能語音硬件。
軟件往往被默認為 AI 企業主要的產品形式,而依圖的由軟變硬也帶來了業務結構的重構。從 2017 年到今年上半年,公司軟件業務營收占比從 56% 持續下降至不到 15%,而硬件占比提升 15 個百分點至 24%,軟硬件組合占比更是大幅提升 50 個百分點至近 61%,2018 年就取代軟件成為公司第一大業績來源。
不過,軟件業務盈利能力依然最為強悍。2017 年至今年上半年,依圖科技綜合毛利率分別為 57.39%、 54.55%、63.89% 及 70.99%,總體呈現上升趨勢,其中關鍵因素在于項目交付效率提升和成本下降推動硬件以及軟硬件組合業務毛利率快速增長,期內分別提升了 42 個、58 個百分點。但軟件業務毛利率仍穩居首位,今年上半年達到近 87%,遠高于硬件和軟硬件組合業務。
從算法到做芯片,從銷售軟件到提供軟硬一體化的整套算力方案,依圖科技已經和當年的 “AI 四小龍”走向了不同方向。依圖科技創始人朱瓏此前在演講中提到,隨著摩爾定律瀕臨終結,依靠傳統方式來提升芯片效能的方法已經收效甚微,而高成本、高能耗、低利用率的特點滿足不了當下復雜的人工智能使用場景需求,而算法定義芯片的情況愈發凸顯,軟硬件一體化的解決方案才可以最大程度地發揮算法 + 芯片的優勢。
但實際上,造芯是不少 AI 企業的選擇,商湯、曠視、云從均通過自研或與外部合作研發芯片,云知聲、云天勵飛、思必馳等也將 AI 芯片視為提升未來競爭力的一個核心要素。在現有算力難以滿足 AI 需求的情況下,將算法融入芯片,可以延伸服務能力,提高軟硬件協同效率,更好滿足客戶需求,這是 AI 算法公司做芯片的共同動機,本質還是為了拓展商業模式。但造芯難是行業共識——周期長、門檻高、機會少、競爭大,只有少數企業會站穩腳跟。
依圖科技計劃繼續重金投入。在此次 75 億元的募資額中有超過 30% 的資金,即超過 23 億元將用于新一代人工智能 IP 及高性能 SoC 芯片項目。對于目前僅有不到 16 億元現金余額的依圖來說,上市無疑將為其繼續構建算法 + 芯片的布局提供彈藥。
不過,依圖科技在多個技術和行業領域的布局也使得其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依圖科技將自己的同行分為三類:第一類是 Google、華為等國內外領先等覆蓋多個人工智能技術領域并實現產業化的公司;第二類是英偉達、寒武紀等專業人工智能芯片設計公司;第三類是海康威視、科大訊飛、商湯科技、曠視科技等為智能公共服務及智能商業業務領域提供人工智能行業解決方案的公司。
可以看出,依圖已經不再把計算機視覺公司當作唯一的競爭對手,而是更多指向行業頭部公司。但無論是在資金實力和研發投入,還是業務規模和市場知名度上,依圖都與這些國內外巨頭存在明顯差距。比如,在 AI 芯片在制程和算力等方面,依圖和英偉達、華為等仍存在不小差距。
憑借算法 + 芯片的 “故事”,依圖科技的估值或許得以維持,而這兩塊都屬于核心的硬科技領域,符合強調科技屬性的科創板的口味。但顯然,僅僅有 “故事”還不夠,依圖還需在技術夯實和商業落地上做出更多努力。
責任編輯:haq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1123瀏覽量
426097 -
機器視覺
+關注
關注
162文章
4403瀏覽量
120557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1433瀏覽量
26983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