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巨大的市場需求和國產替代的機遇下,國產IGBT廠商的發展前景被看好,無論在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都受到了投資者的熱捧。
今年初,斯達半導用連續22個漲停板引爆二級市場,同時也催熱了一級市場對IGBT廠商股權投資的熱度,比亞迪半導體在短短62天內獲得了紅杉資本、韓國SK集團、小米集團、ARM、中芯國際、上汽產投、北汽產投等幾十家企業戰略投資達27億元,投資方涵蓋覆蓋大型企業、投資機構以及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
值得注意的是,IGBT并非是一個簡單的產品,國際大廠在技術、資金、市場等方面都建立了強大的壁壘,在國產IGBT受到資本市場青睞的背后,也蘊含著一些擔憂。
近日,在《IGBT產能持續緊缺,兩大IDM廠商加入分拆上市熱潮》一文中,從技術和產能的角度闡述了中車時代電氣以及比亞迪半導體分拆上市對產業的影響,本文將進一步說明上述兩家企業在IGBT市場上的優劣勢。
優勢
從生產模式來看,中車時代半導體和比亞迪半導體都是采用IDM模式,有自己的生產線,工藝可控。
業內人士表示,采用IDM模式的公司通常習慣把關鍵的步驟都掌控在自己的手中,因為整個產品如果代工就涉及到包括雙方合作模式、代工的產能、質量體系控制等問題,其實折算下來成本可能也差不多。
目前,國際主流的IGBT大廠均采用IDM模式,更便于各個環節的技術磨合與調整。因此,從技術和產能可控的角度,IDM廠商更具優勢。
值得注意的是,中車時代半導體和比亞迪半導體的市場空間更偏重于體系內,未來自身的產線能否支撐或是是否有必要建那么大的產線其實也是未知數。
創道咨詢創始人步日欣表示,除卻技術和IDM模式方面,其實我更看好的是中車時代電氣和比亞迪半導體獨有的市場優勢,從國內已經出產品或具備一定市場規模的IGBT企業的來看,他們遇到的最大困境并非在于公司的技術能力和產品性能。事實上,即便是國產IGBT產品通過了下游廠商的測試認證,達到了下游廠商所需的性能要求,下游客戶也并不愿意冒風險去采購其芯片產品,導致國產IGBT產品的產銷鏈條斷了,根本沒法形成產品的迭代和產業生態建設。
集微網此前報道過,在國內IGBT廠商的共同努力之下,目前,在白色家電、工業控制等國內中低端市場已經逐步完成了國產化替代,由于利潤下滑,英飛凌等國外廠商已經退出中低端市場。
然而,目前白色家電市場競爭非常激烈,產品價格過低,國內IGBT廠商根本沒法賺到錢。
盡管如此,普遍的國內IGBT廠商還是不得不從白色家電、工業控制等中低端市場入局,需要高成本投入和長周期驗證,用產品在市場打出一片天,獲得客戶的認可,才能慢慢進入新能源汽車、光伏逆變器、電網等高端領域。
步日欣表示,正因為如此,中車時代電氣半導體和比亞迪半導體才顯得難能可貴,其體系內的下游企業會優先采用自家產品,能驗證自身產品質量,形成良性循環,而國內其他的IGBT廠商或許連客戶驗證的機會也沒有。
劣勢
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中車和比亞迪體系培育的半導體企業優勢是能獲得自身的訂單,而劣勢也是如此,其產品均以內部供應為主,很難被同行業的競爭對手采用。
新能源汽車市場是包括中車時代電氣、比亞迪半導體在內的國內外IGBT廠商壓下重注的市場領域。
目前,比亞迪半導體的IGBT銷量與其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是強關聯的。盡管比亞迪半導體一再強調,公司的IGBT產品對所有車企開放,比亞迪半導體從成立之日起就立足于外部市場,充分參與外部市場競爭。但其他車企能否毫無顧忌的采購比亞迪半導體的產品尚且難說。
業內人士稱,如果比亞迪半導體一直由比亞迪主導,那其他車企同行采用其芯片或零部件的可能性基本為0,而如今通過引入上汽產投、北汽產投等整車企業以及藍海華騰、英威騰等汽車供應商投資入股,能推動導入客戶,為企業發展提供支持。
步日欣指出,國內IGBT廠商都想要引入有業務合作的戰略投資者,中車和比亞迪之所以分拆子公司上市,引入多方社會資本,逐漸弱化自身的股權比例和主導性,就是想脫離自身體系,與更多車企合作,擁抱市場。
與比亞迪的情況不同,中車時代電氣的IGBT產品目前主要應用于軌道交通市場,能否順利進入正在蓬勃發展、市場容量更大的汽車市場也是未知數。
據了解,汽車電子市場與消費電子市場不同,消費電子最多3年一個周期,只要保證產品在3年內是不出錯,而汽車電子至少需要保證產品15年不出錯,一旦出問題后果不堪想象。
因此,即使國產IGBT產品已經通過汽車廠商的認證,甚至在部分性能參數方面略強于進口產品,但車企都更愿意使用經過無數次驗證的進口IGBT產品,并不敢輕易冒險采用國產IGBT。
集微咨詢高級分析師陳躍楠認為,中車時代半導體和比亞迪半導體從整體業務拆分出來,正如西門子拆分英飛凌,飛利浦拆分恩智浦,對于自身業務做大以及公司后續都有正向影響。一方面,其業務的靈活度會更高,對外部訂單以及融資情況會有更好的促進,另一方面,資本運作也會更加靈活,也能更好得供給研發。
陳躍楠指出,在未來的長期一段時間,國內IGBT領域供給肯定還是以英飛凌為主,但會慢慢改善。
責任編輯:tzh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0965瀏覽量
424841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527瀏覽量
219892 -
IGBT
+關注
關注
1267文章
3809瀏覽量
24935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