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后,餐飲機器人迎來發展拐點。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國內餐飲機器人銷量增長迅猛已經過萬,進駐餐廳上萬家,其中擎朗智能、普渡科技各自計劃的年度機器人產量達到1.5萬~4萬臺。
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餐飲行業人力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人力成本占營業收入比例均值為21.35%,并且以3.69%的漲幅持續增長,是餐飲企業中成本增速最快的板塊;同時,招人難,留人也難,第一財經調查發現,一些門店的離職率高達200%。
疫情下“用工荒”更是放大了餐飲行業用工結構問題,在這一大背景下成本可控且兼具“無人化、非接觸”標簽的餐飲機器人開始引發行業關注。
從市場競爭格局來看,在產業鏈前端制造生產環節,既有老牌機器人公司新松機器人(300024.SZ)、穿山甲機器人(871049.OC)、繁興科技(834354.OC)等,也涌入了新創公司包括擎朗智能、普渡科技、優地科技、普華靈動等。在終端應用方面,京東、阿里等電商零售巨頭,以及美團、餓了么本地生活服務平臺都在入局。
從產業鏈結構來看,餐飲機器人上游涉及芯片、舵機、激光雷達等底層技術,中游涉及圖像、語音識別等AI模塊,以及設計、加工、組裝、操作系統研發等,是目前學術研究和初創公司搶占的熱點。下游則包含餐廳、食堂、酒店等不同的應用場景。其中核心零部件、AI模塊、操作系統是餐飲機器人產業鏈的重要價值所在,其中不乏A股上市公司身影。
瞄準萬億級餐飲市場需求
國家統計局顯示,2019年我國餐飲業收入達到46721億元,比上年增長9.4%,預計2020年我國餐飲市場規模將突破5萬億元。龐大的市場規模和用工需求,催化餐飲機器人產品線日漸豐富。
從產品形態來看,目前餐飲機器人主要有五類:送餐機器人、炒菜機器人、回盤機器人、消毒機器人、外賣機器人,其中送餐機器人應用相對比較成熟,但整體滲透率也處于低位。
青桐資本投資副總裁劉天程告訴第一財經,送餐機器人主要集中在海底撈、西貝、望湘園等頭部大型連鎖餐飲公司,且多局限在一線城市。從餐飲品類覆蓋看,送餐機器人在火鍋店使用較多,因為火鍋菜品較多,機器人能放置較多的菜品,大大節省服務員往返于后廚的時間,極大提升人工效率。
目前市場上也出現炒菜機器人,但機器人炒菜品類偏單一、制作簡單,考慮到中式餐飲口味、用料復雜性,對機器人性能和算法要求比較高,因此滲透率還比較低,大多集中于食堂等場景。
國內A股切入餐飲機器人產業鏈的上市公司主要包括新松機器人,作為國內較早開始機器人本體研究與應用的企業,新松機器人于2015年就推出了智能送餐機器人,目前其產品線已經包含回收餐盤機器人、促銷導購機器人、展示機器人等多款產品。
巨星科技(002444.SZ)則通過投資初創公司國自機器人切入到該產業鏈,其產品主要應用于酒店場景,目前國自機器人已于9月23日同華泰聯合證券簽署上市輔導協議,并于近日在浙江證監局備案,擬科創板掛牌上市。此外新三板上,穿山甲機器人是一家老牌服務機器人制造商,其中餐飲機器人是公司的核心產品線,包括迎賓服務機器人、送餐機器人、炒菜機器人等,而另一家公司繁興科技則主打烹飪機器人,不過從財報來看,兩家公司均處于虧損狀態,且從新三板退市。
目前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餐飲機器人都屬于新興行業,這也給了新創公司同臺競爭的機會。第一財經梳理發現,從投資階段來看,大多數新創公司處于A、B輪早期投資階段,主要以財務融資為主。但具備一定體量的頭部企業已經開始獲得戰略投資者的青睞,例如美團投資了普渡科技、攜程投資了云跡科技、華住投資了優地科技?!爸饕獞]到商業化落地的需求,借助戰略投資機器人公司可以觸達更多的客戶資源?!眲⑻斐谈嬖V第一財經。
“目前餐飲機器人市場馬太效應還比較明顯,頭部品牌優勢明顯,擎朗、普渡的市場占有率比較大?!眲⑻斐陶f道。從商業模式而言,目前餐飲機器人主要采取了購買和租賃兩種模式,租賃模式的推出大大推動了餐飲機器人應用落地,對于餐飲行業而言,一方面可以有效控制成本,另一方面免費試用周期降低了使用門檻。
真正的戰場在海外
在一位投資人士看來,互聯網巨頭會影響國內的競爭格局,但餐飲機器人更大的發展空間在海外市場。
云啟資本董事總經理陳昱表達了同樣的看法,“海外銷售額可能會達到70%,國內占30%,餐飲機器人真正的戰場在海外?!标愱鸥嬖V記者。一方面海外市場利潤更為豐厚,同樣的機器人賣到海外價格至少可以提升兩倍,無論是租賃還是售賣模式利潤可觀,其次中國的供應鏈和成本優勢明顯,同時疫情教育了海外市場,目前日本、韓國都在加速布局餐飲機器人。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新松在上海設立了國際總部負責海外業務,2018年年底就有200多臺服務機器人銷售至歐洲。擎朗智能、普渡科技的餐飲機器人也已經銷售至俄羅斯、意大利、奧地利、韓國、泰國、新加坡等國家。
當下,餐飲機器人仍有諸多環節有待優化。一方面在復雜的環境下,餐飲機器人的定位導航功能有待提升;另一方面人機交互還需更智能。從應用環節來看,目前餐飲機器人主要應用于迎賓、點單、送菜、回收餐具等環節,但制菜和炒菜環節仍由人力完成。對此陳昱認為目前機器人的產品形態主要是有腿和眼睛,未來還會添加上手臂,屆時餐飲機器人就可以參與更為復雜的工作環節,實現工作流程全自動化。
“實現上菜環節自動化需要廉價好用的機械臂,但目前機械臂的控制算法還存在一定問題,其次成本太高,一個機械臂就要上萬元成本,無法實現大規模應用。”陳昱解釋道。他認為無人餐廳是一種噱頭,未來餐飲行業將是人機協同模式,很多情感交互環節機器人是無法替代的。
劉天程則認為從技術視角而言,目前餐飲機器人底盤技術壁壘已基本突破,更重要的挑戰在算法層面,包括路徑規劃、識別、避障等算法的融合都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將極大影響機器人運行送餐的效率。不過長遠而言,用工短缺、青年勞動力不足已經成為全球各國隱憂,未來餐飲機器人會成為勞動力重要補充,屆時產業核心環節將迎來重點發展機遇期。
責任編輯:YYX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1文章
28418瀏覽量
20710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