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刷新率屏幕已經開始走進了我們的生活,無論是高端旗艦手機(iPhone除外),還是中低端手機,各大廠商都紛紛加入了高刷新率屏幕的行列,就連入門級的LCD屏幕都要90Hz起跳。
眼尖的你,或許在對比過相同高刷的LCD和OLED后,能感覺到二者肉眼效果似乎不太一樣,同樣都是高刷,但OLED好像總要比LCD流暢些?
LCD就是我們所說的「液晶屏」,簡單來說,就是利用了液晶分子能隨不同電場產生不同排列的特性,扭轉液晶分子來控制由面板背光發出的光路,并穿過面板上方的偏光片,來調節單個像素的亮度,進而以多個不同顏色、亮度的像素點共同營造彩色的畫面。
所以液晶面板既需要有背光板,還需要有液晶層等多層結構,而液晶的運動和響應是需要時間的,較長的響應時間,反映到畫面顯示就成為了拖影。
LCD面板發展至今,經過了多次的迭代,液晶面板誕生之初廣為詬病的拖影問題,至今已經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緩解,即使是如今最先進的miniLED背光的LCD面板,人類終究無法突破物理原理的限制,不可能從根本性上的解決LCD的拖影問題。
也正因如此,LCD面板即使是上了120Hz,甚至是144Hz的高刷新率,也無法100%避免拖影問題。
而自發光的OLED屏幕不需要背光,每一個像素點本身就是一個發光點,靠電子穿過正負電極之間的有機化合物涂層時,激發出有機物發出光,進而實現顯示效果。
OLED屏幕本身不存在液晶分子運動,可通過快速的電子遷移率和電流驅動來實現快速響應,因此沒有物理所致的響應問題,OLED的拖影問題要比LCD好很多。在高刷新率顯示的狀態下,OLED的表現也會更加利索,指哪打哪,而LCD對殘影的消除相對遲滯些——這也是一些120Hz或者144Hz刷新率LCD面板,相比起來120Hz(甚至是90Hz)刷新率的OLED屏幕,視覺上動畫也沒那么干脆的原因之一。
三星顯示(SamsungDisplay)稱他們出品的90Hz和120Hz刷新率OLED屏幕的拖影最長長度為0.9mm和0.7mm,而動態影像最長響應時間為14ms和11ms;對比之下,市面上大多LCD屏幕在90Hz和120Hz模式下拖影的最長長度分別為1.1mm和0.9mm;換句話來說,LCD屏幕需要在120Hz刷新率下,抗拖影問題才會跟90Hz刷新率的OLED屏接近。
▲960fps高速相機下視頻的單幀畫面,144Hz的LCD(左)和120Hz的OLED(右)
這里我用960fps的高速相機進行簡單的測試,將號稱是目前最好的144Hz刷新率的LCD屏幕跟120Hz的OLED屏幕對比,在高速相機記錄下的單幀畫面中,左側的144HzLCD的殘影比較長,而120HzOLED的殘影明顯更短。
不過現實中還有另一種情況:并不是所有人對高刷新率都很敏感的,同理有不少人即使是打醒十二分精神來對比120HzLCD、OLED的殘影問題,也很難用肉眼區分當中的差別。
這樣的話,LCD的高刷新就沒必要了嗎?
當然不是,鑒于如今LCD中低端的定位,LCD+高刷新這一組合非常適合推動高刷新率屏幕的發展,高刷低端化、推動高刷普及,不僅有利于LCD產業本身技術的革新,給疲軟已久的LCD以新的推動血液;整個高刷普及后,甚至對整個手機生態(包括軟硬件、服務等)的發展都有不同程度的推動作用,大體看來都是都是一件功德事。
責任編輯人:CC
-
OLED
+關注
關注
119文章
6207瀏覽量
224400 -
lcd
+關注
關注
34文章
4431瀏覽量
16780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