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網絡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工業互聯網、物聯網、車聯網等新型網絡形態不斷涌現,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型應用拓展升級。在疫情期間的沖擊之下,新基建正成為國家政策和社會關注的焦點,為社會經濟的增長和轉型提供了新機遇。新基建在助力社會生產發展的同時,所引發的網絡安全問題也不容忽視,如何安全地完成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是每個企業在新時代背景下必須思考和應對的課題。
世界信息安全大會特別邀請了包括中外院士、海內外演講嘉賓及行業專家在內的眾多大咖齊聚于成都,共同探討如何安全地完成數字化、智能化升級。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國家數字交換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現任國家數字交換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NDSC)主任、教授鄔江興出席此次大會并作主題演講《新基建安全痛點與內生安全亮點》。他表示,新基建在助推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同時,由于信息化的程度和數字化的程度劇增,也將面對更為嚴峻的網絡空間安全挑戰。
鄔江興表示,從哲學角度來說,事物總存在利和弊的兩面性,內在性矛盾的外在性表現的弊端影響安全,則成為內生安全問題。所謂人無完人,任何體制機制也不可能完美,所以內生安全問題源于系統內部且必然存在。
鄔江興認為,目前新基建至少存在著四個方面的內生安全問題。第一是軟硬件設計缺陷導致的不可避免的安全漏洞。第二是信息產品生態圈中存在的軟硬件后門無法杜絕。第三是現階段人類的科學技術和工程能力還不能夠進行徹查漏洞后門。第四是信息產品的安全質量尚無有效的控制辦法。
鄔江興于2103年提出內生安全理論,持續深入研究,于2019年向全國發行了《網絡空間擬態防御》,后出版了《網絡空間內生安全》。在鄔江興看來,擬態構造防御是全球目前最好的內生安全賦能技術,可以滿足從軟硬件到系統到網絡各層面內生安全功能部署之需要,其基因可以移植到各系統,使它們具有內生安全功能。
擬態構造防御的理論和方法能夠破解信息系統和控制裝置內生安全共性問題。使得從源頭管控基于信息技術相關領域產品的安全缺陷成為可能。無論是信息領域、工業控制領域,還是物理領域,都可以用內生安全的理論技術和方法來賦予其可量化設計、可驗證度量的內生安全功能。有望徹底扭轉當前網絡安全領域有合規性管理但缺乏可支撐的手段,從理論技術層面證明了開放性、安全性、先進性、可信性與自主可控之間的矛盾能夠在擬態構造上得到統一。
據鄔江興介紹,擬態構造防御目前已有10-20余類產品,已基本覆蓋新基建絕大多數應用場景,包括云、數據中心、工業網絡原型設備等,已達到可推廣應用程度。下一步將擴大應用領域,在至少30個行業內進行試點應用。
國家數字經濟發展正當時,雙循環戰略格局建立之初,也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產業洗牌之時,需要各行業攜手共進,大力開發基于新基建的具有擬態構造防御的內生安全功能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設施和裝備,在中國乃至全球范圍內重新定義創新領域,打造有影響力的創新技術與產業高地。
責任編輯:pj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12文章
44882瀏覽量
375740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3文章
47604瀏覽量
239544 -
工業互聯網
+關注
關注
28文章
4328瀏覽量
9420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