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為公司出售榮耀品牌一事總算塵埃落定,最終由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圳智信新)與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簽署收購協議,完成對榮耀品牌相關業務資產的全面收購。出售后,華為將不再持有新榮耀公司的任何股份,也不參與經營管理與決策。
事已至此,雖令人嗟嘆不已,但華為與榮耀之路還得繼續。于是,沒有了榮耀的華為該如何發展消費者業務以及離開了華為的榮耀還能否保住中國互聯網手機第一的寶座,便成了業界關注的新話題。
“斷臂求生”后,調整企業戰略成華為生存關鍵
當前,業界普遍認為,出售榮耀是華為的“斷臂求生”,對華為而言,此舉的好處有二。一是能給華為帶來可觀的現金流,如果這筆資金能聚焦到相對獨立的技術研發環節,或許能改變華為現在生產過程中受制于其他國家的現狀;二是能減少對現有芯片庫存的消耗,華為能將有限的芯片優先供給其他業務板塊,保住華為重要生產線。
對此,定位專家顧均輝表示:“在‘斷芯’背景下,重新調整企業戰略,對華為而言不只是求發展的問題,更是求生存的問題。”華為需要從眾多業務板塊中取舍,顧均輝指出“斷”哪個“保”哪個,要基于企業發展的長期戰略來考量。
據了解,華為核心業務大致可劃分為運營商業務、手機業務、企業業務和云服務四大板塊。業內人士指出,通過出售榮耀,華為能在供應鏈上騰出更大產能,以囤積其他業務所需的芯片,保障整個企業的長期生存;但相應的,如果剝離榮耀計劃可行,華為Mate、P系列也有可能慢慢剝離,占據華為營收份額56%的手機業務有可能將全部被犧牲,這對于華為而言無異于“壯士斷腕”,其在消費者業務上必須找到新的抓手。此外,華為正重點布局IoT和汽車業務,業界認為,兩者能否再現手機業務增長神話還有待時間來證明。
“單飛”的榮耀,需打造自身核心競爭力
對榮耀而言,脫離華為后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同樣明顯。此舉能讓榮耀繼續穩定生存,通過身份轉變避開美國禁令,但同時榮耀會喪失華為對其提供的技術支持、品牌背書等資源,未來發展方向有待明確。
對于榮耀獨立的問題,顧均輝分析表示,自2013年正式推出后,榮耀手機被當做是華為的補充業務在運營,其產品定位為中低端機型市場,對標小米、OPPO、vivo、一加、魅族等品牌。榮耀雖不像華為手機表現亮眼,但發展速度也極其迅猛,短短5年就憑借5450萬臺的銷量、789億元銷售額登上中國互聯網手機第一的寶座,在國內手機市場份額占比約13.9%。然而隨著“斷芯”成為現實,華為對榮耀的支持將越來越難以為繼,甚至后續產品交付都成問題。因此,離開華為成了芯片斷供下榮耀“自救”的唯一出路。
當然,沒有了華為的品牌和技術加成,榮耀能走多遠更是行業關注的重點。從手機市場占比看,榮耀“單飛”后毋庸置疑將成為除華為、OPPO、vivo之外的第四大智能手機品牌。但值得注意的是,此后榮耀將獨自面對競爭白熱化的國內手機市場,直面中低端市場的殘酷“價格戰”;此外,榮耀研發、供應鏈、服務體系等對華為依賴性強,一旦沒有了華為自研芯片的支持,榮耀與其他手機的差異化也將蕩然無存;而在品牌方面,如果榮耀不再是華為旗下手機,消費者是否依然愿意為其買單存疑。這些都是擺在榮耀面前的現實問題,記者認為,在未來一段時間里,榮耀能否打造真正屬于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是其自立的關鍵。
但不論如何,出售榮耀都是華為面對當前局面的最佳選擇,華為能夠獲得片刻喘息,榮耀將迎來更多可能性。有業界專家曾對此表示,出售榮耀對榮耀品牌、其供應商和中國電子產業將會是“多贏”的局面。
責任編輯:tzh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0889瀏覽量
424302 -
手機
+關注
關注
35文章
6881瀏覽量
157687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471瀏覽量
251977 -
榮耀
+關注
關注
6文章
1972瀏覽量
3936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