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園區是我國經濟改革開放的產物,目前我國產業園區經歷了生產要素推動的1.0階段、以服務要素需求推動的2.0階段、以科技創新要素需求推動的3.0階段,目前已經進入了城市功能要素需求推動的4.0階段發展初期。
產業園區是承載不同產業發展的載體,因此,產業園區的開發建設只是開始,更重要的在于園區運營和產業服務。從“搭框架”到“精裝修”,產業園區的運營也從“1.0”到“4.0”正在不斷的顛覆傳統的思維模式。
中國產業園區發展經歷了多個階段,這跟我們所處的時代背景和經濟背景密不可分,每階段的園區也有它們各自明顯的發展特征。
1.0版本
功能單一的工業園區(上世紀80年代)
中國的首批產業園區,興起于中國改革開發之初。而在中國經濟條件匱乏的階段,一旦某個地方能為產業發展提供較為便利的基礎條件,那么這個地方就能吸引到大量的企業入駐。
其發展效果非常好地契合了改革開發之初,中國廉價勞動力豐富,消費品匱乏的歷史環境,推動了中國工業化歷程的強勁起步,也為中國經濟積累了發展的動力。
產業園區1.0的特點:改革開放初期,國內各種產業百廢待興,技術、資本基礎均較為薄弱,產業以勞動密集型為主,企業對產業發展環境的要求相對簡單,主要以區位、交通、基礎設施等基礎條件為主。此時的產業園區,產業定位模糊,企業類型龐雜,功能相對簡單,主要是在區位交通條件相對優良的地區,提供滿足企業基本生產條件要求的物理空間。
2.0版本
產業升級的高科技園區(上世紀90年)
20世紀90年代,各類經濟開發區和高新技術和產業園如雨后春筍般在全國興起,在這一階段的園區發展,產業升級成為了主基調。同時,一些資本密集型產業得以發展,經濟進入投資驅動時代,在這個階段,許多園區已經具有明確的產業主題,通過同類企業集聚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
與此同時,有效的促進了各地產業結構的升級,提升了地方經濟增長中的技術附加值,更為重要的是,很好地增強了區域的創新能力。同時推動了中國開始由比較單一的勞動紅利經濟,向一定程度的技術紅利經濟發展。
產業園區2.0的特點:功能形態開始向豐富化發展;功能方面,生產制造以外的科技研發、商務辦公等功能開始出現;形態方面,雖然依舊以生產制造所需的廠房為主體,但是標準廠房開始出現,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所需的中試辦公樓、孵化辦公樓等形態也開始在園區出現。
開始引入技術含量相對較高的產業,比如汽車制造、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高新技術產業的概念就是在這個階段開始興起的。相對于園區1.0版的低端勞動密集型產業,高新技術產業更重要的特征是資本和技術密集。
3.0版本
功能復合的綜合性園區(本世紀前10年)
專業化分工是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隨著產業園區的精細化發展,企業必須把精力聚集于自己的核心業務,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這一階段的產業園區,主導企業專注于核心業務,周邊圍繞多家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提供原材料和生產性服務,產業園區功能復合化發展。
產業園區3.0的特點:產業模式上,由于汽車、生物制藥等制造型產業園成為經濟驅動主力,產業需求升級進一步提升,產業園區呈現精細化發展趨勢,衍生了物流、金融、商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并向生產制作企業周邊集聚,開始形成完整的上下產業鏈,走向了功能復合化發展之路。
空間規劃上,建筑形態和品類更加多樣化,生活配套和商業配套不斷完善,品質有所提升。
服務模式上,園區開始服務與企業的發展與提升,在銷售、采購、研發、品牌、信息、融資等生產性服務領域為企業提供助力,實現降低經營成本,提高利潤空間的目標。
4.0版本
產城融合的復合型園區(2011-目前)
產業園區發展過程中,隨著“空城”、“鐘擺效應”等現象的出現和持續發展,使相關政府和園區管理者不得不在產業發展的同時,更多地去關注產業園區從業人員的需求。功能需求、配套需求、空間需求與環境需求,缺一不可,這一系列需求的滿足,促成產業園區4.0版本的成長。
產業園區4.0的特點:開始充分地豐富化,為滿足“人”的需求的功能紛紛出現,如日常消費、娛樂休閑、生活居住等功能開始在產業園區發展。相應地,除了原先的廠房、辦公樓、商務酒店之外,商業、公寓、學校、醫院等形態大量出現。
除了園區物理空間配套完善外,通過移動互聯網,提升園區虛擬空間配套,即線上連接、線下經營的企業社群;營造全球鏈接的社交空間,形成內外開放、資源整合的產業生態圈。通過智慧園區平臺建設,可以將分散的各種園區資源和功能平臺整合起來,充分發揮并放大各種資源和平臺的價值,打造有生命力的產業園區。
責任編輯:lq
-
工業園
+關注
關注
0文章
9瀏覽量
6166 -
產業園
+關注
關注
0文章
44瀏覽量
7364
原文標題:一文了解產業園區從1.0到4.0的發展過程
文章出處:【微信號:scinaniot,微信公眾號:司南物聯】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